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父亲(老沃森)和公司(IBM)的最佳产品?_父与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企业史 > 父与子 > 什么是父亲(老沃森)和公司(IBM)的最佳产品?
Mustard 父与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05 16:08:09

什么是父亲(老沃森)和公司(IBM)的最佳产品?


什么是父亲(老沃森)和公司(IBM)的最佳产品?是他们共同的儿子,小沃森。
 
父子两代人的冲突,因时代不同,是不可避免的。每次争吵,分歧,弥合…其实都是交流甚至是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一部分。幸运的是,因为有爱,这一切终于都化于了无形。更令人唏嘘的,是小沃森掌管IBM后才发现,他遇到很多当年父亲同样遇到的难题,而他的处理方法竟和父亲一样——而这些方法,曾是他当年反对的…此时他真正理解了父亲,也懂得了因位置/角度不同、思考和处理的方法自然会不同…我想这个时候,他更爱、更理解父亲和IBM了…正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啊。
 
同时我最关注的,是IBM企业文化的发展史。老沃森创造性的将“企业文化”发展成了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并将其精炼成寥寥数语(如:思考、观察、讨论、倾听、阅读…充分考虑员工福利、不厌其烦让客户满意、不辞辛苦纠正错误…远见、无私、爱、坚毅的性格、懂礼貌、真正的友谊、为人清白),小沃森则避免了它的僵化并将其升级,使IBM更强(如“不断行动”)。但再好的制度,也挡不住岁月。小沃森后,IBM还是僵化+官僚了,后来的管理层/职业经理们只重业绩,忽视或说没兴趣继续推进企业文化/精神的发展——或迷信或不敢,总之没能继续将它们升级,使IBM差点崩溃——直到郭士纳改革了IBM的企业文化使之与时代相适应,才使IBM获得重生。其实,郭是个“不断行动”者。这和小沃森没什么两样。
 
制度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因时代发展,一切制度都将由完美到不完美。因此,“最好”的制度,必须是开放和与时俱进、有能力自我淘汰和升级、能培养和发现能这么干的人…IBM不振时仍有少数人,相信它有能力走出困境,大概就是看到IBM还有此能力吧。果然,IBM董事会“发现”了郭士纳…
 
从郭士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小沃森《一个企业的信念》、《沃森传》到《小沃森自传》,IBM历史,沃森家族历史,从小到大,从大到僵,从僵到重生…传奇的历史(创业、价值观、肉麻的企业歌、麦卡锡时代…),巨大的财富……详见附件《IBM CEO彭明盛谈百年基业:研发为重与时俱进》(研发不能丢下、要走出过去的辉煌的羁绊、要有一名有魅力的领导)。
 
书摘:
 
前言
第1章 捣蛋鬼汤米·沃森
小沃森家乡绰号“捣蛋鬼汤米沃森”。某次小沃森把臭鼬气味送入学校空调系统,致全校停课。老沃森气的边追打他边骂“不用让我教训你!社会会教训你的,你这只臭鼬。”
 
第2章 做旅行推销员起家的父亲
老沃森的顽强不屈、永远向前、善待员工(尽量不解雇、“经理是下属的帮手”、真心对待员工,如P67,1939年参加世博会的满载IBM员工的火车出轨,老沃森连夜去医院逐一探望…)、尊重客户…对小沃森影响颇大。老沃森更创造性的将企业文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第3章 童年家庭生活——父母间伟大的爱
第4章 自尊、尊敬、抑郁——长大成人的岁月
小沃森和老沃森必将属于不同时代的人,两人又同样的性格鲜明,这让两个人之间矛盾不可避免。
 
第5章 事业有成的父亲和面临困境的儿子
P31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本杰明 伍德(Benjamin Wood)是大学入学考试标准化的先驱,正在找一台可处理成千上万份成绩单的机器。老沃森无偿捐了一卡车设备,伍德相信一切价值都能被量化,数字将在文明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制表器制造商而言,这是天大的喜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伍德还得为成绩不佳的小沃森写大学推荐信,但没起什么作用——和捐赠多少有点关系。
 
