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ser.qzone.qq.com/29305569/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74420873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美]福尔(Joshua Foer)
0、前言
你很难做到不去喜欢一个为了写记忆,而去写怎样研究鸡屁股的人。同样,对一本亲身经历1年,写作3年,参考了147本书的书,你很难再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喜欢的两个桥段:
公元前5世纪,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在宫殿前回忆宫殿倒塌之前的场景。
记忆扑克牌时候,爱因斯坦月球漫步这个桥段;
作者简介:乔舒亚·福尔(Joshua Foer),《国家地理》杂志、《时尚先生》杂志、《石板》杂志、《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撰稿人。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冠军、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第13名。美国记忆力第一人。
作者对丹尼尔是训练有素的记忆高手,还是学者综合症,进行了质疑与分析。作者认为通过记忆法,我们都能心算3位数乘法,都能记住大量数字。
丹.艾瑞里:这本书对记忆力这种人类身体机能进行了精彩论述,同时也记述了福尔这位拥有普通记忆力的记者夺得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冠军的过程。
乔纳.莱勒:如果你想了解我们是如何记忆的,如何提高记忆力,就读这本书吧。
1、摘录
东尼.博赞:在人类所有认知过程中,记忆力的作用应该是最根本的,而且其影响力也是最大的。
东尼博赞认为:对“大脑有益”的蔬菜、鱼类食品造就健康的大脑,垃圾食品造就垃圾大脑。
东尼博赞认为:头脑像肌肉一样需要锻炼。而记忆训练就是一种锻炼脑力的方式。“人们都认为记忆力下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于是听之任之。这种观念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因为正常就不意味着要任由记忆力下降。”
东尼.博赞:其实世界记忆力锦标大赛并不是记忆力比赛,而是创造力比赛。
“思维导图”:他的功能就像是一座记忆宫殿,只不过这座记忆宫殿是画在纸上的。
作者对思维导图的评价:思维导图的作用大部分在于,我们画的时候需要一定的专注力,在快速高效的思考问题的时候,它肯定有一定的效果,但绝非宣传中的“具有革命性质的记忆系统”。
博赞的司机对博赞的书的评价:“肉一样,但做法不一样。”
记忆宫殿是2500年前希腊诗人西蒙尼戴斯站在一座宴客厅的废墟前发明的。
亚历山大疗法:是澳大利亚科学家亚历山大发明的一种身体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养成正确的身体使用方式,增加大脑和身体直接的协调性。
婴儿潮:在美国,“婴儿潮”一代主要指二战结束后,1946至1964出身的人,人数约为7800万。
如果你想进入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前三名,你最好保持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并且每周至少锻炼六天。
埃德:我猜想,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研究大脑的工作原理。一种是经验心理学领域应用的方法,观察一批人,然后对他们进行测试。另外一种是从系统最佳性能选手出发,去研究这个系统的设计。
长尾:如果用正态分布描述人们关心的事和物,曲线“头部”是人们最关注的,而尾部则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忽略。
把现代人和原始人区分开来的是记忆。这里的记忆是指存储在外界的信息,即存储在书籍、照片、博物馆和数字媒体的信息。我们的文化其实就是一座存储在人类大脑之外的记忆大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创造了精致的外部记忆存储系统避免随着人的死亡而出现记忆消失。
荷兰心理学家威廉.瓦格纳尔:1978-1984年他每天挑选一两件最重要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用卡片记录下来,最后这些卡片就集成了一本日记。1984年他对这些事情进行了记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只要有少量卡片信息提示,他就几乎能记起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事情。
对于人的记忆力,最普遍的错误认识就是人类拥有影像式记忆。
我们对大脑的认知就好像在飞机上俯瞰一座城市。我们只能看清工业区、住宅区、机场等主干线,甚至一个居民(神经元),但是如果居民饿了到哪里就餐,怎样生活,用什么交通工具,我们是不能知道的。
经过记忆训练的人大脑中一部分区域(主要负责图像记忆、空间导航)就被激活了。
怎样记名字?“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个人的名字的发音和一个你熟悉的形象联系起来。要遭大脑中想象出跟这个人有关的生动形象,然后利用这个形象,把你对这个人脸部记忆和名字的记忆永久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技巧其实就是一种认为制造的联觉记忆术。著名的“贝克(Baker)和面包师(baker)的悖论”。这个悖论是讲两被试分别看了同一个人的照片,告诉其中的一位,这照片里的人是一位面包师,告诉另一位这张照片里的人姓贝克。几天后,测试结果表明被告知面包师的人记住了,另一位没记住名字。
作者见过的所有脑力运动员都认为,普通人可以改善自己的记忆力。
埃克里森教授研究认为,所谓“技巧性记忆理论”阐述了记忆力能够得到改善的原因和方法。埃克里森看什么书:《音律》、《足部手术》、《如何成为职场明星》、《现代国际象棋战略的秘密》、《奔跑的学问》、《初生鸡性别鉴定专家》等等。
每个人都能拥有针对某个领域的超强记忆力。
7加减2:1956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发表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
组块:对组块的经典解释和语言有关。
学的越多记忆越好:要扩展记忆的范围,决定性的因素是大脑里的固有知识,这些知识决定了我们能够学到的信息量。
记忆和智力总是相辅相成的,大脑中存储的新信息联接点越多,人就越容易记住新的信息,从而了解的知识就越多,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就越多。
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可以利用自己的长时记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专家的感知能力是因为记忆而形成的,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典型例子是国际象棋。他们把棋子看成组块,象棋大师简单看完一盘棋之后可以记下整盘棋。(可参考《学习之道》)但是,大师记不住乱下的棋局。这揭示了我们记不住孤立的事实,智能记住有联系的事实。
我们普通人和那些国际象棋大师、初生鸡性别鉴定师一样,依靠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当下,感知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作出最终决定。
海马区和其他相邻的区域一起工作,可以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转化为长时记忆。记忆并不存储在海马区,而是其他地方,比如大脑皮层。但是,海马区能把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时间流逝的感知:埃德:“生命中可记忆的东西越多,时间就会流逝的越慢。”
对生命的长度的感知:法国生物学家米歇尔.西佛伊研究是时间和生物体的关系,他在一个地下洞穴住了两个月,在里面失去了时间概念,上来认为只过了一个月。证明:单调的生活压缩时间,新奇的经历延长时间。你可以每天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拥有较为长久的生命,但是你能感觉到的生命却是短暂的。因此,定期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度假一次,尽可能用新鲜经历来更新记忆库是很重要的。新鲜的记忆延长了心理时间,也延长了我们感知到的生命。我们通常说年龄越大,时间流逝的越快,这里的原因就是,年龄越大,可记忆的东西会变少。埃德说:“如果说记忆造就了人类,难么记得的东西越多就意味着你越发人性化。”
事实上,人们对自我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人的性格的核心部分)是由内隐记忆形成的,而这种记忆能力与大脑意识无关。在陈述性记忆中,心理学家分出语义性记忆、事实概念记忆、情景记忆和生活经历记忆。
里博定律:从一定程度上说,随着记忆的逐渐积累,记忆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每回忆一次,我们都会把这次回忆编织进其他记忆网络中去。于是这个网络会越来越密实,记忆就会越来越牢固,最终存储在大脑中永不消失。(揭示永久记忆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