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生《十九札》书摘 之 大学的意义和性质_十九札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十九札 > 朱青生《十九札》书摘 之 大学的意义和性质
燕仰 十九札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3-27 03:03:05

朱青生《十九札》书摘 之 大学的意义和性质


昨日读了北大艺术系朱青生老师的《十九札》,有些感叹自己本科的时候没有选修朱老师的艺术史,实在是颇为遗憾。读后的总体感觉是,朱老师虽为艺术系教授,书中的思想却颇具严谨的理性精神。尽管书中讲到的一些情况和方法,十多年之后再看,或稍不适用于当下的发展;艺术系学生的学术规范,亦与文学有些许不同,遑论社会科学与理科工科。但充溢全书的星星点点的灵感与妙思,以及朱青生老师对于学术的严正谦虚的态度,于我辈读来实在是大有裨益的。

这里引用开篇的话,作为概况介绍。

这是19封关于学术规范和方法的信,是一位大学教师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针对的问题集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方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第一封信:大学的意义和性质
关键词:人性,自我发展,理性,科学方法

学期短暂,人生漫长,因此在大学中就要了解什么是大学的性质,要从它的特长中去听受讲座,参与研讨,投身实习,积极思维。有几个原则是不应该忘记的:
⒈开张心怀。为大任筹划准备,广选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课程(不是指数量,而指幅度)。
⒉审慎周密:掌握周密实在的方法(特别注意进入优秀教授的亲授范围,参加研讨课和科研项目,听课常不能深入)。
⒊清晰判断:对问题明确掌握,尽量收集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研究材料,对比、分析、思索,作出独立的判断。
⒋谦逊:不要一旦发现别人学问的缺点,就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方法永远在自我更新,材料日有所增,学科自成规律,科学中没有天才。

前段时间去听Public Speaking的Final Presentation,有一个学生说:”Make sure that you pick one fun and random class every quarter.”我深表同意。每学期开学前,看着explorecourses上浩如烟海的各个院系有趣的课,总是不甘自己每学期只能上两到三门专业课。想想在北大的时候,学费多么便宜(= =),课几乎都可以旁听,不像在Stanford很多小课都不可以旁听的,那时居然还有过19学分的闲得长草的学期,想想甚是悔恨。

听同学讲,Stanford的很多院系,越是基础的课程,越是由大牛老师教授,看了看我们东亚系,似乎也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课程设置非常有道理,其实和综述都是由大牛学者撰写一样。想想大家待在Stanford,短则一年,长则五六年甚或更多,该是好好珍惜有这样的上课的机会,否则毕业工作多年之后再回想,肯定会后悔当年没有多听些有趣的课。

很多PhD不注重上课,觉得research更重要。很多master也不注重上课,觉得自己太聪明了,在这边拿A甚至A+都很容易,很多课的内容在国内的时候都学过,Stanford全是天才牛人,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时我觉得朱青生老师的“开张心怀”的建议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你觉得本专业的课对你来说收效甚微(尽管我仍然觉得这是一种非常狂妄的想法,Stanford的老师都是各种牛b,同样的课不一样的老师讲,会有很不一样的侧重和感受。不过我不清楚理工科是怎样的情况),大可以睁开眼睛去看看其他领域的课程,总会有很多新鲜可学的东西。

很多人总是会用“handle不了,选别的院系的课要被虐”这样的想法来束缚自己的脚步,我觉得这种情况在美国人身上很不明显,我认识好多literature和CS double major的美国人,或是数学和音乐double major的美国学生,非常佩服他们。比如我学文学,却很感兴趣CS,社会学,心理学,设计和ME的课程,也强烈推荐理工科的同学们选一些文学,哲学或艺术史的课程,一定会受益匪浅。Quora上有一个话题是:What are the best courses at Stanford? 推荐Stanford的同学们可以follow一下问题的更新,每学期选一门好玩的课是很有意义的,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比如一段奇遇,比如对于兴趣或人生的影响。

“特别注意进入优秀教授的亲授范围,参加研讨课和科研项目,听课常不能深入”,读到这里我有些庆幸自己在学文学,我们的课都是5、6个人的小班,每节课大家都围坐在老师身边讨论交流,比起上百人的很像本科时期的其他院系的大课,更有研究生的感觉,在和教授以及同学讨论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碰撞,也是坐在台下听课,甚或看课程的video,所无法比拟的。

谦逊是一种美德。很多锋芒毕露的天才甚是耀眼,不过我见过的很多学术领域的大牛,商界大佬,政界显贵,看去却都非常低调平易,也许是年纪和成就到了一个高峰的缘故,不需再有那样的年少轻狂和掩饰不住的才华横溢。(脑中乱入了一句话:闷声发大财。。。)谦逊又不同于喊弱,喊弱的大牛大多内心对自己得意无比,谦逊是对对自身潜心的反思,以及对于对方真诚的敬佩。

第一封信,我只摘录了这一段,朱青生老师还有许多关于大学的思考写在这封信里,十分有见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读。

之后我会继续更新其他十八封信的书摘。那天看了一下自己Evernote里的to do list,blog这一分类已经堆积了很多想写而未写的项目,比如《古金兵器谱》、《余欢》和《蛙》的书评,几个动画短片的影评,日本和古巴的游记,以及我酝酿了很久的金庸系列,情感小论坛系列,每日一歌系列,日本电影推介系列,欧洲文艺电影推介系列,都因为自己的怠惰和所谓忙碌一次一次搁置了,甚是惭愧。现记在这里,有空开始写。

原文地址:http://www.asyanyang.com/archives/1972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朱青生《十九札》书摘 之 大学的意义和性质”的回应

小驴出征 2013-08-29 13:57:46

很惭愧自己上大学没有积极主动利用资源,汲取知识。虽说自身原因占很大一部分,但大学整体环境的束缚以及骨子里儒性思维的限制也会影响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