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思维_进化思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科普 > 进化思维 > 进化思维
农民CPA 进化思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4-07 17:04:51

进化思维

论进化思维对近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
——品读《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读一本好书”征文)
(2010-5-4) 张苹 新闻学所
     
    在这个一进书店,五花八门的图书就令人头晕目眩的时代,假如还有一本内容耐嚼的“闲书”能让人手不释卷,一读再读,在面对海量信息,眼睛每日巨痛的时代,堪称奇迹!我已每日疲于阅读,但是这本看起来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甚相关的图书还是挤进来并紧紧抓住了我的眼球,而且我那十一岁面临升学的孩子也会在少有的空暇时间和我争看!从写作和阅读来说,这的确是奇迹!在此谨对此书作者荷兰科学哲学家克里斯•布斯克斯博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以一位资深出版人的了解,这样的阅读奇迹在近十年间大约只出现过两三次,《苏菲的选择》(哲学观)和霍金的《时间简史》(科学观)应该算是。这本《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或许能够跻身于此类奇迹之列。这本写作于2006年的科普读物,于2007年获得了荷兰苏格拉底杯哲学奖,在两年之内,仅荷兰原版就再版了四次,并陆续被翻译成了德文、英文、中文等多种文字。
    为何一本散发着浓浓学术味的图书会如此让人徜徉其中乐此不疲?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们被挤压得疲于奔命的年代,还会有多少人关心世界观这样形而上的问题呢?何况是这样一本非任何专业的闲书!
    奇迹的产生基于两点:第一,从内容上讲,这是一本非任何专业的“闲书”。在专业领域内探讨达尔文的进化思维对学科的影响并不难,但是要想使每日忙碌于生计的大众能够抬起头来环顾一下生活其间的自然和社会空间,思考一下面临的社会环境,了解整个社会的整体进步的趋势,就太需要一个全面而开阔的视野的引导了。克里斯•布斯克斯博士以其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做到了,在不经意间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对不同学科数千年的发展脉络条陈缕析,对各学科的代表理论如数家珍,使得这本30万字的小书的含金量高得惊人!第二,从形式上讲,形式即内容。克里斯的写作风格,也是奇迹的关键,能够使此书的阅读非常欢快。
    此书前面四章组成的导言部分,采用了通俗平和的文字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呈现了达尔文的发现,并论及了现代生物学的各个侧面,如自然选择与性选择、物种的产生与人类的进化等问题。我们大都朦胧地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的核心是变异、选择和复制,但是这些机制在人和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文化有多少是由我们的本能衍生而来的呢?克里斯接着用了十二章的篇幅,仔细探讨了进化论对于其他学科意味着什么,或者能意味着什么。在此仅以《进化与美学》一章为例,来看看克里斯是如何解牛的吧。
    首先克里斯以其惯常手法,一开始就提出美学的困扰:美究竟是文化创造的还是我们基因里固有的?然后介绍进化心理学和社会生物学的一般观点:人和动物一样,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的对一定的感官刺激的偏好……这类偏好是具有适应性的,是通过进化而形成的。接着进一步展开论述,批驳了“只有人才拥有美的意识”的说法,引用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论述,“美的意识——据说这种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假设雌鸟没有能力欣赏其雄性伙伴的漂亮色彩、装饰、声音,那么,雄性用来向雌鸟展示自己魅力的所有努力和认真就全白费了;这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达尔文力求证明,在人和动物之间,并没有一道鸿沟,进化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美的意识亦然。
    要是此书论述就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能显示其价值的。克里斯接着追问“雌孔雀想要什么”,就此向我们展开了关于美学发展与进化思维那纵横交错的学术场景。
