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当一个班的课堂教学竞赛的评委,有一个孩子讲的是大班综合活动《报纸的功能》,讲到随便乱扔报纸的坏处,介绍报纸的多样功能,然后带着小朋友去“发掘报纸的功能”。有些小朋友拿报纸折飞机,有些小朋友做小帽子,有些小朋友直接在报纸上作画,有些小朋友剪下喜欢的内容做小剪报。最后,小老师带着小朋友玩纸飞机去。
但这个活动最重要的主题应该是环保理念,不能光为发现报纸的多种用途,而放弃了其基本的获取信息的功能。这种本末倒置会使环保的主题无形中被颠覆。
我们在进行某一主题的课程设计、书籍编写等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目标是这样的,但过程或手段却与目标南辕北辙。如环保主题的课程不环保,创新主题的课程不创新等。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夸一夸这本书。这本书如果让40-60岁的熟女们看的话,绝不会有一种徐徐老去的悲哀感。国内关于老年人的书籍、报纸,当然都有着养生、保健、安享晚年等好的出发点,然而却让人有种“挽狂澜于既倒”的吃力感,它隐含着这样的一些语句:“你必须听从我的意见,因为你必须承认你老了!”“你都这么老了,你还敢随便来?”……中国的老人都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而这本书,却是如此的时尚,如此的“优雅”(如书名所说),它不断地告诉熟女们,这个年龄才是黄金的年岁,这个年龄蕴含着那么多的可能性,虽然这个年龄我们的身体会有些不如意的表现,但那却是可预防、可避免、可忽略的,而且会有强大的社会专业团队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支持。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命运还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属于我们的东西一点都没有被岁月剥夺。
对于老年人的建议,一般的写法总是集中在老年人可能出现的身心困境上,如免疫力下降、婆媳关系、空巢等。而本书则以一种开放的角度来讨论这些事,更多地将之归为一种“可能性”,一种“机遇”,而非一种“problem”。作者甚至提到了老少恋,思路非常开阔。
这本书的第二个优点,是它的阅读群体可以很宽泛,而不仅仅是书中所针对的40-60岁的女性。作为一个濒临三十的轻熟女,我也爱上了看这本书,因为它让我觉得很有盼头,觉得前途光明啊!前面的日子是多么值得一过。而且里面很多建议都适合于其他年龄段看。
第三个优点,是作者写作的语气,那么笃定,那么无庸置疑。不是“建议”你什么,而是“要求”你这么做。这种“越权”反而更像是一种来自闺蜜的关心,很贴心,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