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冬妮娅存在者的挑战_再见冬妮娅存在者的挑战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再见冬妮娅 > 存在者的挑战

再见冬妮娅——存在者的挑战

存在者的挑战 余世存 毛喻原先生是讲故事的大师,但他几乎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至多活在周围朋友的世界里,因此他的才能少为公众所知。他的周围来了朋友,朋友赞叹一时,又去了。来来去去,只有不多的朋友,有福见证了他二三十年来的生存和收获。 毛喻原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最早以诗人、哲人、翻译家、辞书编辑的面目呈现。他的《永恒的孤岛》至今仍是当代汉语世界里的“孤岛”,少有人登岛探险、览胜,刘小枫说那是“汉语中的散文体事件”。他翻译的《英诗金库》、法拉奇《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他编写的《美学词典》、《时代思想词典》等等,都堪称道。但不少人奇怪,毛喻原没得到时代社会的青睐。即使后来,毛喻原的书多已出版,他的平面设计、绘画、木刻、烹饪、酿酒、烧陶等多方面的才能显露,惠及众多朋友时,他依然不是新闻传媒界的“宠儿”,依然是出版界绕路走的硬石头。他的“不逢时”、“背时”连他在出版界谋生的女儿都清楚,老毛的书没市场! 如果我们能猜到,毛喻原几乎不曾受过时代社会的污染,我们大概能理解这一现象。确实,在我的交往阅读里,毛喻原是近几十年来不曾受外界污染的唯一的中国人。王康称赞他是一位以潜隐和埋名的方式来存在的不在之在的大师,十多年后看王康这一评语,仍极为精准。在某种意义上,毛喻原代表了这个时代极度匮乏的精神,独立、狷介、力行、思考……因此,他和时代彼此都保持了距离。他很少打量、关注时代,时代及其众生也很少有心情去打量、关注他。 毛喻原是一个极为有趣也极为平等的朋友。他长期居住在北京,对北京的饮用水久而不闻其糙,有一年被朋友带到海南,尝到了真正的天然水,回到北京他就改用超市小桶纯净水喝茶了。iPad进入大陆,毛喻原是较早的使用者,他见到我们就推荐演示,说极为方便,有利于我们工作和读书……我大概是少有的长期到他的蜗居蹭饭吃的人了,每次看到他从厨房出来,搓着手,叫我们不用等什么,“吃嘛”,我就想到那些盛名学者是否也能如他这样,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跟我们坐在一起,国事家事,把酒闲话……他的蜗居是我们朋友、慕名而寻至的年轻人常去的地方。因为只能坐下四五个人,如果超过五个,他就要犯嘀咕,来嘛,挤一挤嘛;再多,他就说,来了坐不下,下次吧。他的口才之好,能使听众听得如痴如醉;我的几次出书都曾请他助阵,参加跟读者的见面会,他的口才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说来奇怪,我对毛喻原的认识也是不断丰富的。我最初读他的书,一度以自己忙而难以进入,后来知道只要心静,读他的书是较为容易的。我最初以为他长于抒情式说理,后来明白他既抒情,又多沉思。有一年到乐山过春节,画家梁焰的表演让我们大开眼界,其他人的新春献词不免有些失色;但随后梁焰、毛喻原等人到茶馆喝茶,毛喻原打开话匣子,摆一哈,这龙门阵摆得让我刮目相看。我心想,原来老毛是很善于讲故事的。 后来再跟毛喻原一起,我就注意起他的谈话。没错,他确实是一个讲话的高手。他的谈话并不限于头脑或心灵的单向宣泄,而是人生存在的全息表达。因此,即使三四个人的场合,他也经常因讲话而站起来,他有手势,有表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言词、感叹、歌咏等等,都不足与身体形态的表达相比。而身体形态是最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诚、是否纯粹、是否受到污染……这也难怪高尔泰等人对《诗经》、《古诗十九首》等的推崇,因为那都是天然的。我们看当代人的身体形态,做作的、卖萌的、2B的、颟顸的、愚昧的、威福的、学究的……我们大概能理解,毛喻原之为存在者的意义。 去年有一次,跟毛喻原去一个网站做客,宾主无事聊闲天,老毛讲起他刚看到的一个故事。很快他就站起来了,从主人公十来岁就被社会碾轧,到几十年后回到家乡的曲折命运,他讲得很动情,一度自己都哽咽,我们三个听众听呆了。他讲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我看时间差不多了,催他走,我们才告辞离开。 收录在这部集子中的故事,多数是我先听到,后才看到的。也是因为听到了,才跟朋友们一起催老毛写下来。虽然文字比身体形态的表达要逊色许多,但它自有因缘。毛喻原记录了人生存在的瞬间,既有时代社会的特征,又有人性的纯粹,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有心读者关注。我们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毛喻原所受到的滋养。