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写朋友,黄佟佟笔下的韩松落:此间少年_我们的她们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我们的她们 > 我的朋友写朋友,黄佟佟笔下的韩松落:此间少年
林东林 我们的她们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11-06 09:11:44

我的朋友写朋友,黄佟佟笔下的韩松落:此间少年

     9月去广州组织签售,匆匆间见了黄佟佟一面,约在著名的广州大道中的喜凤台,旁边是著名的南方报业传媒。
   席间我谈及黄佟佟与韩松落,各有针砭,惹得黄姐姐大呼我真是解人,字字切她心思,句句合她情意,只是黄姐姐记恨又记仇(玩笑话),终不忘我们俩先前打架斗嘴失和,所以兴致所至,也不免旧伤复发,未了叹气练练,直骂我性格脾气太坏,不然定可以做个好解人。
   走时黄姐姐送我一册《花溪》,上有韩松落的这篇专访,黄姐姐笔力透纸,情深溢字,文章当然无可指摘,让我一睹她念念不忘却迟迟未见的韩松落,以及韩老师水晶灯下那著名的如我般稚嫩的童颜。
   现贴出来黄姐姐这篇专访,让广大遍读韩松落文字却未见韩松落真颜的人聊有一番安慰。

  
  1.
  
  很多年前,兰州城里有两个才华横溢的少年,其中有一个叫韩松落。
  很多年以后,兰州城里有一群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他们常聚在一起读诗、朗颂、彻夜歌唱,其中有一个是韩松落,他胖了一点,刚从隐居的北方小城回来 "还是兰州适合我"他说。
  就算认识韩松落很多年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似乎每个人都只知道他的一部分,他很少同人说他的心事,在生人眼里,他是谦谦君子,在人群里静默到讷讷无言,而在熟人眼里,他无疑相当放肆,生人一走,他可以马上倒在朋友腿上,开始唱歌,大笑,刻薄地与老友互骂,他自己的对自己的描述则是,"关于我,先天的属性关键词有:男,70年代,狮子座,A 型血,身份证前六位数为620102;后天的属性关键词为:专栏作家,娱乐事件评论人,电影爱好者兼影评人,音乐爱好者兼歌曲制造者,blog写作者,宅男,恋本癖,伊藤润二爱好者,4AD产品忠实拥趸,莫文蔚迷狂症患者。"
  在这些描述里,你知道这基本上是一个难搞文艺男,但但凡接触过他的人又都说他、真诚、温暖、优柔寡断,会上一些谁都可以一眼看穿的当,写一些收不回来一分钱的文章,而就在这个滥好人的笔下,你可以见到那些最无耻的黑暗,最深淹的罪恶,最暗哑的痛苦以及在这些后面最凌利的指责,最无望的追问,以及最平静的绝望……几乎所有看过他文字的女文青都会爱上他,而对文艺女青年的炽热迷恋,他似乎又很有经验,他会"带她去认识我的朋友们,把她的热情分化掉,让那种很私人、很纠结的情绪无处发挥。"
  和那些把女网友搞上床的文学偶像不同,他不谈恋爱,"那是非常占用时间精力,耗费心神的事。开始职业写作的前后,慢慢发现自己不能同时做另一件事了,包括朝九晚五的工作,包括恋爱。恋爱带来的最大恐惧,是发现人无论如何都是全然孤独的。"
  
