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勘对表_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 翻译勘对表
未名骄阳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12-26 13:12:23

翻译勘对表

这本书的译者陈鑫,也是国内翻译交易书籍的老人了,墨菲、江恩、艾略特的,翻译的不少,也都还行,但这本书的翻译的确不太行。通读一遍,再对照巴菲特的历年年度报告读了一遍,感觉是过于拘泥于英文表达方式了。虽说原译和意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翻译方法,可是译者过于希望保留原文的“滋味”,或是因为仰慕老爷子的威名吧,不敢越雷池一步。当然,平心而论,尽管很多地方读起来莫名其妙,也还是有某些地方比年报翻译的好。

这里做个粗略的勘对表,列出有些不好理解的地方年报是怎么翻译的。大家也可以自己对照,书中注释很清楚标明了摘自哪一年的年报。

费雪(Phil Fisher)一位令人尊敬的投资专家与作者,曾比喻一家公司吸引股东的方式,就好比一家餐厅招揽客户的方法一样,餐厅可标榜其特色,如便利的快餐店、优雅的西餐厅或特别的东方食物等,以吸引同一性质的客户群,若服务好、菜色佳、价钱公道,相信客户会一再上门。然而餐厅却不能时常变换其所强调的特色,一下是法国美食、一下又是外带披萨,最后可能导致顾客的忿怒与失望。
(开场白)

专注于投资组合的策略,如果能够提供投资者多加考虑公司的思维,那么它很可能会降低风险。
因为要找到好的事业并加上好的经理人是如此的困难,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拋弃那些已经被证明过的投资对象呢?
(戳穿教条)

不过身为投资人对于热门流行产业的态度就好象在太空探险一样,对于这种勇猛的行为我们给予喝采,但是若要我们自己上场,那就再说吧!
失去聚焦是查理跟我在思考是否投资一些外表看起来很不错的公司时最关心的重点,我想傲慢或不甘寂寞的出现,使得这些经理人胡思乱想进而导致企业的价值停滞不前,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聪明的投资)

我最意外的发现是企业一种看不到的巨大影响力,我们称之为"制度规则",理性的态度在制度规范的影响下都会慢慢地变质。
(雪茄烟蒂与习惯的需要)

如果我们将公司的股票分割,同时采行一些注重公司股价而非企业价值的动作,我们吸引到的新进股东其素质可能要比离开的股东差得多。
股票市场上讽刺的一点是太过于重视交易的活跃性,经纪商称之为流动性与变现性,对那些高周转率的公司大加赞扬。但投资人必须有所认知,那就是凡事对庄家有利的一定对赌客不利,而过热的股市跟赌场没有两样。
(拆股与交易活动)

Santyana 说:所谓的狂乐就是当你忘了目标何在时,还加倍投入你的心力。
我们相信实在是很难将我们现在拥有的事业与其经营阶层交换出去,我们现在的处境与Camelot Mordred刚好相反,Guenevere说他一定可以找到理想的伴侣,因为世上所有人的条件都比他还要好,但是对伯克希尔来说,要找到足以匹配的伴侣实在是难上加难。
(错误的动机和昂贵的价格)

近几年来,这个游戏越来越像在明尼苏达州的利奇湖钓北美狗鱼,曼格早年的事业伙伴霍金斯曾在当地与印第安导游有过以下的对话:
“有人在这个湖钓到北美狗鱼吗?”
“这是明尼苏达州钓到最多北美狗鱼的湖,这个湖就是以北美狗鱼闻名。”
“你在这里钓鱼多久了?”
“十九年。”
“你钓到几条北美狗鱼?”
“一条也没有。”
(杠杆收购)

在并购的世界中,这样的跛脚马往往被装饰成圣物到处行骗。
最有利的大概就是我们并没有一套策略计划,所以我们就没有必要依照固定的模式(一种几乎注定会以离谱的价钱成交的模式),而是完全以股东本身的利益为优先,在这样的心态之下,我们随时可以客观地将购并案与其它潜在的几十种投资机会做比较,其中也包含经由股票市场买进部份股权,我们习惯性地做比较,购并vs 被动的投资,是一昧地想要扩张经营版图的经理人绝对做不出来的。
(稳定的收购政策)