第6章 初涉爱河
P37老沃森和日后的美国罗斯福关系很深。如1932年公开表态支持与俄国建立外交关系,获得亦有此意的罗斯福好感。
 
第7章 纠正航向的小船
P43 1936年12月,老沃森给小沃森的一封重要的信:
……千万记住,生活并没有很多人说得那么复杂。你年龄越长,就越会明白成功和幸福只取决于很少的几件事务。我把重要的资产和负债罗列如下(他在中间画了一条线,两边分别是资产和负债的构成要素):
 
负债
资产
反动观念!
财迷心窍!
狐朋狗友!
怠惰的性格!
对别人缺乏关爱!
虚假的朋友
远见
无私

坚毅的性格
懂礼貌
真正的友谊
为人清白
 
第8章 欧洲之旅
老沃森曾被德国授勋,但在希特勒入侵欧洲后,他将其退回。
小沃森从欧洲经俄国到远东(日、中)旅行。来华到北京赶上“1937卢沟桥事变”(住的是北京饭店),对日本的侵略,小沃森感到厌恶。
 
第9章 那是沃森先生的儿子
P55老沃森的座右铭“思考、观察、讨论、倾听、阅读”。企业员工也对老沃森的企业文化欣然接受(包括常肉麻的IBM企业歌曲)。
 
第10章 我在IBM当推销员
小沃森在IBM从底层推销员做起,但因有个总裁父亲,他总感到尴尬、不自在乃至不自信。同时,小沃森对公司里对父亲的恭维和个人崇拜感到厌恶。鲜明的个性,使得他开始故意在父亲面前“示威”(P66 如举止夸张的在晚饭是望天、抽烟)。
 
第11章 从推销员到飞行员
1941年珍珠港事件改变了一切。小沃森参加空军,也逐渐摆脱了父亲的“阴影”,变得逐渐自信、坚强起来。
 
第12章 在空军中开辟自己的事业
P84 小沃森从事飞机运输工作,在苏联、印度、缅甸和中国(成都、P96昆明)服役。期间孩子不幸夭折——P87“如果你能够帮助一个处于极度悲怆之中的人,就应该尽一切力量去帮助他”
 
第13章 战后重返IBM
P90老沃森本可以利用二战军火订单获利,但他决定IBM此项利润不得超过全部利润的1%,并用自己的薪资为战争中死难员工的遗孀设立基金。
1945年小沃森退役,战争使其成熟,并拥有了未来运营IBM的信心。
 
第14章 转型中的IBM进入电子市场
P104 我在IBM的道路似乎一目了然,我别无他想,一心瞄准最高管理者的岗位。
 
第15章 碰撞、冲突与融合中的发展
未经缓冲“稀释”后的托马斯沃森是难对付的。他现在是美国商界规模最大、成就最辉煌的独幕剧表演者,近2.2万人在他的统辖下工作,他们仿佛是他的延伸。
 
P120 男人和女秘书之间存在非同寻常的关系。我一向使用男秘书…免得被人误解。
 
P124 小沃森逐渐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第16章 聚光灯下羽翼渐丰的小沃森
P131在成为总裁的过程中,小沃森广泛和商业巨头交友,并向他们学习各行各业的窍门和每家公司的企业文化。
 
第17章 爱恨交织的三父子
小沃森的弟弟迪克,一度是小沃森上位的威胁。
 
第18章 进入电子时代的IBM
我常想,假如没有我在旁边不停地督促和鼓动,父亲最终也会把IBM推入电子时代,因为他对计算速度情有独钟…20世纪40年代各种计算机的研制此起彼伏,IBM也是其中之一。二战结束后,IBM本来就面临一定的困境(大量军方租赁设备被陆续停止了租赁等),UNVAC对IBM传统优势产品领域——人口统计领域,由打孔卡时代迈入计算机时代的挑战,IBM集中研发优势,做出回应——IBM603、604、SEEC、701系列产品的推出,大获全胜——旺盛的政府采购(如朝鲜战争等因素)和大型企业的需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P150 我渐渐懂得,大多数人不能回答你提出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举措的问题,即使是大多数业绩优良者也不行。你要意识到世界正在发生变化,然后行动起来。这纯粹是本能反应。我还没有自信到坚持的程度,但我知道,我本能地相信,我们必须进入计算机和彩带领域。
 