    白金汉大学的安东尼•奥黑尔教授不赞同达尔文的论证,他认为雌孔雀挑选尾巴羽毛最华丽的雄性来交配也是受美学准则左右的看法是无法证明的,因为依据奥卡姆的剃刀原理,一种理论应当少用假设,所以称孔雀有美的意识是一种依照人的特征设想动物的观点。克里斯接着追根溯源,指出奥黑尔的阐释的依据是康德1790年的《判断力之批判》。那么康德的美学判断的核心又是什么呢?那就是非功利性、普遍适用的、不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的这三个原则。因为雌孔雀的偏爱跟这几条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克里斯又把读者的目光引向美学唯实论,以求验证奥黑尔的观点。“假设审美批判纯粹是主观性的,那我们很可能永远不会困惑,并且只是个体偏好的表达。艺术批评也可以取消,因为毕竟人人都有权坚持自己的意见。”故“依据奥黑尔的看法,美学判断确确实实拥有一个客观的基础。”这样,克里斯笔锋一转,又将带我们带到了柏拉图的中间道路上来了,即“所谓美学经验有一整套,从一方面是物质性的性吸引到另一方面的无功利的乐趣。换言之,在康德和达尔文之间,在美学的距离感与性吸引之间,还有过渡地带。”这样克里斯就借助于柏拉图,在康德和达尔文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说明了在一个连续统的相距最远的两极,在人和动物之间,并无原则上的对立——本能与美学是彼此完全一致的。这样又引出了尼采 “创造与美是从陶醉与自知之明这两种互补的原则产生出来的”观点。
    克里斯接着把我们引入学者们关于艺术的起源的探讨。因为不能否认动物有美感——美完全可以从喜悦之中产生出来,所以在本能的偏好与极精细的艺术批评之间,还有丰富多彩的过度层次。人类迈向艺术的最初几步,都与生物学的绝对命令,如繁殖与获得食物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奥地利出土的被确定为公元前约2.5万年的极富立体感的石雕“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其性别特征特别突出。同样根据考古学家马克雷•科恩和史蒂夫•米森对史前石斧的考察,提出了作为艺术品的石斧的作用相当于孔雀华丽的尾羽,是身体健康的标志,是挑选异性伴侣的装饰物。这也再次证明,美学与艺术已经在我们基因里扎下了根。
    克里斯接着介绍了进化心理学对于美感的起源研究,介绍了遵循是达尔文的观点的史蒂夫•平克、杰弗里•米勒和大卫•巴斯的观点:“美是一种进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精神。”接着克里斯补充了行为学者们对于我们本能的风景偏好的有趣报告的研究,指出不同种族的人之所以能够跨越文化界限而都偏爱热带草原的风景,是因为第一批人科动物就是在非洲的热带草原开始其上升的进程的,因此这种偏爱是功能性的也是适应性的。这里克里斯拿雷根斯堡大学的实验举例说明了对于人的审美也是建立在匀称的基础上的,因为匀称是身体素质好的表现。有趣的是,心理学家伊恩•彭顿-沃克的研究还证明妇女们在生理周期的偏爱是摇摆不定的,这是为了得到好基因和为了更好抚养下一代的本能选择。还有从进化心理学能更好解释《花花公子》封面女郎虽然在过去三十年身材变得更加苗条了,但是其腰臀比却没有发生过变化,始终保持在0.7这个系数,因为沙漏型的身材是青春与健康的信号。当然除了视觉印象,克里斯也带我们考察了什么是“气味相投”,从进化的角度看,身体的气味也在人类择偶中占据的重要作用。
    最出彩的是对于此章的总结,克里斯优雅自如地把撒开的学术大网轻松地收回来。这既是对全章各种观点的综述和评价,也是表明他的观点和态度的时候。在这个部分,他会对之前介绍的种种观点提出一些反对者的声音,来平衡此前片面强调的进化论的影响。例如把美看是一种比例特性,符合詹姆斯•吉布森的“邀请”理论——一个“邀请”不会依赖某个观察的主体,即使它未曾被人感知,也是存在的。邀请所表达的是环境特征和生物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借此破除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二分法。接着又介绍了希拉里•罗斯和史蒂文•罗斯的观点,他们认为文化对于人们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新达尔文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向进化心理学家们强调,人与人之间,两性之间以及种族之间的不平等是“大自然所规定的”。克里斯点评说“或许这些批评者的说法,在某些意义上是对的。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对进化心理学的理论予以有根据的批评,指挥促使他们把大量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公之于众。这对整个科学是有益无害的。”最后克里斯指出:进化心理学不会取代传统美学,但它却能针对我们的艺术理论提出很有价值的补充。
    在不到两万字的篇幅里,克里斯已经巧妙地带我们把从古到今的美学研究史轻松浏览了一遍,使我们大体了解了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观点。他让学识浅薄者阅读这样广阔庞杂的内容而不觉得其深奥,甚至可以当作一本普及或是启蒙读物来了解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大略;对于学识博而厚的读者,他将进化思维作为学术坐标,通过系统梳理的提示,让学者们得以从不同角度观照和审视这些思想之间彼此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比较和把握美学史的发展历程。