  2
    
  孤独的人,都有动荡的童年。
  5岁以前,他在新疆于田劳改农场,和姥姥姥爷四个舅舅一个小姨生活在一起,"南疆,新疆最美的地方,在那里的生活后来成为最美好、温暖、灿烂的记忆。所以,读法国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尤其是《母亲的城堡》,特别有共鸣。有记忆的第一个场景,应该是在1976年,似乎是个下午,突然间飞沙走石,院子里的广播在不该响的时候响了,大人全都跑出去,外面有人放声大哭。后来推算,广播里播放的是伟人去世的消息,但所有人都不相信我当时会有记忆。那时才一岁。"
  5岁到10岁,在新疆策勒县,和爸爸妈妈两个弟弟生活在一起。
  10岁到16岁,在兰州附近的县城读中学。
  16岁到20岁,在一所师范院校读书,同时在学校广播站当播音员。
  19岁,在校读书的时候,做兼职主持人及编辑,主持一档老年节目。20岁到31岁,在一家事业单位做团委书记,在此期间一直兼职,1996年,曾经考入甘肃电视台经济频道,担任《飞天新闻》播音员,"甘肃经济台邓小平去世的新闻,就是由我播的",后来他又跑到兰州音乐台主持8点档音乐节目《西部音乐城》,再后来,他还做过一家报纸,当过小头目,
  21岁,开始发表散文和小说,28岁,开始写专栏,第一个比较重要的专栏,是在《京华时报》,然后是《武汉晚报》,两个专栏,让我认识了给我帮助最多的朋友。最多的时候,写35个专栏,32岁,离开兰州,原因是一场大病,"2006年,生病了,用药过程中,又诱发了副作用,那是非常难熬的一年,好在都挺过来了。生病之后,突然彻骨地觉得生命很有限,很渴望体验另一种生活,认识另一些人。尤其是一直生活在内陆,很喜欢有海的地方,于是就这么离开了。"在有海的地方生活的两年,甚至还买了房子,却突然回到来,35岁,回来兰州。
  2010,他出了他人生第一本真正属于他个人的书,《为了报仇看电影》"不是影评,而是一种影评周边文体,甘雨是这么概括的:"作者用感性的笔触,既评论电影,又不落俗套地只是关注电影本身,他更关注历史、文化风俗、人性等由电影'衍生物',写出了电影这个能陪伴我们孤独和快乐的夜晚的艺术品散发出来的魅力。"
    
  3
  
  做为中国最出色的专栏作家,他制造了一个极其诡异的现象,在所有鲜花烹油热闹非凡极尽妖娆的专栏文字后面是一个表情单一的宅男,他躲在在偏僻西部省会附近的小镇里,在安静到耳边会起尖叫的寂寞里,拎起手指,轻松地在健盘上滴搭敲打,在拥挤的文字堆里为自己刻下一个名字:韩松落。
  他在奔波了十来年之后,又回到少年时生活的小镇,"完全是美国西部片中西部的样貌,在那里过的是一种荒凉的生活。我读的中学里有高大的白杨。学校后面有座荒山,山后面有很蓝的天。山上有个空军的兵站,五个士兵终年守在那里."
  这个爱穿白衬衣、只爱素色、似乎什么都能瞬间割舍的男子其实永远都呆在他的少年里。
  这个不抽烟不喝酒不会跳舞不打牌不谈爱情的男人,过着规律到枯燥的生活。他早上七点起床,买菜,看新闻,写稿。12点午饭,午睡,下午两点起床,继续读书、写稿。晚上六点吃饭,然后出去散步,回来煲碟,每周至少看五部以上的电影,10点半睡觉,最喜欢的爱好是晚上打着出租车去荒郊野外兜风,让司机把他放到一个看起来绝对不可能有车经过的地方,荒山,草地,森林之类,然后设法回来,算是一种轻度的极端体验,奇怪的是,每次都能有办法回到城里,总是恰好有车出现,或者找到住的地方。在心的领域之外,他有着一切正常人类的品质,热情宽容温暖交谈甚欢,而在心的领域之内,他粗暴严厉无情冷漠绝望,更可怕是,在那片由他统治的黑暗地带里,他拒绝一切。
  因为恐惧,所以不能。
  这样的人,他还能干什么呢?只有写。
  在喧闹的新闻里写漂亮的点评,他写,那是为了谋生;在寂静无边黑暗内心里,他写,是为了活着。他写个不停,在每一个和命运抗争来的日子里,在那些紧促的文字里,写他那些繁复到不可以再繁复的心事,却又简单到不可以再简单的欲望。
  傍晚,在那座长满玫瑰与百合的西部小山里,总有一个少年在风中疾走,他白衣萧然,沉默淡然,在有风的时候,在林间小雀惊起的时候,那首朗费罗小诗会从他心头跃起,那代表了孤独世间对他唯一的慰藉。
  那句诗非常欢悦:少年的愿望好似风的愿望,青春的心思是多么绵长。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的朋友写朋友,黄佟佟笔下的韩松落:此间少年”的回应

邮差@TMCA 2010-11-10 22:41:27

这人某些地方,跟我还真是有点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