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驱动下的世界地缘政治_情感地缘政治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情感地缘政治学 > 情感驱动下的世界地缘政治
connorzhang 情感地缘政治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1-03 17:01:47

情感驱动下的世界地缘政治

1993年,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它为人们理解冷战后的世界体系和地缘政治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而仅仅8年后,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则更加让人们确信,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终究还是以一种强有力的形式爆发了。历史似乎表明,文明仍将长期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的分界线,我们的世界也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残酷的冲突之中。亨廷顿的悲观论调果真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吗?

  2009年,身兼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的法国国际事务研究所创办人,《情感地缘政治学》一书的作者多米尼克·莫伊西(Dominique MoIsi)却认为,“9·11”事件之后的世界已经不再只是“文明的冲突”那么简单,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还表现出了“情感的冲突”,恐惧、羞辱与希望的文化正在重新塑造我们的世界。

  作者在第一章“全球化、身份和情感”中清楚地阐明了自己的论证思路,并且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希望、羞辱与恐惧三种情感,认为它们都与自信的理念息息相关。冷战时期,人们很清楚自己是谁——要么选择苏联,要么选择美国。然而与冷战时期不同的是,当今的全球化广泛而深刻地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因而也更容易导致民族国家和个人身份问题的产生——我们是谁?而身份与自信紧密相连,人们在充满自信、自信受到伤害或缺乏自信的时候,会通过不同的情感表达出来,世界也因此就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地图”或“文明的地图”了,还存在着更为隐秘和复杂的“情感的地图”。

  希望是满怀自信。正如作者所说,“今天,希望主要是关于经济和社会活力,而希望的主要栖息地在东方”。毫无疑问,亚洲有着世界上增长速度最为引人注目的经济体,亚洲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这里的人们没有理由不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在2008年用一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见证了自己的辉煌时刻,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是中国的又一次精彩亮相。与中国相比,印度的经济表现也毫不逊色,它的信息技术、钢铁、医药等产业在世界上都居领先地位。此外,印度有着庞大的英语精英阶层,以及与西方国家相近的政治制度,这也使得它更容易获得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认同和支持。然而,亚洲的日本则是个例外,自20世纪90年代经历“失去的十年”后,日本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摆脱经济衰退的影响。虽然它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它远非一个政治大国。由于历史问题,亚洲其他国家至今仍然对日本充满怨恨和戒备。

羞辱是自信受到伤害。与其说“9·11”事件是文明的冲突,不如说它是情感的冲突。伊斯兰世界的羞辱感不仅来自它在历史上遭受的西方侵略,还在于它在当今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中被无情地抛弃了。一方面,十字军东征无疑是阿拉伯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与之相随的是留传了多少代人的憎恨和愤怒。以色列国的建立更是极大地
刺激了阿拉伯人,他们即使通过多次的联合军事行动也没能使以色列消失,这种结果反而证明了自己的无能和虚弱。另一方面,相比于西方的胜利,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过程中遭到的巨大失败,更加剧了他们的失败感和无能感,进而产生的羞辱感也是西方的全球化带来的。“羞辱导致绝望,滋生复仇的欲望”,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都处于弱势的伊斯兰世界,终究还是选择用激进主义的方式来回击西方带给他们的羞辱。

  恐惧是缺乏自信。作者最后分析了恐惧的情感,因为在他的判断中,“西方的主要情感是对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件和感受的一种反应”。既面临着亚洲在经济上超过自己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又不得不为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恐怖主义”威胁而担惊受怕,西方人似乎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当今的西方似乎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因为它们太希望将亚洲廉价的商品、外来的新移民、捉摸不定的恐怖分子排除在外了。在欧洲,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持续老龄化的人口结构、自我身份认同的迷茫、欧盟不确定的未来等很难让欧洲人自信起来。在美国,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挫折、规模巨大的金融危机、优势地位的相对衰落、恐怖主义的威胁等,也很难让它再野心勃勃、一劳永逸地实现自己的单极霸权计划。同时,恐惧感分裂了西方,欧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伊拉克、巴尔干和反恐战争中的分歧无可挽回地伤害了双方的关系。

  莫伊西同时分析了世界“情感地图”中同时混合有不同类型情感的复杂地带。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最大的羞辱,恐惧则是来自俄罗斯内部的分裂势力,然而,伴随着油气价格的飙升和经济的复苏,俄罗斯似乎又充满着活力和希望。处于阿拉伯国家包围中的以色列时刻面临着恐惧的威胁,它在经济、军事、科技、艺术等领域的灿烂成就则代表着希望,但羞辱感早已永远地扎根于犹太人在历史上遭受的迫害之中。被殖民的历史、种族冲突和经济落后使非洲充满了悲剧和失望,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世界大国都把拥有丰富资源的非洲视为21世纪的战略重地,非洲人也在努力使自己重新成为“希望的大陆”。拉丁美洲则面临着暴力泛滥、毒品走私、腐败丛生等顽疾,经济发展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不足以让拉美充满信心。非洲和拉美是人们所不能忽视的大陆,但它们并不是决定全球未来的地方。

  最后,作者指出了在情感的驱动下,世界地缘政治的两种发展方向。在“恐惧蔓延”的未来,中东由于军事冲突人口数量剧减、世界主要城市同时遭受恐怖袭击、美国重新奉行孤立和保守政策、欧盟失败并近乎解体、亚洲的希望与活力难以为继……世界最终陷入悲剧性的冲突和混乱之中。在“希望主导”的未来,巴以问题和平解决、美国坦然接受世界多极化、联合国的作用增强、非洲成为希望的大陆、欧盟变得充满活力……要实现后一种情况,“大多数国家和文化也必须改变,才能维持希望”。亚洲要更加重视法治,俄罗斯要更加开放和民主,欧洲要保持自己的政治模式,美国要放弃单边主义,伊斯兰世界要学会和现代性相容,拉美要突破民粹主义……

  莫伊西解析了我们文化差异背后的不同情感,展现了关于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新视角,为我们解决世界上的暴力冲突、恐怖行动、经济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正如作者在书中最后所说,“为了应对我们面临的挑战,这个世界需要希望”,也许希望这种情感才是使当今世界实现和平稳定、共同繁荣的良方。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