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咬舌头的《口头馋》_口头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 口头馋 > 会咬舌头的《口头馋》
qinsiwen 口头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9-04 16:09:52

会咬舌头的《口头馋》

         那天听一堂课:味觉的敏感度,取决于舌头上单位面积味蕾数量(具体什么单位不记得了)味蕾超过16个,你的味觉就很敏感。老师拿柠檬片给我们吃,看对面同学的表情。我属于很镇定的,符合我对自己不能做美食家这一认知,一般做美食家的人,都会超过16个,很敏感。
        虽然做不了美食家,但却无法抵挡对吃的热爱。美食书,自然也在我热爱的范围内,蔡澜,欧阳应霁是比较知名的,看过书,也看过专栏;刘枋的《吃的艺术》前一阵也在看;那天书店看到这本《口头馋》,先被书名吸引了,用了一个谐音。然后就看到作者介绍,是《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这档节目开启了全民“馋”的节奏,关键是接地气,想必幕后的人写书也是走这种路线!
       书翻开,还蛮出乎我意料,里面用的纸张是米黄色的,阅读起来很舒服,还很符合美食这一柔和的主题。每章节首页,手绘风格的插画,很有设计感的排版,感觉比封面出挑很多。序是徐小平写的,他竟然是作者董克平的老师。我记得大四毕业那年,看过他的书,特别激情澎湃,血脉贲张。看他讲与作者的师生情,美食情,脑海中想到的就是胖胖的他,笑的很大声、很能侃的在和作者大吃大喝……
       作者虽然也是美食界的名人,但他写的食物都很平民化,很贴近生活。像作者这种老饕应该吃过不少山珍海味,但如果一本书都在写我们生活里很少机会能吃到的东西,即使再美味,怕是读者读起来也索然无味。烤鱼,螺蛳粉,扬州炒饭,臊子面,北京烤鸭等等,越是这么平常的食物,越能写出他的美味,越能让你垂涎三尺,这才是作者厉害之处!
       看这本书不光是让你流口水的,还能让你更好的学会如何品尝我们日常的美食。现在朋友圈,号称吃货的不少,每天也能看到好多美食照片刷屏,但能吃出个道道的人却寥寥无几。你知道全聚德和便宜坊的烤鸭,完全是两种烤的方式,一种见明火,一种不见么?你知道正宗的狮子头里是要加河蚌肉的么?你知道鱼里面刺的多少,决定了鱼肉的嫩滑度,湖鱼河鱼都要比海鱼肉嫩么!
       前几天买了金枪鱼做鱼生,就有朋友说,多少细菌呀,能生吃吗?恰好这本书里讲了鱼生,我们都以为这是日本传统吃法,传入到中国,原来却是隋朝时,中国传入日本的。中国吃淡水鱼,但确实存在细菌这一说法,而日本海鱼产量丰富,海水盐分高细菌少,即使进入人体,这些细菌也无法在体内存活。海鱼体积还大,刺少出肉率高,所以鱼生在日本被发扬光大。传统的中国鱼生蘸料可不是酱油芥末,如果你想传统一回,可以试试: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辣椒丝,豉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香芋丝,炸粉丝,听起来很复杂,但原料一看就很中国,如果你想尝鲜,可以试试。(我这算是剧透么?)
       作为一个山西人,我必然注意到作者写的“刀削面”这一篇,里面有一段形容词,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刀削面体现的美感在这里“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鱼儿跃”主要是讲刀削面的连贯性。只可惜,现在我们这一代,会刀削面的人已经很少了吧,我试着削过,都不用说面片厚薄了,完全削不下来,那需要力度、节奏、角度的配合,完全是技术活儿。
       “饿咬腮边馋咬舌”看着这本《口头馋》,你会不小心咬到舌头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