第19章 争吵难掩父子情深
沃森父子争吵不断,最严重的一次,两人差点在机场拉拽起来。好在双方事后通过通信、面谈都能冷静下来——机场那次真的很悬。
 
父子分歧主要是集中在两代人不同的管理理念上,比如老沃森不愿贷款(怕背债,但IBM特有的租赁服务模式又对资金有很大需求)、不愿和政府就垄断达成协议(基于他年轻时在NCR的经历)、不愿放弃打孔卡为主的产品主线(毕竟是他成功的基石)、不愿将公司只给小沃森掌管(毕竟有两儿子啊)、不愿公司宴会上有酒…鉴于老沃森的年龄和“顽固”,小沃森和他直接争吵往往无效;后来采取了一些委婉和迂回的策略,反而有所收效(如跟老沃森说,不贷款就只能延缓招聘好销售员——而这正是老沃森引以为豪的,故老沃森也就同意贷款等)。
 
第20章 不容轻视的总裁
建于UNIVAC竞争压力,IBM开发出701、702,大获成功。期间美国发生麦卡锡主义,小沃森对此持坚决反对态度(P178 麦卡锡幽灵遍布,连小沃森办公室安装百叶窗,都被举报成是“雷达天线”装置而遭上门调查;而此时,IBM正在为国防部开发SAGE计算机)。
 
第21章 从家族企业向专业化管理的过渡
小沃森努力将IBM逐渐有家族管理,过渡到专业化管理。
 
P187-188 IBM制造出702、650(磁鼓内存)等更适合商用的计算机。1956年,IBM的RAMAC——世界上第一款磁盘问世,大大加快数据读取速度(和当时靠快进或倒带寻找数据位置的磁带比,速度提升了200多倍)。
 
P199 IBM不断扩大产能,还间接促进了硅谷的发展。
 
第22章 不可愈合的巨大悲恸——父亲的离去
P204-205 小沃森逐渐说服老沃森,开始在公司实施股权期权计划。
 
P205-206 父子矛盾戏剧性的得到的解决——完全是现实版的《盗梦空间Inception》。1955年底两人在反垄断案上激烈争吵、彼此伤害。小沃森气得决心辞职,此时他得去法院应对反垄断案。到法院后,秘书递来一张纸条:“对你充满百分之百的信心欣赏和钦佩爱你的父亲”——小沃森当场热泪盈眶——父子情仇就此化于无形...父子尽释前嫌6个月后 老沃森向小沃森正式交棒;6周后老沃森拒绝手术,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家中过世...
 
第23章 威谦斯堡会议
小沃森掌管IBM后,大刀阔斧进行管理改革,同时他也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
 
P222我惭惭懂得怎样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然而,期望IBM的一切自成一格,达到完美的和谐是致命的错误。你不可能只宣布“明天我们要完成A,星期五我们要完成B,明年我们要完成C”,就可以把企业管理好。激励下属的最佳方式是让他们彼此不甘示弱,我不断地想办法激发内部竞争。
 
P225在一个像计算机这样爆炸性发展的行业,我最坚定不移的一个信念是,赢得并保持市场地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背离这个目标、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的任何做法,长期看都将削弱我们的整体利润。同理,尝试在有限的领域占据优势的尝试是愚蠢而危险的。如果我们这样做,企业的规模将受到限制,竞争对手将很容易侵占我们的领地。
我相信IBM出奇制胜的惟一办法是行动、行动,一刻不停地行动。计算机在发展,我们必须随之发展,不管行业的发展多么迅速。我从未偏废的一条管理原则是,我们可能犯的最可怕的错误是——带着问题坐以待毙。解决问题,赶快解决问题,不管方式是对还是错。如果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对,它会重新冒出来,狠狠地扇你一个耳光,然后你就明白了该怎么解决它。束手就擒、坐以待毙是舒适简便的替代方案,因为不必面临迫在眉睫的风险,但这却是经营企业的致命危险。所以只要看到业务陷入瘫痪,我总会毫不犹掠地插手。
 
P225 还有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是成本。晶体管的价格大约是每枚2.5美元…得克萨斯仪器公司最早进入这个市场时,晶体管的成本每枚达16美元之高,仅有的切实用途之一是制造助听器…1956年随着价格下降到2.5美元,晶体管收音机出现了,风靡一时,得克萨斯仪器公司一朝崛起成为一家大公司…当价格降到1.5美元时,IBM开始出手用它设计计算机。因用量巨大(之前计算机用的是真空管、电子管),IBM促使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建设新工厂、扩大产能、降低成本…
 
