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对婚姻认识的一些启示_一辈子做女孩2——承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一辈子做女孩2——承诺 > 书摘 对婚姻认识的一些启示
长安 一辈子做女孩2——承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6-03 21:06:01

书摘 对婚姻认识的一些启示

Marriage and Surprises

婚姻是一种被官方承认的友谊。--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我曾经如此决绝地否定婚姻的念头,所以当听到有人大声地说出“结婚”这两个字时才会这样的震惊。我感到悲哀而沉重,猝不及防。但最重要的是,我感觉自己像是被逮捕了一样。我们两个人都被抓住了。会飞的鱼和潜水的鸟全都一头撞进了罗网里。我的天真又一次扇了自己一记清脆的耳光:我怎么会如此的愚蠢,居然幻想着两个人可以在自己的伊甸园里天长地久下去?


顺便说一句,如果有一个词,能够引发我心中对婚姻的恐惧的话,那就是“合法的身份”。而这正如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所谈到的:“不管多么聪明的女人,一旦她在阅读了结婚合同后,依然坚持走进围城,那么她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所有后果。





在这之前,我已经犯过一次错误,在还不知道婚姻是什么的情况下就把自己嫁出去了。事实上,我第一次结婚的时候还不满二十五岁,就像一条拉布拉多犬跳进游泳池一样,天知道当时我的脑子里想的是什么。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确实是太不负责任了,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挑选牙刷,何况是自己的未来。你可以想象到,我会为如此的漫不经心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六年之后,我所面对的就是一纸冷冰冰的离婚判决书。

回首当初结婚的那一天,我不由得想起理查德·奥尔丁顿的小说《英雄之死》。在书中,他是这样感叹两个年轻的情侣们那悲伤的婚礼的:“当乔治·奥古斯都和伊莎贝尔山盟海誓、至死不渝时,有人能够描绘出他们的无知吗?”曾几何时,我也如奥尔丁顿笔下年轻的新娘一样神采飞扬,正像他写的那样:“对于世事她一无所知,谁也不知道她心里想的是什么。”

现在,尽管韶华已逝,我已经三十七岁了,但我依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对婚姻了解得更多了。我离过婚,所以我对婚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称得上爱情专家,但我已经习惯于婚姻的失败和恐惧,甚至泯然于众多痴男怨女当中。不过,既然上天安排了这段姻缘,而我也在生活中历练出了足够的经验,我决心去接受它。我明白,命运有时就像一张请柬,带领你去面对甚至超越你自身最大的恐惧。而当你被迫去做一件自己一直特别憎恨或恐惧的事时,至少你成长了。



婚姻与期待的幸福(1)

Marriage and Expectation

男人交往不动情,个个女人皆称心。 ——奥斯卡·王尔德




在充斥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西方世界里,一个人的伴侣往往最直观地反映出这个人自己的特点。你的另一半就是最闪亮的镜子,通过它将你的心理分毫毕现地反射给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能比挑选伴侣更直接也更个性化的了。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这种选择告诉大家,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如果你问一位标准的现代西方女人,她是如何遇到自己的丈夫,什么时候见的面,以及是怎样坠入爱河的,我保证你会听到一个完整、复杂,而且是非常私密的故事,我们的女主人公不仅会详细地向你描述整个事件,甚至还会把她的回忆和心理一一道来。




我的天分极高,从小就与众不同,与我姐姐不一样,与朋友们也不一样,甚至与所有人的都不一样。不过我并没有就此而受到溺爱,因为我父母都相信,一个人的幸福才是重要的。我应该学会如何利用天分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必须要补充一下,我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在不同程度上笃信着一个信条。除了我们当中最保守的家庭,或者是最近才移民到这里来的人,我认识的每个人都遵循着这个信条。无论我们有什么宗教信仰,也不管我们的经济状况如何,大家都对这种观点深信不疑。而就我个人看来,这个观点非常具有现代意义,完全符合西方社会的要求,它可以被精确地总结为:“管好你自己。”

不过请记住,多样的生活选择中也会有很多潜在的麻烦。我们都很容易受到情感上的不确定性和神经质的影响。

简单地说,问题就在于我们不可能同时选择一切。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很可能变得优柔寡断,害怕每一个选择都是错误的,最后搞得一团糟。(我有一个朋友,她的丈夫曾经开玩笑说,她的自传应该起名叫《早知道就吃龙虾了》)。同样令人不安的是当你作出一个抉择后,往往会觉得好像失掉了其他的东西。就像一旦选择了3号门,我们会害怕是否就此失去了藏在1号门和2号门当中那些同样重要的部分。








婚姻与期待的幸福(8)

哲学家奥多·马尔奎特曾经留意到,在德语中代表数字2的单词“zwei”和表示“疑惑”的单词“zweifel”的某种联系,这暗示在生活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客观存在着不确定的可能性。想象一下,如果在生活中的每一天,你都要面对着两个、三个或是十几个选择,那么你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着种种的便利的世界,人们依然会变得越来越像一台台忙碌的机器。在一个有着诸多可能性的世界里,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会在犹豫不决中变得软弱。或者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次又一次地徘徊不前,反复地尝试着每一扇被我们忽略过去的门,绝望地期待这一次是正确的。或者患上攀比强迫症,处处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作对比,暗暗地揣度着是否可以走上他人的道路。

当然,这种强制性的攀比只会导致如尼采所说的“Lebensneid”,也就是“生活在嫉妒当中”,即相信别人永远比你幸运,只有得到她的身体、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她的工作,那么一切才会很轻易地变得美好而幸福。(我的一位医生朋友曾经简要地为它下了一个定义:“所有的单身病人都在偷偷地渴望结婚,而所有的已婚病人都在偷偷地渴望单身。”)。正是因为如此的难以决断,每个人的决定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决策。而且,由于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来界定什么是“好男人”和“好女人”,一个人如果想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就必须先把握好自己的情感。

所有这些选项和渴望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出一种诡异的氛围:一切无法抉择的可能性都会像鬼魂一样飘荡在我们身边的暗影里,不断地问着:“你确定这就是你真正想要的吗?”而对于我们来说,这种不确定性首先会体现在婚姻当中,因为在大多数人的选择当中,情感的因素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