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知乎的采铜老师,在自序中他说到这本书的前身是“如何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后来因为力有不逮而决定专注在“深度学习”这一课题。我认为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学习法则,后者则侧重深度。这也就构成了这本书的一个学习目标。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说些什么?在谈这门知识的哪些具体问题?
这本书讲如何深度学习,也就是学东西不只是看它浮在表面的东西,而是往深入去挖掘,甚至看到别人所未见的东西。对于这些知识,作者谈到了如何获取、也谈到了如何去使用,主要是提问、解码、操练以及融合这四个步骤。
2. 哪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
整本书看下来,因为需要把知识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所以最重要的是:提出正确的问题。提问是思考分析的问题,解码是关注层次的问题,操练是如何使用的问题,融合是归纳演绎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读一本书,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去读,那,读完后逐渐遗忘想必是必然的过程。
不过,采铜虽然讲了许多如何挖掘深层知识的技巧,却太过依赖读者的自主性,没有主动探索的动机,怕是后续的步骤都难以为继,不知道采铜对这方面是否有研究……
3.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采铜针对深度学习,娓娓道来了提问、解码、操练以及融合等四步,这四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有所关联,是采铜认为的深度学习体系,也是全书的主干,如下:
1) 提问,因为提问是将我们引向深度学习的起点。
作为对比,作者分析了非问题导向和问题导向学习之间的不同。在非问题导向中,“学习者扮演的只是“吸纳者”或者“搬运者”的角色,只会关注知识传递的精确性和完整性,缺乏学习者自身思考的参与”。而问题导向则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在一个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充分调用已有知识去探索和接触新的知识,最终把这些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常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这些提问有点类似《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主题阅读使用的分析结构, 是一种主动探索性的学习。因为目标明确,所以有稳定的动力,并会不断去探索。
作者以他个人研究的一个问题举例,探索性学习会寻找更多可能构成答案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