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心理学理论的巢臼_你在为谁而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励志 > 你在为谁而活 > 跳出心理学理论的巢臼
helen 你在为谁而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9-08 17:09:00

跳出心理学理论的巢臼

读书:《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 中信出版社 2013年4月

对任何心理困境,你都要说:“这是我的,但我不是它。烦恼是我的,抑郁是我的,哀伤是我的。。。但我不是烦恼、抑郁、哀伤。。。我有比这些多得多的自我,在烦恼痛苦的同时我依然还有快乐、自信、幸福与骄傲。”那么,你就成为痛苦的主人,而不再是臣服痛苦的奴隶。

这是一段摘抄,来自李子勋《你在为谁而活》的封面。李子勋是心理治疗师。这本书正在读,非常喜欢。读着读着有时会独自朗诵出来,每有相关会意处,也爱录在微信里和YS分享。

网上看过李子勋的一段视频,他说要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人的天性会自然勃发。在那段视频中,李子勋说,养育孩子,各种说法,你都可以看,但千万不要执着于某一种。从这本书里,我也看到李子勋的这个观点的另外一个表达,面对一个个心理困境,李子勋并不是给人帖标签,把别人的困境安排在自己或某种理论中的一个个格子里。那样的做法,当事人或许会获得暂时的解脱,哦,原来原因是这样的,哦,原来我是病了。但其功效,也往往只是将彼时的困境,用套入另一个解释系统而已。暂时的解脱后,等待他的,是落入另一套言语述说的巢臼。于是就有了某一种心理学咨询现象,在咨询的时候情绪宣扬,但回去后该怎样还怎样,然后再垂头丧气地回到心理诊室。

而且,在一套心理学依据面前,人可能因此而对他人比如父母的恶劣态度心安理得:是你让我的成长充满伤痕;也可能就此倒在病这个帽子的下面,不再改变,我这是病了嘛。这但对内心的完善,显然于事无补。拿抑郁症这个名词来说吧,如果人类社会没有发明这个词,那么,当一个人心力消竭之时,别人会对他说,好好休息休息吧,你太累了。这个人也会如此对自己说,然后休息够了该干啥还干啥去。但如果有了抑郁这个名词,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在抑郁这个概念下不再能起来。

一度我非常反感所谓的心理学理论,认为这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的伤痕。现在我想,自己反感的是对心理困境的粗暴解释和分类。我一直非常欣赏那些活得简单积极的人,羡慕那种从不自我探索的人,所以看到电视里所谓“心理魔方”的节目,一个主持人,一个心理专家,当事人一个或一家,带个墨镜,遮个毛玻璃,就心惊肉跳,赶紧换台。这样的节目,受时长和收视率的深刻影响,更要命的是私密的东西媒体化,因此怎么可能做得到自然呢?这与其说是心理分析,不如说是民事调解更确切。还也许是因为人家的述说和分析,触动了自己一些不愿去面对的,说不清道不明,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情愫。触动了又缺乏有效修复办法,何必去搅动它?这是我喜欢想得少做得多的人的原因所在,看看给他们贴的标签:“简单积极”,是多么美好的两个词。

李子勋的书里说,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语言的,心理分析是很暴力的语言。唯一的工具是感觉,唯一的技术是接纳和认同。要达到的唯一境界是无限。不然,所谓的自我探索,所谓的专家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只是言语产物,从一种归类系统转到另一种归类系统,其意义何在呢?

《你在为谁而活》,李子勋做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烂熟心理理论,又跳出心理理论。唯有接纳和认同,才是心理平和的道路。推荐!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跳出心理学理论的巢臼”的回应

未竟 2013-12-11 10:44:30

接纳和认同,多么简单,又多么复杂。
心理咨询本来也不是以解释为主,是以接纳来访者,促使来访者接纳和认同自己为主。

貘小沫 2013-11-11 11:22:22

这是我见到的少有的不简单的拿心理学理论来粗暴的分析别人的心理学工作者,能深入简出的才是真正懂得的人~个人觉得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两个收获,一是不要随意的给任何人贴标签,尤其是自己;另一方面是在情爱方面那道我自己建起来的束缚在慢慢的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