《饿童时代》:唯其美食不可辜负_饿童时代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饿童时代 > 《饿童时代》:唯其美食不可辜负
吴情 饿童时代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0-27 08:10:35

《饿童时代》:唯其美食不可辜负

       文/吴情

《孟子》写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无疑,先贤孟子承认了人类吃喝和性欲的正当性。不过,随着后代思想家对儒家经典的阐释,士人的生存目标被界定在“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相较之下,对于人生中其他细节和经历关注甚少。八十年代,小说家陆文夫在《收获》杂志发表了中篇小说《美食家》,引起了轰动。小说故事很短,总共六万多字,用语精炼,节奏从容,从饮食的角度讲述了革命干部高小庭和资本家朱自治四十余年的浮沉命运。在思想还算封闭的时代里,陆文夫让人见识到人性的尊严和饮食(或美食)的意义。

人之为人,既有物质性身体,也有精神性灵魂,“灵肉合一”。就生存方式而言,不但有现实性生存:烹煮食物,用心果腹;也有超越性生存:精神遨游,思想创造。两方面的生存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今天,我们取消了宏大叙事,取消了英雄建构,更加关注个体、微观的情绪、心跳,不在人生之外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以时下一流行词“吃货”为例,原先包含贬义,多用于训人小格局、无出息,而现在多半自代,表示对美食的喜爱以及自我夸赞。

在《饿童时代》一书中,美食作家殳俏再次以冷静却不乏温情的笔触回忆了人与食物的过往,不禁让人联想起阅读《元气糖》、《贪食纪》时的感受:凡俗中实有至理,食物中暗藏密谛。美食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享受,更在于美食背后的记忆和故事。殳俏曾说,“人和食物一样,是有感情的;所以必须带着情感去看待它们。”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边享用美食,一边享用关切。每一份食物都代表着一份对“生存”的热爱与礼赞。在当今这一感情淡漠的时代里,如若不能向他人求得慰安,不妨转向食物,它永远待你如初。

从小到大,从童稚到成熟,我们吃下的食物,何止成千上万。小贩卖的橘子水、全家人齐聚时的火锅晚饭、“隐世的牛羊杂”、各式的蜜煎果子、花样翻新的稀粥等等。小到一日三餐,大到一方美食,我们从来不曾和食物远离。在食物中,我们小心地将个人的喜好、偏爱掺入,我们细致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而不经意间,食物也陪伴我们一路走来。

其实,当我们在谈论美食的时候,我们并不仅仅谈论它带给我们的色香味,更多的是将一份生活的感悟寄托于斯,并期待从中获得认同和共鸣。食物百味,酸甜苦辣,人生何尝不如是?悲欢离合,瞬间永恒。我们有太多的食物等待品尝,我们也有不普通的生活值得好好度过。我们怎样对待食物,也即怎样对待人生。有读者会问,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和食物相处?怎样和内心沟通?在笔者看来,《饿童时代》这本书显然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思考。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