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这本书所说的“充电”,不是我们惯常理解中的后续学习与提高,或者说专业和普适性知识上的进修与提升。这本书中“充电”的指向是,如何过上电量十足的人生。大约类似于现在人们最爱说的“正能量”一类的词。但绝不只限于“正”这个方向性的概念,而是“电力十足、活力四射、能量满满”一类的范畴。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认为,这个词等同于“打了鸡血”,也不为过。
所以,作者开篇就批驳了另外两种生活的形态——被禁锢的生活、安逸的生活,并提出了他的主导思想——要过电量十足的生活、认识电量十足的人。“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有什么能引领我们过上活力四射、幸福快乐的生活呢?我们怎样才能激发自身能量,活出快乐,找到满足呢?我们怎样才能发挥自身潜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呢?”基于作者身为高效能教练和培训师,并创办高效能学院的的身份,他的工作核心就是打造高效能的人生。
如果你对以上的观点持赞同态度,那就可以看看下面的文字了。如果你觉得被禁锢是人生常态,安逸说起来也不是坏事,那这本书基本上也就与你无关了。不幸的是,现在的我恰恰有些发呆,所以对整本书的观点,就站在了完全旁观的角度。我想,这样,如此一来,是不是会看得更清楚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人类十大欲求,并将之分为“基本欲求”——控制欲、求知欲、求同欲、关爱欲和社交欲;“高级欲求”——改变欲、挑战欲、创造欲、贡献欲和认知欲。 对他所创建的这十种欲求体系,我尚未得知其基点和排列模式,所以也就不能妄加评判,但就我的理解而言,似乎在基本与高级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在大家所熟知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它的体系建构是从生理到心理,从基本满足到价值实现这样一个序列的。但在本书当中,概念的提出和排列的依据不甚清晰。可能也是源于这本书的作者和读者对象的不同。
围绕以上十种欲求,全书在每一章进行了相应阐述。十大欲求,每种对应三大策略。
阅读全书的所得,我将之鉴定为一个核心和三个提示。
一个核心。
就我的评判而言,在“求同欲”这一章阐述的核心价值对于全书具有统摄性的意义,也就是说,这一章可以称之为本书的灵魂和主导。那就是,一致性——将看待自己的方式(自我感觉)和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统一起来。换言之,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要表现出来什么样。很多人“认为自己是狮子,但实际上的行为却像老鼠”,结果自己看不起自己不说,还对别人看待自己的感觉与方式产生愤怒。这一点,是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结果做的是相差很远或者背道而驰的事。终其一生,也是在痛苦纠结中拧巴的人。问题往往是,自己拧巴不说,还怨恨了社会与他人。这一点的提出,可以说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针对上述概念,作者提出了“六个词”的办法,三个词用来用来描述你是谁,三个词用来描述你将如何对待别人。向世界展现这“六个词”,绝对是行之有效的改变自己的良方。。
在“社交欲”中,继续引申了上述办法,“你觉得快乐、亲密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由此扩展到友谊、爱人、同事等各种关系,分享彼此对理想关系的定义,也就意味着彼此向理想关系的靠近。同时,作者与我们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研究,给别人发出积极的投射,他(她)就会成为那样的人。希望他友善,就夸他友善。那些能幸福厮守终生的夫妻,在生活中分享积极信息与消极信息的比例是5比1。也就是说,你给对方的鼓励与赞扬是批评的5倍。
三个提示。
一是关于“一页纸工作表”,只要开始工作,就立刻开始,而不是先打开电子邮箱。如果一上来就看邮箱,就意味着自动放弃了对工作的控制。
二是关于“成长的朋友”的判别,完全可以视作理想爱人的甄别条件。
三是关于“这个——那个准则”要什么不要什么,多做什么少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