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_上海1000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创业 > 上海1000天 > 角度
[已注销] 上海1000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2-19 11:02:16

角度

当德国作者发现中国人从自己的厂房垃圾堆里清理出两辆中国人仿照奔驰和别克手工打制的汽车时欣喜不已,并想以后的中国工业博物馆中将有两个最有意义的藏品的第2天,这两辆车就被中国人当作垃圾处理掉了,并且再也找不回来了。以至于作者在愤怒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人跟过去告别的决心是如此的迅速。
当因为外汇短缺导致油漆车间工艺无法跟进而产生大量水银时,作者要求进口设备改进工艺,结果第2天连中方领导都不知道这些水银排到哪儿去了,因为它们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是一本可以适合多种角度阅读的书,比如可以拿来当作大众合资企业发展历程来读,或者改革开放30年、或者中国社会工业化转型最重要的篇章来阅读。(本来打算每读一小节就记录一些东西下来,没能坚持下来,等下次读的时候再看吧)

如果说有一种书是每个章节每个小节都是有启迪的,那么这本书是可以参考之一,如果说职场人也需要不断看书学习的话,我相信这本应该排在前几位的。


<图片1>
德国人此书中贡献的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思考和履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同时对一个领导者的实践过程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把握和实现目标的经验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从微薄的经验来看,看此书若是适合两个条件较好:
1。读者应能够换角度看问题,从别人处理问题的的优点错误可以灵活的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并且前瞻性的为自己的工作勾勒目标和相应预案。
2,此书适合将要从事(从事过)或者从事着中层领导工作的人看,可更多的汲取此书的益处。(这里没有歧视刚毕业或者刚进入社会的学生的意思,毕竟人生有很多阶段,对于那些胸怀大志的新人来说,这样的书看了也没什么意义,只有当你接受了管理任务,当你手下有几个人员需要为了一个具体的工作目标而制定实施计划、分配人员职责、建立管理组织而努力的时候,也许就是可以拿起这本书进行反复阅读了)

上海大众为中德双方各50%合资,中德双方员工看似为一个企业目标努力,但是人力、资金、管理制度等却分别受制于各自总部。
合同约定双方出资比例在资金划拨过程中会因各种实际情况出现变动。
德方虽然执行企业主要管理职能,但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中国土地和中方人员身上,如何让管理不是空洞的指派,而落实在项目分阶段目标的实施中去。
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文化、来自两套完全不同管理思想的人如何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成为第一个需要逾越的障碍(当然此处说融合为一个目标更妥当些,可是那些障碍就实在的摆在眼前)
作为一个管理目标的主要负责人,如何在自己总部、合作方、合作方上级部门之间协调沟通。如何处理各方人员在工作中产生的交流障碍和矛盾等等,
到了这里,或许这样的书不适宜过多罗列,还是想读的人自己去发现适合自己的文字比较好,尤其是每节最后作者罗列的简单的条目,很多是正文中没有的,如果不能从这些看似枯燥的条纹中发现阅读的快感,也许你可以马上把这本书扔掉因为它的确不太适合你读。

当然,如果换个角度,只是拿这本书当做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片段来读的话,有一个地方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所谓的国家民族差异、所谓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其实根本就是假的。
在企业行为中,文化差异底下都是不同利益、矛盾(也包括人性各种弱点和利益平衡)的反映和诉求,如果我们把人们的心理需求从精神需求中单独剥离出来独立审视的话,如果物质需求也是文化本质之一的话。 也许在GOOGLE公司大谈企业道德退出中国的时候就会微微一笑,此中所谓的道德已经被企业利益绑架到一文不值了,却被那么多中国所谓的热血青年拿出来当作价值观符号崇拜,真有些无话可说哈,这个世界是被人类的现实活动和物质社会建设创造出来的文明,脱离了对物质社会的认识,空谈精神世界,终究是根基不稳的。杨绛在她90多岁的书中说精神也是肉体的一种,说的真棒。难道我们看到的很多人类所谓的崇高伟大等等不都是来自人类超出自我的欲望么?
而欲望的本质是获得而不失去,这个特性决定了人类的欲望归根结底还是对物质利益的索求,虽然它是通过精神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所以,佛说无我不够,无我还是从我中来的,佛说无。老子也说道。阿弥陀佛,又要跑题万里了。只是希望这么好的一本书不要被浪费了,前面说学生不适合读倒也有些偏颇,其实如果你能够把自己所处的境地换成解决不同问题时,所应该有的品质和立场,那么这本书也未免不是一本好书。

俗套一句很雅的话哈,世间机缘就在你适当的时候碰到一本适当的书,所以读来真是清爽极了。世间的确有一种人,无论把他放在任何环境、任何文化背景、任何社会位置上去都能作好一些事情,作者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质朴的榜样。

突然想推荐给在工作中总有抱怨的朋友看,看了这样的书,也许就明白,自己那些工作中的问题真的微不足道,而不抱怨的前行,才是一个人真正开始成熟的标志,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各自的位置上有所收获、有所付出,哪怕取得一点点小的成绩。

当然,若是谁能说:“我就不信你说的这些条条框框,在我看来大厨胡乱以个人经验写了这个帖子不也是限制了别人的空间呢么。我读这书就能看出中国社会60年来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片段,并且可以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合资项目在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延续到前苏联援助中国,与中国人留苏带回先进的工业化技术和人才的历史进行比较、串联起来得出它的意义。或者说我就能看出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就是靠这些外来文化的冲击碰撞补充才得以丰富而繁衍千年的。或者说今天那些叫喊着我们祖宗多伟大、优秀的人如果不能够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学会融会贯通学会兼容冰雹一切文明,那么我们叫喊的老祖宗当年的灵性,吸取一切文明优点的胸怀将暗淡无光地。”
那大厨想说,真是很喜欢这样的角度,如果你可以找出更多的角度去阅读这本书,也为大厨开阔了新的视野。不怕有新的角度,只怕只局限于当下而不对未来有所展望,那这就是一本死书了。

————————
任何文明能够从低谷中重新振作并出发,在向高峰攀登的一路艰辛中,不单是只有本文明的人们的贡献,更多的也要靠这些外来的最优秀的人才的付出,如果历史不记录他们,那么这样的记录是不完整的,必然后人将妄自尊大的说,我们祖先的文明都是我们应得的,虽然中国人大多鄙视朝鲜人的无知,但是我们又怎能心安理得的认为,所谓中华文明都是某个民族一族之力得以苟活至今呢?
我们的历史中本身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些曾经为我们今天共享的中华文明作出应有贡献的人们。这是这个文化本身的缺点之一,在这点上我们比韩国人强不了多少,只不过差50步不到而已。何以言之,韩国人的猥琐?我们很多时候也不是那么有气度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