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lephant in the dask_人的意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心理 > 人的意识 > the elephant in the dask
[已注销] 人的意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3-11 00:03:03

the elephant in the dask

    2月底南安普顿大学的Parnia出了一本主题为濒死经验的书,叫做Erasing Death,这本书倒是还没机会看,但是看了亚马逊上的except,有这么一章叫做the elephant in the dask,那时就觉得,这个短语用来形容意识那真的是恰到好处。关于意识,每个关心它的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解。神经科学家考虑意识活动进行时的神经基础,人工智能工程师考虑如何模拟有意识的行为,诸如Chalmers,Nagel的哲学家考虑意识不可还原的感受性,抢救心肌梗死病人的医生则更容易注意到也许濒死经验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可惜的是,就像古老故事中的盲人,当一个人倾向于从特定的角度看意识这个现象时,他会倾向于认为,他的角度是唯一正确的。

  所以,当susan blackmore对围绕着意识展开的各个领域都做了一番详尽并且力求公正的介绍,无疑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这是一本力求全面的书,有些地方限于篇幅不能深入的展开,但对于一本导引式的书绝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

   回想起来,中学时代有一段时间,一直困惑于大脑的电化学活动如何产生意识,当时为了这个问题找遍了周围可以找到的可能和这个问题有关的书,心理学的,心理学史的,生理心理学的,生命科学的,但是这些书要不有意忽略掉这个问题,要不就很轻描淡写地介绍几种观点,最后以物理一元论结束,给人一种问题已经解决的假象。直到06年在书店看到John Heil的当代心灵哲学导论,才知道原来我的困惑是合理的,因为有很多人也想过这个问题,也有同样的困惑。

    而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尝试着说服自己。要是大脑活动本身是神经电化学活动,而电化学活动本身是不带感受的,那么也许我眼前的感受都是虚假的。但是这种想法不得要领,反而使困惑加深了。后来的想法是,也许感受性一开始就有了,只不过大脑把它梳理成我们现在感觉到的形式。几年之后,我才知道这种观点被人称为泛心论。

     在意识面前,语言是无力的。比方你在南太平洋某个不知名的小岛喝了一种不知名的饮料,回来后要向别人描述这种饮料的味道,却发现它和你接触过的任何一种常见的饮料都不同,这就是不可言传的了。假如你又刚好是一个化学家,你也许知道产生这种特殊香味的化学物的分子式,于是你把它的化学式拿给别人看,说它就是这个味道,但这依然不是那种香味本身。对于感受的解释永远也替代不了感受本身。

    大学时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只看了和哲学有关的那些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时间确实不多,而来就是因为当时一直认为意识问题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书中目录讲到的有关药物变式,梦还有异常体验还是留下了一个过眼云烟的印象,我想我看的第一本异常体验的书是詹姆斯的《宗教经验种种》,那是另一段因缘际会。但是无疑异常体验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在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就留下了印象。 这一次看这本书时才发现之前对意识问题一直有偏见,意识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之,会看到不同的景象。

    有很多人,在做着很多了不起的事,有一些人符合时代的品味,所以为人们所知,但是更大一部分人都是默默地做着工作,增加我们对意识的了解。这些尝试和积累,才凝聚成susan这本书。

    最后,惋惜一件小事,两三年前susan来过中国,在北师有一个lecture,当时有点想去听,但是一来很忙,二来当时觉得她就是在贩卖Dennett的丹药而已,所以没有去听。读完这本书后,真心后悔了。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