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现金流的大学问——《富爸爸-财富大趋势》读后感_富爸爸大预言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投资 > 富爸爸大预言 > 有关现金流的大学问——《富爸爸-财富大趋势》读后感
小狼 富爸爸大预言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1-09 18:11:34

有关现金流的大学问——《富爸爸-财富大趋势》读后感

全书近27万字,内容非常丰富,围绕财商教育这一核心,展现出一幅关于未来的美好画面。书虽然有一点厚,但读起来并不觉时间漫长,因为作者多以故事来连贯前后的各个章节。尤其是他与富爸爸之间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富爸爸的谆谆教诲以及智慧言论,使得整本书变得鲜活起来。当然,其间还穿插了一些类似于富爸爸的其他投资高手,例如巴菲特、格林斯潘等。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本有关理财投资的智慧箴言录,只是呈现方式变为了一个个的故事和对话。
首先,作者为我们在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目标:通过对自我进行财商教育来构建自己财务的诺亚方舟。没有目标,我们就是一个无头苍蝇,只能到处乱撞,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更别提实现个人资产的增值、财务自由、提前退休等。尽管目标会很重要,但若没有正确的方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好的方法则要建立在对时代背景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以通过循循善诱的例证、阐释、演化,我们才知道财商教育应该进入我们的个人教育体系。这是继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之后,一种全新而必需的教育类型。它不同于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是我们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当今时代提高自我生存能力的必备技能。至于原因,书中通过多种法案的出台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有了以上这一前提性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可以有坚定的理由上路了。而在财商教育的广阔海洋中,若想快速而有效地获取相关知识,并能够和自身独特的情况结合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幸好,有富爸爸为我们指明方向,提出了其核心理论:现金流四象限:E(雇员)、S(自由职业者或小企业主)、B(大企业主)、I(投资人)。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并且不断地从左往右转移,最后成为投资人,从而实现财务与人生的自由。大的战略框架就是如此,这是一个神奇的逻辑导图,清晰而有力,简洁而广博,高效而持久。
由个人的小世界到商业活动的大世界中,最重要的词语莫过于现金流;由此我们更加可以肯定学习控制自己的现金流是绝对必要的,甚至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与此同时,现金流还担负起了判断资产和负债的重大任务。即使你没有财务知识学习的背景,对那些枯燥的理论与冷冰冰的数字毫不感冒,也没关系。只要抓住了现金流这一反映财务状况本质的要点,一切就会变得简单;突破了此点,整个财务世界就会瞬间清晰。
在有了明确的定位与核心标准之后,我们就可以施展开拳脚,折腾出一番广阔的天地。尽管每个象限的角色极为迥异,其现金流变动的逻辑千差万别,在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更是不可相提并论。但是,有一些恒定不变的理念需要我们在全部的过程中坚守与磨炼,它们在书中反复被提到。我们只要将这些关于富人的理念深入到言行思想中去,才能稳定而自然地实现建造诺亚方舟的目标。当然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财商教育,即向富人看齐,而不是高收入者,或者土豪等。它们之间的内在区别,就在于对现金流的掌控程度。
在所有的理念中,有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大致顺序,也许会利于我们理解执行。
第一,必须要明确我们一生中投入时间最多的事情,即工作。按常理,人们工作为了赚钱、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改善生活。但是,对于富人而言,是不为钱工作的,却要反过来让钱为自己工作。当然,这里面会有许多种前提。比如,在你没钱时要懂的攒钱,毕竟节俭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而节制似乎又是任何一个成功商人的共同品质。再如,在你有了一定的资质之后,还要懂得增加良性负债,借用杠杆资金的力量。这其中,也就是要我们不断历练这样一种能力:可以高效地捕捉那些回报率能够超过借贷利率的投资项目。
第二,很直接的理解,让钱为自己工作就是投资。但其实投资并不是这么简单,对于一个合格的投资人而言,投资只是其中一部分。并且若要长期投资成功,即做一个非暂时性的投资人的话,必须要和未来站在一起。所以投资更多的是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和第六感。再深一步,投资便是想法去控制那些深刻影响并决定着未来的规则,这也是成为富人的终极秘密。另外,这也是时代的最强呼声,它不同于工业时代对有形物品的推崇。现在,那些无形的东西更具有价值。例如,专利、好创意、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比特币等等。
