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的跟师学习_古代的中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养生 > 古代的中医 > 大开眼界的跟师学习
古代的中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2-22 19:02:58

大开眼界的跟师学习

大开眼界的跟师学习


早晨,杭州城阳光明媚,空气清爽。

  罗知悌开始诊病了!

  朱震亨终于可以见到大师诊病的过程了。

  诊病的方式令他大吃一惊。

  因为罗知悌并不是坐在诊室里,而是宅子里自己的卧榻上休息着。

  由弟子在诊室诊脉,记录患者的病情。

  然后弟子跑进里面,到罗知悌的卧榻前,向罗知悌讲述病情与脉象。

  罗知悌只是躺在那里听。

  弟子讲完了,罗知悌告诉:准备写下来。

  弟子立刻开始准备记录。

  罗知悌开始讲述:这是什么什么病,应该如何治疗,主药为什么什么药,又用什么药来监什么药,用什么药为引经药,以及开几付药。好了,去吧。

  弟子再回到诊室,为病人开方。

  真是高人啊!

  这种诊疗方式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读遍医史,每天如此诊病似乎只此一人。

  对于罗知悌如此诊病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年龄比较大了--这是大家公认的观点,但我认为这更应该是他设计的一种精妙的授徒方式。

  其中精妙,细思便知。

  更有重大意义的是,我认为罗知悌是中医远程诊疗的建立者,虽然距离稍微近了点--从宅子外面到里面,但是如果当时有电话,我想罗知悌可以把新疆的患者都给看了。

  何况现在还有了电子网络了呢?罗知悌老爷子如果地下有知的话,应该后悔早生了八百年。如果搁现在,罗老爷子一定躺在床上,弄个摄像头,建个远程诊疗网也说不定。

……

朱震亨在罗知悌老爷子这里一共学习了一年半。

  估计有人该说了:才一年半?一年半能学点什么啊,现在读个中医硕士博士还得三年呢。

  还真跟您说了,这一年半可顶了大用了,现在硕士博士三年那叫什么啊,光跟小白鼠较劲了,举世皆狂,最后毕业了连个方子都不会开,能够同朱震亨这一年半相比吗?

  在这一年半里,朱震亨把以前自己学习的理学知识充分地与医学内容结合,一种新的中医思想在脑中酝酿,几欲磅礴而出。

  在这段时间,朱震亨集中所有的精力体味老师的医学思想,连西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的了。

  这种学习,那叫一个淋漓酣畅啊。

=========

张从正的治病方法的确是独树一帜,是属于中医攻邪派的大家,治病主要靠三个法儿:汗、吐、下,说白了就是通过让患者发汗、呕吐、拉肚子来排除体内的病邪,看这位老爷子的医案,那叫一个触目惊心,经常是让患者狂拉肚子,一天拉个几十回,嘿,最后这病还真给调好了,反正现代人估计是受不了这个,所以这汗、吐、下三法中的吐法现在用的比较少了,汗和下用得还比较多,但跟人家张子和比起来,那是舒服多了。

=========

清凉的空气,石径寂然。

  朱震亨回来了。

  屈指一算,从离开这里到现在回来,五年半已经过去了。

  书院的门庭依旧,而当年一起学习的同窗却已经不见了,眼前都是一些崭新而又年轻的面孔。

  就算许文懿老师的面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痛在他的脸上刻画出无法抹去的痕迹。

  "老师,您的身体如何了?"

  "震亨啊,我的双脚已经不能走动了。"

  "对不起老师,我回来晚了,让我们开始治疗吧。"

  "好吧,辛苦震亨了。"

  许文懿老师伸出手让朱震亨诊脉,同时打量着这个弟子:他现在已经不是刚来时冲动激昂的朱震亨了,眼前的这个人沉稳冷静、言语简朴,身上带有一种祥和之气,使人坐在他的身边心境立刻会宁静下来。

  朱震亨将三根手指搭在许文懿老师的手腕上,同时凝神。

  他必须忘记眼前这个人的身份,忘记这个人与自己的关系。

  只有这样,他才能将全部精神集中于对病情的分析中。

  经过诊断,朱震亨判断许文懿老师的疾病根源在肠胃。由于停痰瘀血,互相纠结,导致中宫不清,土德不和,所以引起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病症。

  这次,他采取了一种极为奇怪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现在已经绝迹了,但是却一清二楚地留在朱震亨留下的医书中。

  这方法还是和牛肉有关。

  您一看就明白了,对,这方法估计就是从罗知悌老爷子那儿学来的。

  首先是买黄牡牛的牛肉一二十斤,其中要挑点儿肥的,为什么要买黄牛的呢?因为黄色属土,入脾胃。

  然后用长流水煮牛肉,煮得糜烂,用布过滤掉渣滓,接着把汁放入锅中,熬成琥珀色。

  估计您该想了,嘿,这肉汤估计甭提多香了!有什么不敢试的啊。如果您再往下看估计您就不会这么想了,难过的在后面呢!