只有看到这些故事,毛喻原那些似乎高深的、晦涩的哲学才不是孤绝的,而是有着实在的人生社会之源;看到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加证实毛喻原并非一自了汉,他心中有着对人生来处和去处的关怀,对人性极为深刻的同情。但是,毛喻原远非古典中国人所谓“民胞物与”的士人情怀,而是别开新路。 不少人从《永恒的孤岛》、毛氏木刻绘画中感受到了一种宗教情怀,一些人甚至以为他是教徒,但毛喻原并非形式宗教,他的信仰是上帝死后的信仰。我曾经称道毛喻原是“中国的克尔凯郭尔”,但毛喻原比克尔凯郭尔更现代。毛喻原是一个当代的存在主义大师。我们知道,真正的大师跟舆论、时尚无关,跟大众、如日中天的名声无关;真正的大师是以作品、人生温暖了周围,实证了存在的可能性。在我看来,毛喻原以作品和人生作品的双重努力,实践并解释了当代中国人的才能。 我们知道,个人的成长之路既是一个社会化世界化时代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个体化有往有返的往返化过程;由于外界的污染、管制、异化,我们绝大多数人往而不返,消失在时代社会之中。时代社会流行什么,这些个人就标榜什么。资本和权力的双重接管,使得个人很难像传统那样突破世道的诱惑或桎梏,明心见性,直取无上正法,回归个人。对现代人来说,人生不得不跟时代社会纠缠。有时候,时代社会的演进未能回归个人、尊重个体,大多数人成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爱上了时代社会,终其一生无知于个人和自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大陆中国“上帝死后”,时代社会流行着人道的、自由的精神。芸芸众生从上帝本位、革命本位、阶级本位、官本位渐次反思,退回到人道本位、传统本位、青春本位、人文本位,但“80年代的新一辈”离个人本位尚有距离,时代社会就流行起金钱本位、先富本位、成功本位、官本位…… 在这个时代社会空前的“变形记”中,毛喻原是难得的例外。跟念及、体现“民胞物与”的仁人志士比,毛喻原首先救赎了自己,因此能成为周围朋友恒久的风景。介绍他的存在哲学不是本文的工作,我只想说,毛喻原是极为早熟的,他对中国人和现代人的生存极为悲观,对婚姻、爱情、事业、名利也看得极为平实,而示范了一种健康平易的存在。他不在时代社会的视野之内,但他的存在高于、大于、独立于时代社会。有一位女士告诉我,她在北京的名人堆里见过很多名人,包括众多学者、知识分子,她说自己最佩服的人是毛喻原,“那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病!有过病或正在有病!”他们想救世救人,他们自己也是待救者。毛喻原却是自救救人者,他是活得“健康的”、“通透的”……这种当代人的存在意识需要很多篇幅才能论证的感觉和道理,在女性的直觉中被明认出来。据我所知,毛喻原虽然也在随时排遣病痛,但他确实是身心健康者,他的《疾病哲学》一书可证他在这一领域的用心和修为。 这种存在的健康、纯粹和通透性,使得他的才华和创造力无穷无尽。毛喻原在我和朋友的眼皮子底下,像魔术师一样示现了多样的才华。就是在最近十年,他的平面设计、绘画、木刻、酿酒、烧陶等技艺横空出世,大放光彩。去年夏天他向我推荐乐山一乡镇的辣椒酱,一个月前他送我一瓶自制的辣椒酱,味道之美,难以言表。当我要他给出配方,我也照方制作时,他笑了,这哪里是照方做得出来的!我在感叹之余,不免想到,人生有别趣,非关书也,非关理也。 我说毛喻原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师,可能不少读者会有异议。因为较之毛喻原,中国文坛上那些闹得风生水起的作家更是或才是讲故事的大师。对比毛喻原,莫言像是传统中国说书的当代传人。莫言确实善讲故事,但我更喜欢毛喻原的故事。毛喻原没有停留在故事本位,而是还原到个人本位、存在者本位。他的故事唤回了我们关于青春、爱情、感通、时代、心灵的记忆,他的故事是中国的、现代的,既是回向、还愿,又是救赎、声援。因此,他这些纪实文字,给了读到它们的故事的主人公们不小的安慰。像《永恒的孤岛》一样,他的文字总是存在与个人的交流。不是存在的个人,未必能领会这其中的分别。 要完全理解并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是困难的。毛喻原至少证实了,这并非没有可能。多数人会与时浮沉,被拜金潮、镀金时代、成功人生、官本位绑架,一无所有一无所能,如他们自承,他们有的是趋时不落伍(毛喻原有言,原地不动是最大的进步),他们只会做官只会做成功人士(毛喻原有言,做一个人是中国国民最伟大的成就)…… 现在,欣闻毛喻原《再见冬妮娅》即将出版,我写上文,以示祝贺,以向读者分享我的一些感受。 2013年1月5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再见冬妮娅》其他试读目录

• 序一
• 存在者的挑战 [当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