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所有12岁到112岁的人们开设的情商课堂——读书笔记_应该补上的一课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应该补上的一课 > 为所有12岁到112岁的人们开设的情商课堂——读书笔记
应该补上的一课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6-17 00:06:47

为所有12岁到112岁的人们开设的情商课堂——读书笔记

全部笔记见:
http://user.qzone.qq.com/29305569/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71398790

0、前言——为所有12岁到112岁的人们开设的情商课堂

一本被封面毁了的书,偏向专业与实用。本书的精华是书中的128个可以应用在教学中的游戏,是通过游戏认识提高情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源于作者多年工作总结。特别适合教育工作者作为参考书,遗憾的是几十年下来没上过类似的课程!

作者简介:
米歇尔·克莱于1950年生于比利时,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最初他攻读法律,专业是犯罪学,但自感律师职业非一生之追求。届而立之年时投身教育和个人成长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他移居苏格兰,游历美国,接触了各种新兴的教育潮流和方法。个人成长和团体动态发展成为他最主要的研究方面。80年代他重新定居布鲁塞尔,开创了许多与个人心理健康和成长有关的教育项目。90年代初他创办了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帮助那些濒临死亡和失去亲人的人们渡过心理难关。作为一名独立的心理治疗学家,他在此领域发表了许多文章,指导了许多类型的放松练习。2000年四个孩子均长大后,他移居中国的北京,从事私人的心理咨询工作。促进个人成长和完善的教育策略是他长期以来探索的方向。本书就是他长期工作的结晶。

情感教育培训指导:
情感教育需要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
情感教育主要依赖小组形式展开,小组至少6-8人,最好15-25人。
情感教育不可以和性格培养混为一谈。
我们认为好的品质(比如勇敢、耐心、秩序、可信、慷慨等)或是不足与缺点(比如懒惰、暴力、自私、软弱等)都与情感教育的有无以及情感教育是否适当密切相关。
并非心理治疗
情感教育是向人们教授个人生活、交流以及社交的技能,并非用来治疗心理创伤和精神疾病。
课程最好有一定的持续性。
指导方针:
教授者要以身作则,认真观察、感受、尊重参与者。
首先,如何让小组内产生信任?
应该精心挑选第一批游戏,让大家在轻松、愉快中营造安全感:
eg:名字游戏
eg:简单的个人介绍:每个人介绍一次,并回答一个具体的问题。
eg:搞笑游戏:标签游戏、开心竞赛、模仿比赛(每个小组分一组单词,由参与者逐个表现出来,看哪一组先完成),画图竞猜(和上一个游戏类似,按图片猜)
eg:信任游戏:参见书中的“信任中摔倒、盲目观察、小情节、水平上升、谁是组长、猜猜都是谁”
制定规则:
我们同意以最大的热情、最真挚的友善参与游戏和活动;
我们同意未经允许不打断活动或者离开;
我们同意听从老师指挥;
我们同意彼此坦诚相待;
我们同意不擅自打断别人的话语;
我们同意每次只有一个人发言;
我们同意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再发言;
我们同意只谈论自己,使用第一人称句;
我们同意发言时面对全组人,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人;
我们同意看看发言的人,给予他的发言全心的关注;
我们同意给每个人表达感受的机会;
我们同意为自己的感受和说法负责;
我们同意不给别人施加压力或枉做评判;
我们同意尊重大家的发言,并对其保密,不在课后私自讨论。
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要排斥眼泪
不要排斥任何情绪化的感受
要清楚区分表达感受与发泄敌对情绪之间的不同。确认具体的需要何提出明确的要求。
要尽可能以尊重的态度认真倾听参与者。
要及时表示感谢和欣赏:适时表达出参与者的支持。
如有必要,可以邀请参与者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于处罚:
原则上,处罚手段应该是其他一切方法均告失败之后才可以才去的措施。
理想的教育环境中永远不要摆出权威的姿态,而应遵循清晰地、共同协商达成规定。
开展活动:
引介游戏:要提醒大家放松和开心:游戏的目的绝不关乎输赢问题。
围成一圈,分享感受:大家围成一圈,分享感受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部分。
结束课程:要给出充分的世界来适当地总结这次课程。
其他的一些方法:
在课开始的时候,做一些简单的,让人感觉舒服的联系:
行走
伸展运动
呼吸
站立
轻拍
发声
唱歌:唱歌是非常传统但又很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瑜伽、气功、太极
打破沉默:名字游戏、信任游戏、开心游戏、搞笑游戏……
放松的方法:
闭上眼睛
时间和节奏
呼吸
音乐
睡眠
协调:短暂的静默
日志/学习手册
提醒大家日志、笔记是非常有益的
1、第一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总是倾向于根据我们的认知模式来过滤我们观察到的世界。为了清除我们头脑中的过滤镜,我们首先要认真的观察自己……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并没有看到真实的世界。
关于反思:
自己需要反省时,需要静静地思考时,当自己碰到棘手之事时,当自己需要理清纷繁的思绪时,就是记日记最好的时机。
记下你内心的变化、感受、想法、需求和渴望、你的见解、梦想、判断、和期望……
行之有效的策略:
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性
我们都是透过有色过滤镜来观察生活
我眼中所及的一切反映了我个人对他的理解和认知
适用于我的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
我们总是表现的处事肯定,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多大把握
看待事物时,持有“我还不知道”这一立场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立场可以上更多崭新的门在眼前打开
改变我们对他人(和生活)的认知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的不是他人,而恰恰是我们自身。
跳出自我的小世界,可以更好地观察和认识自己
行之无效的策略:
我看见的就是真实的
我知道的就是正确的
我感受到的就是肯定的
2、第二章、告诉我你的感受
我们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生物体活着,更多时候是我们的思维和想法塑造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但这其中也潜藏着一种危险:我们的思维会逐步脱离现实环境,进而脱离我们的身体。更糟糕的是,如果我们沉迷于个人臆断或不当的想法中,就很难与周围进行清晰、顺畅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处理感情问题的方面。
很多时候我们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
我们如何制止自己的感受?
想其他的事
逃跑
烟酒或者其它令人快感的事
忘记、睡觉
看电视
脱离自己感受的后果:
不开心—————肌肉紧张
缺乏力量————呼吸急促
低效——————头疼
挨饿——————焦虑
人际关系不顺——头疼
冲突——————生病
失败——————死亡
想要自由调控我们的感受和情绪,就不要培养一系列的技能:
我们必须体验真实的感受。
我们必须能够说出感受背后的需求。
我们必须能够掌握自己的情绪,并对之负责。
我们必须能够明确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求。
行之有效的策略:
感受是一种身体反应,我们不需要解释它们
我的感受并不代表只能如此
转换、调控人们的感受是很轻松易行的
行之无效的策略:
我为什么又这种感受呢?我需要分析、理解是为什么
3、第三章 确认你的需要★
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就感觉很糟糕,而我们的身体会发出相应的信号来传达这种坏情绪。
行之有效的策略:
有需要是正常的
消极的感受是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我们的需要必须首先得到认可,才能得以满足
正确认识一种需要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
我可以提供出别人态度和感受背后潜藏的需要
行之无效的策略:
我告诉你需要什么
感受一览:
遗弃 困倦 孤独 激怒 寒冷 晕眩
虐待 后悔 挨饿 急躁 被拒绝 担忧
压力 失望 伤心 惊吓 脆弱 内疚
尴尬 疲倦 妄想 无方向 迷茫 虚弱
怀疑 厌倦 嫉妒 恶心