  取熬成的肉汤,每次饮一盅,过一会儿再饮,"如此者积数十钟(盅)"。您一定想了,天啊,这不是灌水耗子吗?这滋味估计一定好不了。没错,滋味不好才会达到效果。

  这个效果就是上吐下泻,"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泄)多;病在中者,欲其吐下俱多"。

  然后把患者放在一个不透风的屋子内休息,如果患者渴,就把患者自己的尿接一两碗给他喝了,叫"轮回酒"。接着睡一两天,觉得很饿的时候,再给他粥慢慢地喝。

  再然后清淡饮食半个月,就该康复了,以后五年忌食牛肉(估计即使不说他也这辈子都不想再吃牛肉了)。

  朱震亨把这种方法叫倒仓法,认为人在中年以后使用一两次可以祛病延年(注:这个方法各位不要自己轻易使用,因为你无法自己判断自己的适应证)。

  以上就是这个骇世惊俗的治疗方法的全部内容,不知道您会作何感想,估计今天我们在医院里用这种方法治病的话,患者马上会把一纸法院诉状回赠给你的。但是,中医里面现代科技所无法解释的事情何其多啊。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

许谦不久便能下床,行走自如。

==========

从此,两个人成为了一生的朋友,造就了中医历史上一段朋友的佳话。

  其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给大家聊聊。

  在两人畅谈医药的时候,王肯堂就注意到这缪希雍有一个习惯,什么习惯呢?就是有事儿没事儿的,总是从袖子里拿出一个东西,放进嘴里咀嚼(见袖中出弹丸咀嚼),王肯堂就奇怪了,这位老兄偷着吃的是什么好东西啊?这么神秘?

  一开始还忍着,不好意思问,甭搞得自己挺嘴馋似的,后来架不住缪希雍总是在吃,就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就开口问:"缪兄,你那是什么好东西啊?"

  各位此处注意了,我们大家也都很好奇吧,这位缪希雍到底都在怎么保养自己呢?原来他是一身子骨挺弱的孩子啊,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大侠般硕壮的人物了,说话声音大得连墙壁都要震坏了,甭问,中气很足啊,那他到底是吃什么把身体弄得这么好的呢?

  缪希雍说:"这是我在游历中得到的一个秘方啊,叫资生丸(这药现在药店有卖的,有叫资生丸的,也有叫补益资生丸的),是调理脾胃的,在饥饿中的人,服用了它就会感觉不饥饿了,吃饱了的人,服用了它,就会很快地消食啊。"(估计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双向调节的作用)

  然后,缪希雍一点也没犹豫,立刻把这个方子写了下来,送给了王肯堂。

  一般人,有个秘方什么的都是藏枕头底下,谁也不告诉,但是到了缪希雍和王肯堂这个层次上,人家一点都不保守,有什么心得都主动告诉对方。

  王肯堂拿来这个方子一看,不禁拍案称奇,好方子啊!于是就收了起来。

  然后,缪希雍还送给了王肯堂一些资生丸。

  但是,此时王肯堂虽然觉得这是个好方子,但却没有相信它有那么大的功效,也就是说,很怀疑它能够有那么好的消食效果。(颇不信其消食之力)

  终于有一天,试验药效的时刻来到了,那天,朋友找王肯堂饮酒,王肯堂多吃了点,酒足饭饱以后,问题却来了,他不敢睡觉了,因为古代医家都比较懂得养生,吃得太饱后立刻睡觉,是很伤脾的(这个各位注意了,现在很多人这么干),怎么办呢?嘿,这不正好试验一下这个资生丸的功效吗?

  于是,王肯堂同志就本着负责任的精神,亲身体验了一下资生丸的功效,服用了两丸。

  结果,还真没想到,消食效果非常好,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点积滞的感觉都没有。

  于是王肯堂对此方特别的信服(始信此方之神也),并把这个方子作为父亲晚年的保健用药。

  王肯堂的父亲由于年龄大了,"年高脾弱,食少痰多",后来晚年的保养,基本上就靠着这个资生丸呢。(余龄葆摄,全赖此方)

  顺便提一句,王肯堂的父亲活到了九十多岁,这在古代是十分罕见的,可见此方的功力。

  而王肯堂,也很快就让缪希雍见识到了他的实力。

  原因是,缪希雍自己有一次也病了。

  您该奇怪了,手段这么高强的一个医生,自己也有病啊?

  瞧您说的,医生也是人啊,是人哪有不得病的呢?


http://book.qq.com/s/book/0/18/18175/31.shtml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