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问题不会被永远摁住_市场的昨天与今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经济学 >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 > 真问题不会被永远摁住
才云鹏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1-16 08:01:52

真问题不会被永远摁住

才云鹏

本书能在14年后再版,源自其相当多的理论今天看来依然如针刺导弹。在真话惹祸、谄媚发家之风盛行的今天,秦晖先生的骨气已经超过了其学术研究的高度,是最让人首肯的。本书中,秦晖先生至少是围绕着真问题,在做真学问。尽管,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可能自己首先被解决掉;研究这样的学问,有可能自己先被研究掉。
这些担忧,主要来自本书中第二篇《“市场理性”如何实现》和第三篇《市场、改革与公正》。秦晖先生对原始积累的深刻直言让我的心一直紧绷着。作者说,市场经济之前未必要经过原始积累,原始积累更不一定导向市场经济。圈地运动在历史上虽说给英国工农造成极大苦难,但并无大规模人口损失之事。而苏联(但不限于是苏联)为旧体制下的原始积累付出了远比羊吃人大得多的代价,“难道不正是为了不再受这种原始积累之苦,人们才义无反顾地走上市场经济改革之路吗?”
别有用心的某些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断章取义弄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然后炮制出“正义凛然”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后来又为了政治的需要,悄悄地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抹去,独留生造出来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事实上,真正的原始积累,恰恰发生在资本主义之前,以及,更沉痛的,发生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之后。把原始积累当做一个褒义词,甚至把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改制唤为人类历史上最为高尚的原始积累过程。在这个宏大的语境中,腐败当然只是个小问题了。这是在掩谁的口?如果说毛时代的原始积累毕竟还算完成了一桩历史使命(促进了工业化的形成),现在这种第二次原始积累,就是赤裸裸的官僚掠夺。
现实是,“有的人摆脱了束缚却仍享受着保护,有的人失去了保护却仍受到束缚,前者垄断着机会,后者承担着风险。”这样令人痛心疾首的语言让一些人读起来应该如芒在背。很多人喜欢谈改革的渐进或激进,谈这个目标那个模式,却极少有人像秦晖先生这样,谈到真问题,事实上他说,没有真问题,就没有真学问。谁在谈“过程的公正”?谁肯谈“规则的公正和起点的公正”?昧着良心的躲避跟汉奸毫无区别。甚嚣尘上的“公平与效率之争”,其实在现今社会压根就是伪问题,因为这个话题只有在过程公正中才具有意义。
如果说,“价格双轨制下化公利为私利的弊端只能通过价格并轨即价格市场化来求得解决,那么同样,如今在产权双轨制下化公产为私产的弊端也只能通过产权并轨即产权市场化来解决。”市场的昨天与今天,乃至不久的将来,都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继续推进产权改革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而正如吴敬琏所指出,社会主义就是社会公正加市场经济。什么是社会公正?在产权改革中,社会公正就是要做到起点平等、规则公平。如何避免经营者向权力机构买大股?如何做到证券分配的公平公正?普通人如何不忍气吞声地被证券市场抛弃?这些问题触及改革的灵魂,这些问题才是社会真问题。
在第二篇中,奠定了西方农学基础的俄国农业经济学家恰亚诺夫的被“重新发现”,正是源于现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积弊日重,探寻第三条道路的呼声日高。单个人需要自我反省精神,整个人类则需要自我批判精神,恰亚诺夫学说的曾经惨死和今天的重新崛起,对我们的真正触动,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真问题是不会被永远摁住的,而假学问终归是暂时的泡沫。
有先验之明的还有无产阶级导师列宁。1917年以前的列宁强调,资本主义发展可以走两条道路:一条是通过“原始积累”以强权与暴力剥夺小生产或侵占公产的普鲁士道路;一条是摆脱压迫与强权后的自由小资产阶级公平竞争、经济分化的美国式道路。历史经验和理论推导都证明,世上并未所谓的原始积累,任何掠夺都不会自动承认的,在这一点上,官僚的卑劣性远远不如恐怖组织的敢于担当。转型时期的中国,究竟转向哪里,是走普鲁士道路,还是美国式道路,还是更有内涵、更有光明前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