第三,有钱并不意味着富有,没钱反而会让人变得富有。这里就会涉及到衡量财富的标准,钱是其中最直接也最肤浅,同时最没有意义的一个。追本溯源,我们会发现财富其实是时间。换言之,你不用工作,并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平,能持续的时间长度就是你的财富量。由此推知,在变动的现实中,你失去财富后,在多少时间内重新获得它则是更好的财富衡量标准。这就类似于一个人的健康,同样的疾病伤痛,谁恢复的快,谁更健康。这些,都是从各个角度反复强调了一个宇宙准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关键所在是你自己,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投资。
好了。到此,问题便从现金流可以聚焦到时间上面,即怎样实现与时间之间的美妙化学反应?如何使财富与时间发生深远而长久的联系?这还是要回到现实,利用实实在在的投资工具,并借助科学合理的大逻辑来进行每一步上的具体指导。但我们都知道,大千世界,寻找适合的投资工具并熟练使用又谈何容易。我认为不妨就直接先借鉴一下作者最常用的投资工具,即他的投资三项目:股票、房地产、期权。
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格外强调,它们是逐步升级的关系。换言之,排在最后的期权,并非是一般人可以轻易尝试的。它需要你达到一定的资产规模,才能有相应的享用资格。尽管如此,我们也无需畏惧。只要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终会达到高级别的投资等级。我们不能忘记的是,要时刻提醒自己,用财商教育取代任何心理上的畏难与退缩。
那么,顺着三个项目,我们还能够对应出投资的四层次:小额交易、大额交易、快车道、现金流202(期权)。它们与股票、房地产、期权相对应,两方面互相促进,彼此提携,共同抵达投资与时间的美妙境界。
经过以上铺垫,我们既有了富人的理念,也明了了投资的三大项目和四种层次,还可以借助富爸爸独创的现金流四象限原理。我们剩下的就是推开任何借口,只因为那是输家的口头禅。
到了落实层面,首先很有必要来完整地认识一下大时代的背景与预设。在书中,不难发现它们有这样八大变化,它们构成了对我们形成巨大冲击的完美风暴:1.无数人在年老时陷于贫困;2.医疗费用将会上涨;3.恐怖主义将会加剧;4.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正处于衰退和崩溃的边缘;(2002年)5.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6.世界人口将继续老龄化;7.华尔街已经陈腐过时;8.大公司将失去公众信任并破产。有些已经应验,有些还在发酵的过程中,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
与之密切对应,我们未来的生活至少应当包括如下八大要点:1.信守诺言;2.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注意倾听时代变化的声音;3.学会阅读财务报表;4.运用高新技术手段;5.关注那些庞大的事物和著名的人物;6.关注法律的变化;7.当心通货膨胀;8.密切注意政府的各种社会计划。它们在我们余下的生命时光中,不敢保证够用,但绝对会让我们有一份底气:可以向六十岁后的自己说一声“没问题”。其内在原理是,它是动态的方法论,教给我们的是应对之法,是对关键、核心、本质的注目。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未来就在变化的不变中。
不管我们现在身处哪里,都不应该忘记为何而出发。这里的初心就在财商教育中,它意味着:用更少的时间、金钱和风险,获得更高水平的生活。至于践行“更”字的三个步骤,可以概括为:首先树立目标并明白其中的原因;其次是学习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最后是通过实践反复揣摩学习。总而言之,知行合一,也许是知难行易,而或是知易行难,哪怕是知难行更难。但只要我们把握好三大步骤的架构,最终会不断向知与行无难感的状态靠近。
知行之中,都会涉及到两种专业:一是如何赚钱,凭借的是自己的本领技能、劳动付出;二是如何投资,其逻辑是让别人赚钱的同时自己分享利润。无论如何,我们的轨迹大多都是由前者向后者发展。这个过程中,有八种控制方式能对我们带来极大的帮助:1.把握自己;2.控制自己的情绪;3.别找借口;4.培养自己的眼光;5.遵守并运用规则;6.控制你的顾问;7.掌控自己的时间;8.把握自己的命运。从浅入深,无所不包;逐步升级,上不设限。
至此,财商教育的核心任务,又可以回到打造自己的财务方舟的目标上。作者本人的财务方舟是由创办公司和投资房地产这两大支柱组成的,这也是他给我们落地的两个建议。
一是,继续从事自己的日常工作,同时用业余时间创办一家公司。这样做的好处如下:富人的税收优惠;抽出时间学习B象限所要求的技能和规则;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人生;当股市灾难来临时,企业还可以继续发展;小公司可能成为一笔大资产;回报率高。至于从那里开始行动,不妨先决定创办形式:A创建企业;B购买企业;C购买特许经营权;D加入网络营销。
二是,投资小型的房地产项目。之所以是小型,就在于它有很多优势:可以利用银行家的钱来增强你投资的能力;能让我们逐渐懂得房地产也是一种实业;尝试着准备成为一个富人,而不是一个高薪雇员;通过多市场的投资,使我们理解一名专业投资人是如何在股市危机中保护自己的;真正实现投资的多元化,而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最坏的结果。
如此布局开来,是不是会有一些富人的感觉:良好的财商教育;创立自己的企业;大量的房地产投资;私募基金;对冲基金;个人短期资本经营者;私人配售;有限合伙。真到了这种时候,我们的高级心智就会在大部分时间内主宰自己的身体、头脑和心灵。真若实现了,财务上的问题也就会瞬间瓦解,剩下的时间,也许真的会贡献给更加消耗时间,也更有意思有意义也有一定意境的哲学思考。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