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秘诀和误区_家庭成就孩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家庭成就孩子 > 家庭教育的秘诀和误区
蓝莓兔子 家庭成就孩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7-16 16:07:36

家庭教育的秘诀和误区

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长常常抱持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家庭只有养育孩子的责任,而教育的义务却应由学校来承担,这明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推卸。在近来的育儿类书籍里,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如果说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传授他们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作用,那么很显然,孩子的情商、处理情绪的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等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家庭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不仅需要教会孩子这些技巧,更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耳濡目染地接受自己行为方式的熏陶,这势必给家庭教育摆出了一系列的难题。

这本《家庭成就孩子》,便是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再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重要性的一本书。书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借由一系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以及家长的困惑,引出作者对于家庭教育的一些观点,第二部分则以一名心理医师的名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刻剖析孩子问题背后潜在的情绪,分析家庭及外界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作者从家庭和孩子两方面着手,努力实现一种思想上的深度交流,而不是片面地按照家长的要求去改造孩子,使之符合家长为之设定的标准。尽管这样做的结果是可能有些较为固执的家长不愿改变自己,从而质疑心理医师的能力,甚至中断治疗。但从长远的角度和家庭和睦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心理治疗都不应该只针对孩子,那会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从而在内心滋生出现加强烈的抵触情绪。真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不具有任何的针对性,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积极沟通的方式去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和孩子始终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家长可以带头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犯下的错误,只有经过这样无所保留的沟通,孩子才能心甘情愿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及思想,并且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寻求改变。

书中有一些观点我非常认同。比如对于爱发脾气的孩子,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惩罚他的暴躁,而是帮助他合理地识别自己的情绪,认可他的情绪,并且鼓励他剖析及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出情绪背后潜在的需求,然后以正常的交流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家长可以告诉他,发脾气对于满足自己的需求毫无用处,只有在他能正确地表达需求的前提下,家长才可能考虑去满足他。单纯地发脾气,只会加深对家长对他内心需求的误解和愤怒(对老年人带孩子的情形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满足他们的需求,更不要将这种哭闹当成孩子发出需求的信号,而应时时刻刻牢记:只有在孩子不哭闹并且能理性地表达需求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聆听及达成他们的愿望)。最后,家长还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让情绪得以消退。这些观点看上去或许有些深奥,其实家长只需要在孩子发脾气时,正确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以及进行适度的示范,就可以让孩子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此外,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贴上反面标签,更不要动不动就用一些负面的形容词比如懒惰、愚蠢、好动、没礼貌等给其定性,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没有鉴别力,他们很容易接受外界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会遵循家长给自己的定义去发展,让自己真的成长为一个懒惰、愚蠢、好动、没礼貌的人。其实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多为他们贴上一些正面标签,他们就会顺其自然地成长为你所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

作者的另一个观点: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付出和奉献,却常常忽略了自己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快乐,以及透过他们实现的权力欲、控制欲。很多家长甚至将自己在少年时未竞的事业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能借由他们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这样的思想反映了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过多强调自己的付出及奉献的父通常有一种受虐意识,企图通过强调自己的奉献得到孩子及其它人的同情和赞赏,这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内心的不自信和不坚定,要知道,生孩子完全是你自己的决定,虽然我们对孩子的确付出了很多,但决不能将这做为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资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强迫他人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行。

其次,刻意忽略孩子带给自己的快乐及满足感,是对生活缺乏客观审视的态度。我们在生活的每一天里都有快乐也有痛苦,如果你的眼里只能看到横在自己眼前的痛苦,却看不到握在手中的快乐,那么你的人生将是一片灰暗,失去了它原有的丰富色泽,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一定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并且把这种珍惜幸福的观点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也做一个善良细腻,懂得发现快乐和感恩的人。

第三,家长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本身的爱好和兴趣不闻不问,是一种典型的自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家长的责任不是去培养孩子的天赋(当然,有些天赋也是可以培养的),而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潜在的天赋,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充分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为他们的兴趣提供适当的条件。你不必要求孩子面面俱到,而应尽可能地发掘出他们与众不同的那些天份。如果你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轻易地扼杀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可能被你扼杀的就是下一个爱因斯坦或达芬奇。

到底你的孩子将来会成长为怎样的一个人?答案其实就把握在你自己手中。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