身体的需要:
丰富 庇护 行动 空气 金钱 热量
舒适 休息 水 能量 空间 土地
锻炼 灯光 活动 食物 快乐 笑声
干净 睡眠 健康 安全 性欲 阳光
抚摸

社会的需要:
接受 友谊 爱 归宿 欣赏 承认
自主 交流 信任 关心 接触 纪律
倾听 家庭 真相 诚实 公正 母亲
父亲 目标 娱乐 笑声 秩序 节奏
亲近 安全 成功 沉默 支持 领地
认同

精神的需要:
爱 美丽 祝贺 统一 融合 创造性
优雅 和谐 灵感 快乐 轻松 秩序
梦想 价值 真实 光明 智慧 意义
平衡 幽默 无限 公正
4、第四章 说出你的要求
压力是导致失败的因素。所以确认可以接受的需求时,首先要把这些需求表达成为公开的、可协商的问题,让贺我们交谈的人可以自由回答是或不是。公开的、可协商的要求才能让人们作出合适的选择。
需求必须是公开的、坦诚的、可协商的,没有任何压力。
需求必须是清楚的
需求必须是现实的
需求必须是积极、肯定的
行之有效的策略:
负责处理我需要的第一个人就似乎我自己
没有人欠我的
别人的需要和我的一样重要
如果我想让别人满足我的需求,我有责任清楚、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表达我的需求是让他们满意的最好方法
需求必须是公开的、清楚的、现实的和肯定的
如果我要求你去做,你会怎么想?
行之无效的策略:
你欠我的
你必须
听我说
从你那里得到满足是我的权力
你本应该知道或了解我想要的,我本无必要求你……
5、第五章 观察与判断

行之有效的策略:
我可以看到、观察一切,不需要什么思虑、评判或臆断
生气的根源在于判断
判断、批评、责怪别人会导致暴力和冲突
表达我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做出判断,这样就较容易与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我不能钱够任何人做任何事
我可以不喜欢那个人的所作所为,但我还是会尊重他本人
行之无效的策略:
为公正和利益奋斗是我的选择和责任
公正就是与邪恶抗争
规则就是规则,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遵守
要识别不良行为,就必须批评
对我有利的就是好的,对我不利的就是不好的
6、第六章 承担责任
你们是不得不去做,还是选择去做。
我选择睡觉,选择早上起床,我选择上学,我选择学习,我选择在这里,我选择写东西,我选择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更积极一些。
我们不要再给谈话的对方任何压力,这样的话对方能够真正听进我们的话。
我们只关注说出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是一种双赢的情形,因为对方会觉得受到了尊重。所以,我字句是交流和解决冲突的重要工具,也最有助于从别人,从自己那里得到我们想要的。
行之有效的策略:
不管我做什么都是我选择去做的
我支配我的大脑和感受
我的现实百分百是由我创造的
行之无效的策略:
我没有选择
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
由你引起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为所有12岁到112岁的人们开设的情商课堂——读书笔记”的回应

kinz 2014-04-12 18:51:35

谢谢提供作者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