    一般说来,这样高深庞杂的学问必然要求读者具有相当的学识来应对和理解。但是克里斯自有妙招来化解这个难题,使得两全其美,他是怎样达到的呢?
    首先在行文中,克里斯按照他的一贯风格,随时会对一些必要的术语做一些简略的解释并介绍它的主要观点。比如,意识“即思索、经历和感觉的能力,是一个费解的谜”;比如论及进化心理学时,就及时解释进化心理学是“将进化生物学应用于研究大脑和精神相适应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强调的是人的天性的普遍性。虽然人的天性会受到文化的各式各样的影响,但遗传的基本素质却是处处一样的”等等。解释“模因”的时候,也顺便再解释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基因”,提出一些核心要素,以便读者在阅读中随时比较和回顾,这样读者就更容易地获得了大量相应的背景知识,而能轻松愉快往下阅读了。
    其次在章节目录的设置上就让人不忍释卷。比如,“拼图游戏成形”这一节就是用“拼图”这个形象比喻达尔文的论证物种发展的嬗变理论的三个基石——地质学、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很有希望的巨兽”一节,讲述物种形成中的种种理论。例如持飞跃式进化观的生物学家兼遗传学家夏德•戈德施密特提出“物种并非渐进式地起源于隔离环境中的复制,而是突然地,即通过所谓重大突变而形成的”这种重大突变产生的作品,被称为“很有希望的怪兽”。虽然在这个理论提出之时被当时的学术权威否定为“绝望的怪兽”,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戈德施密特理论中假设的“控制胚胎发育”的干扰基因被发现了,由此又引发了渐进式进化论和飞跃式进化论之间的角力……此外诸如社会昆虫之谜、做一只蝙蝠怎么样、模因复合体的魔力、魔鬼神父之助手、针锋相对是一种进化的稳定策略吗、我们天生是好人吗、文明病的进军等等,这些相当有趣的标题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在某一领域内的经典命题,通过解析这些意蕴深广的学术典故的前世今生,读者就像有了一位值得依靠和信任的引荐人,很容易就进入了学术圈的核心议题,而不会心怀怯意久久徘徊在三重门之外。
    第三,在论述这些重要的命题时,克里斯不仅注重内容的连贯性,而且注重讲述的故事性。例如在论及进化与道德这个方向时,克里斯着重介绍了博弈论在政治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表现和应用,对于诸如“囚徒的困境”“猴子的两难处境”这样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博弈论实例加以解剖说明,讲故事一样告诉我们最经典的“针锋相对策略”“巴甫洛夫策略”的产生及其应用,让我们能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这些学术研究与社会生活的休戚与共,收益匪浅。
    采用这样有趣而有效的论述方式,克里斯分别对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认识论、宗教、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本身的纵向发展理路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在这些学科之间搭建了横向理解的桥梁。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此之上,他厘清了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进化!
    通阅此书,我们惊奇地认识到,《物种起源》提出的进化论的思想不仅是推翻了在达尔文之前两千多年来居于主导地位的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改变了我们关于自身和世界的设想,成为一种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变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达尔文理论犹如宇宙之酸,“它每浸入一种传统的观念后便会留下一种革命观”,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150年以来,几乎没有一个科学领域没有受到进化思维的渗透。克里斯•布斯克斯的研究和著作正为我们提供一个内容丰富而又容易理解的概述,帮助读者从多角度地熟悉进化思维。要达到这种圆融无碍的境界真需要大家风范,学术高手,这正是本书成为奇迹的高妙之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进化思维”的回应

朝阳hit 2013-07-15 22:17:51

读完之后,发现的确是本好书,尤其对于其中的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有兴趣。可以继续深入学习书中推荐的书籍《自私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