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主义与问题_市场的昨天与今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 > 也谈主义与问题
我非衣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12-12 15:12:28

也谈主义与问题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是秦晖近二十年来的学术文集,按照“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商品经济”主要收录了秦晖80年代对于古代经济尤其是汉朝经济的考据,第二部分收录了关于农民理性,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的思考文章,重点谈论市场理性的构成,第三部分则是关于社会公正的讨论和访谈录。
在《市场的昨天与今天》,秦晖说80年代是谈主义,而90年代是谈问题,自己则是属于“非主流”,当别人谈主义时,他在考据问题,而当别人开始谈问题了,他开始讲主义。其实,在笔者看来,无论是谈主义还是谈问题,都无所谓对错,而关乎真伪。
诚然,如秦晖所言,现在每个人都在怀念80年代的风气,认为那是一个启蒙时代的开启,然而是否有“空谈误国”之嫌只能有后人来定。而到了90年代谈论问题,是否真的是因为想解决问题而去谈问题,或者只是为了谈问题去谈问题呢?在文章中,秦晖讲了私营企业的原罪这个问题。不少站在私营企业主这边的专家解释那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而秦晖认为,资本主义根本就没有原始积累,原始积累只是发生在开始资本运作之前,正如你不能把殖民掠夺看成资本主义一样,你也不能将侵吞国家财产认为是合理的原始积累或者原罪。
而另一个伪命题就是所谓的效率与公平之争。在秦晖看来,当年争执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其实都忽略了公正的作用,因此没有制度约束的效率就变成了少数人的致富,“只有在过程公正性已不成为问题,结果平等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时候,我们再来争论效率与公平才有意义。
另一方面,主义与问题之间又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义都必须依附于具体的问题上进行阐述,问题的论证也有利于厘清主义的边界。比如我们看到第一部分,关于汉朝经济的考据,无论是论证汉朝金锭的数量以及五铢钱的流通情况,都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商品经济,以及中国到底能不能在没有外力影响下自发产生资本主义。而之所以到了90年代强调正义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
当然,更为可敬的是秦晖对于学术的态度,本书曾于98年初版,而再次初版秦晖也说不需要有太多的修改,因为虽然世相万物在变,其学术体系思路还是始终的。也只有这种学术归于学术的精神,才是一个学者应有的底气。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也谈主义与问题”的回应

同济意绪 2012-12-12 15:48:26

只有在过程公正性已不成为问题,结果平等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时候,我们再来争论效率与公平才有意义。看来还是当初设计制度的时候,没有充分考量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如何评价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时,刺激人对物质利益的追逐的效率和减弱人对物质利益的追逐的公正之间的关系?这本书还没看过,改天找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