第24章 驾驭脱缰的野马
P230 我成功地对IBM进行了大量改革——我们的组织方式、销售的技术、公司的外观和形象等,而最艰巨的任务是我和威廉斯所谓的“驾驶脱缰的野马”:在公司成倍增长的同时,保持IBM一贯的作风。40多年来父亲遵循一定的经营理念,在他潜移默化之下,它们也终于深深根植于我的脑海里:充分考虑员工的福利、不厌其烦地让客户满意、不辞辛苦地纠正错误。
 
IBM越来越大,原来员工不多时,由老沃森直接灌输给每位员工的管理体系不适合了。太多年轻人未经历练就连连高升——为此小沃森立下规矩——IBM员工必须先上管理课,才能走上领导岗位。
 
SJT:遗憾的是,这一规矩,随IBM越来越大,最终流于形式,成为IBM日后越来越官僚文化的一部分了。所以说,企业大了难免僵化,这时就是需要如郭士纳这样的人,重新擦去企业文化上的时间灰尘。郭坚持做的,其实和沃森父子差不多,他们三个共同之处,是敢于面对、敢于主动求变。
 
第25章 汤姆·沃森一家
 
第26章 系统/360——重组了计算机业
P250 1961年初在美国正在使用的6000台计算机当中,4000多台产自IBM,计算机的租赁收入(P254各种小型机到大型机,月租从2500到11.5万美元)也增加了,并即将超过父亲挚爱的打孔卡的收入。
 
P252 新机器叫做“系统/360”(取圆的360度角之意)…《财富》杂志把这个项目成为“IBM价值50亿美元的豪赌”…(其实)今工程一项就花费了7.5亿美元…又为办公厂、设备和租赁机器投资45亿美元…《财富》杂志的记者指出,它的投入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原子弹的投入。
 
《从优秀到卓越》一书的作者 Jim Collins 将 S/360 评为历史上与福特 T 型车和波音第一架喷气式客机 707 齐名的三项商业成就之一。
 
SJT:“系统/360”的成功,一开始就不完备不完美。零件不足、程序不足、甚至某些部件一面世就落后了…好在IBM的品质、设计理念及不懈努力,困难被一点点的克服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整个360的管理团队,也是一件管理学上的杰作。
 
第27章 反省自我的管理者
P272-273小沃森是博比肯尼迪的好友。博比遇刺后,曾有人希望小沃森参选,他没接受。1970年,小沃森提出,赞同尽快结束越战。
 
第28章 IBM的黑色星期五
1969年.1.17,司法部(约翰逊政府)提起大范围的反托拉斯诉讼,指控我们垄断计算机业,要求法庭把IBM拆为若干家小企业。这回轮到小沃森像他父亲那样,固执的好不妥协了。最终熬到1981年里根上台(其经济政策是支持大企业),案件不了了之。
 
第29章 事业生涯的第一次严重骨坡
尼克松时代的经济萧条始于1969年中期,它比人们的预期历史更长,影响更深,在我的事业生涯中IBM第一次遭遇严重的滑坡——心脏病使小沃森不得不提前退休。
 
P292 我把父亲的一句关于企业领袖应该如何举止的名言告诉了他:“表现得像乞丐,自我感觉像国王”。它的意思是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要言辞恳切,态度谦恭,内心却具有强烈的自信和独立精神。
 
第30章 渐渐退出IBM
P300退出IBM是个“过程”。此时小沃森感受到了当年父亲不甘于失去对企业“控制”的复杂心情(如新的管理层,将IBM传统的租赁模式,变成销售——毕竟时代不同了,后者更易于资金回笼和周转)。
 
同时,岁月让小沃森一步步改善了和兄弟姐妹的关系。
 
第31章 短暂的苏联之行
小沃森出任驻苏大使期间,赶上苏联入侵阿富汗。
 
第32章 回想一生
卸任后小沃森回国,主张废除核武。
 
致谢
 
2011年8月14日
http://blog.sina.com.cn/sjtreading
一和风雨拾读
Sujiangto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