……

会计与估值部分翻译质量还行,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翻译勘对表”的回应

小巳 2015-06-26 15:23:18

这本书的翻译真是看着浑身难受,宁愿去啃英文

阿獠 2010-07-14 23:16:30

对value版的<股神语录>的期望值是否过高了??
张志雄自己的评价似乎都不高.
而且不仅"参照",甚至还"引用"陈鑫版的……

*******************************

《股神语录》跋

投资理财--张志雄
  巴菲特致伯克夏股东的信脍炙人口,每年一经发布,大家奔走相告,不亦乐乎。200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公司投资要义)》,20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译者均是陈鑫,内容变化不大,后者可谓前者的修订版。两本书是将巴菲特致伯克夏股东信的一些内容按“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投资”、“普通股”、“兼并与收购”和“会计与纳税”等主题分类整理,确实不错。
  但对很多价值投资者来说,他们希望能看到巴菲特致伯克夏股东信的全本。英文版在伯克夏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查阅,中文版则有部分在网上流传,是台湾译者的业余之作吧。在中国内地,我们《Value》可能是最早把它们进行收集整理的一家单位,并于2003年开始将其放在杂志的网站上。2007年春,有读者和朋友建议我们将网上的文字整理修饰,归入《价值报告》第一辑,让他们从容阅读,于是有了《股神语录》三册的策划。
  及至初稿排出后,我定睛一看,暗暗叫苦。在2003年,我粗粗看过网上的内容,但当时并没有把它们整理成纸面文字的打算,所以也就觉得粗糙些吧。现在仔细阅读,对照英文原本,看来译者是兴之所至,不仅文字句法错误多多,而且漏段漏译,甚至省略一大部分内容不译。
  如果我们不是已经广而告之的话,《股神语录》一定作罢,但现在没办法了。我们用了五个编辑,其中两个专门负责译校,又参照陈鑫的译文,花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才让网上的内容从不通到粗通,至少能够看得下去。我们补译了一些文字,也引用了陈鑫的“1983年的附录章节”、“1986年的附录章节”和“1996年的‘融资’章节”等译文,在这里表示感谢。
  应该说,完整和全面地翻译巴菲特致伯克夏股东的信是一个系统工程,恐怕不是靠我们现在这么急就章就能达成目标的。有可能的话,我们会不断修订的。
  聊胜于无,《股神语录》还是可读的。从2005年起,我们每年均在《Value》上刊登当年巴菲特致伯克夏股东信的全文,很受欢迎。
  但有些读者反映,不知以前报告的来龙去脉,就很难理解巴菲特及旗下公司投资的细微处。有了《股神语录》,就如补看了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前面部分,当然对我们大有裨益。
  我这次看完三本《股神语录》后,做了读书笔记,本想再写篇长篇后记。可惜,杂事实在太多,又有这么多报告书刊要审读,心静不下来,只能待以后补充了。我这儿只提一句,那就是巴菲特的信充满了传统的商业智慧,这是我们中国的商人、企业家、经理人与投资人最缺乏的。传统的商业智慧,当然可以超越,但可能性不大,当然一旦超越,就是大成功。我们信奉传统商业智慧,也能获得不小的成功,至少不会大失败。我们忽略它们,失败则是注定的,而这正是我们许多机构和企业的现状。
  这就是《股神语录》的价值,尽管译本有不尽如人意处。

原文出处:http://www.valuegood.com/neirong/200708/011.htm

浅深处 2010-06-02 11:52:30

翻译的太差了,没法看

2009-12-31 08:56:49

感谢楼上提供地址

2009-12-30 13:55:28

楼上的朋友,value的股神语录在哪里有买?

我的剑会笑 2009-12-26 13:09:53

其实直接买value的股神语录更好,从195X到现在的全有了,而且据说翻译的不错,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