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逼空,逼空,再逼空_喧哗与骚动逼空,逼空,再逼空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金融 > 喧哗与骚动 > 逼空,逼空,再逼空

喧哗与骚动——逼空,逼空,再逼空

尚福林发动"股改"和"清欠"两大战役,是冒着极大风险的。风险并非来自于"股改"和"清欠"的失败,而是来自于股市在两大战役之后不能走牛。说股改不以股价论成败,那是有些违心的。因为国家有一个"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摆在后面,那就是金融开放。而作为金融开放的第一步,就是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金融开放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一步,这关系到大国崛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提升,而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作为金融开放的第一步,生死攸关。这一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国内改制后的银行能否平稳登陆股市。要是股市不能摆脱熊市走牛,那么多盘子巨大的银行,如何登陆?当种种利好不能把股市救起时,用"股改"这帖猛药,当然风险巨大,因为这帖药下去,不活即死。 2005年12月上旬到2006年1月13日,上证指数从1 074点开始上行,除2005年12月22日进行过一次下探外,几乎沿着5日均线连续走出逼空式的上行,一举突破2005年9月的高点1 223点,创出1 231点的新高。这种逼空看上去不温不火,从2005年12月6日到2006年1月6日,一个月内,上证指数涨幅只有12%,深圳成指涨幅则是15%。 一个月涨幅只有10%,对许多股民来说只是一个涨停板的事,却用了一个月。对于管理层来,这10%的涨幅太珍贵了,管理层马上站出来鼓励。200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买股票有风险,不买股票更有风险。"言下之意,存银行比买股票风险更大。尚福林信心满满地说:股市迎来了"黄金十年"大牛市,2006年只是"黄金十年"的第一年。 "黄金十年",一个非常诱人的词,股民和专家都爱听。各大媒体纷纷讨论和构想"黄金十年"的美妙远景。"黄金十年,十年黄金"、"2 400亿元资金奔腾入市"等之类的美好预测似乎正在拉开"黄金十年"的幕布。 在全民高唱"黄金十年"的嘹亮歌声中,踏空资金开始焦躁不安了。进入2006年后,空头终于耐不住钝刀割肉似的不温不火的逼空,开始奋勇杀入,于是短短三个交易日,股指连续大涨,势头超过了日、韩等2005年的"超级猛牛"。于是一轮大牛市真的开始了,股指"欻如飞电来,喷壑数十里"地向上飙升。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突破2000点。2006年12月12日,上证指数创2 342.95点,创出一个历史新高,最后报收在2 218.95点,5年来首次站稳2 200点。到12月15日,即这一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港股市三大指数齐创历史新高,上证指数报在2 273.91点,深圳成指突破历史最高点6 103.62点,报收于6 168.49点,香港国企指数全日急升141点,收于历史高位8 988点。12月29日,星期五,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涨107.88点,站稳2 600点大关。深圳指数大涨210.85点。2006年,上证指数和深圳指数均大涨了130%,居全球之首。沪市全年成交金额突破9万亿元,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更重要的是,市场平均股价从2005年最低的4.39元涨到7.67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钱哪。"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2006年股市一片欢腾雀跃,当上证指数突破历史最高点,冲到2 600点以上时,股民们的想象空间被彻底打开,"黄金十年"的美妙情形似乎已完全展现在他们面前。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不是股民的"坐观"者也坐不住了,赚钱效应使得银行储蓄开始了大搬家。2006年10月,银行月度储蓄存款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下降。而同月,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比上月增加了2 161亿,同比增长了182.9%。仅在12月7日一天,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就募集了419亿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告诉我们,2006年12月份,A股新增开户增长到50多万,而2007年的头一个月,又猛增138万户,较前一个月增长2.34倍。到2007年的1月底,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8 196.27万户,也就是说,13亿中国人每百人中就有7人成了股民。如果每一新增账户带来1万元的入市资金,那么每个月就有上百亿的资金杀入股市。 我们从成交量上也可以看到资金的充沛。沪深股市的成交量在2007年达到一个新的量级:2007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成交量就超过1 200亿元,此后一直到2月1日,每天的成交量均在千亿元以上。2007年1月9日,上证指数达到2 807点,沪深股市总市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股市中再现5年多以前看到的百元股。而上证指数从1 000点到2 900点,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 牛市好办事,新股赶紧发。2006年共发行75只新股,新股融资额为1 305.86亿元,A股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IPO市场。同时公募基金也成立了90只,首募规模合计为3 922.93亿元。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到1 434家,总市值为90 599亿元,股票市值与GDP的比率由股权分置改革前的17.7%提高到44%。2006年沪深两市平均日成交金额为382亿,A股筹资为2 432亿元,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股市的高歌猛进,令股民们喜不胜收。在股市上丰收的股民不忘"翻身道情"。河南商丘的一位股民在网上对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写道:"作为一个在股市上拼搏8年的小股民,2006年是丰收的一年,这一年我弥补了所有的亏损,故心中对您充满感激之情。"在某财经网站发起的网民留言栏中,给尚福林的留言数占据榜首。2006年底,尚福林当选2006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得此荣誉的有企业家,有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政府官员获此殊荣,尚福林还是第一个。不过他谦逊地说:"我也是平民出身,想为老百姓做点事,到证监会也是想做点事。" 同样高兴得合不拢嘴的还有国资委。2005年6月到2007年5月,在23个月中,A股流通市值从4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股改开始时,流通市值为1.4万亿元,非流通市值约2.8万亿元,到2007年5月,流通市值为6万亿元,而非流通市值为12万亿元。股改使非流通股市值增加了9.2万亿元。除去一般法人股的1万亿增值,国有控股的852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增值达到8.2万亿元。到2006年年底,157家央企的净资产约3.9万亿元,8.2万亿元是央企净资产的2.2倍。据财政部预算的数据,新中国成立58年来,国有经营性净资产约8万亿元。也就是说,股改两年来国有股的增值,已超过新中国成立58年来国有经营性净资产的总和。 "仰观势转雄,壮哉股改功!"国资委恐怕没想到,通过股改,"疑是银子落九天",国有资产像爆米花般地增值了。 在股市火暴的氛围中,国际上石油、金属等资源价格的持续暴涨传导进国内,给火热的股市浇了许多油。尤其是黄金,2005年无疑是黄金市场的牛市,年末收盘较2004年的收盘价上涨了13.1%,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金收盘价为133.55元/克;美国黄金现货2005年收盘价则为517.2美元/盎司,较2004年上涨18.08%。2006年的第一周上海金交所AU99.99金再度上涨2.44%,美国黄金现货一周上涨4.39%,为此山东黄金在新年的4个交易日里,涨幅高达30%,中金黄金也涨17.57%。由此引爆了股市中有色金属板块的全面暴涨,"有色,有色,有声有色!"股民高喊着狂抢有色金属股。 这时人民币升值进入加速阶段,再给股市添了一把火,使股市弥漫着的狂热情绪达到沸点。上上下下一片"资产重估"之声,似乎通过"重估"就能为狂涨找到合适的理由。"重估,重估,重仓不沽!"股民们又是一片呐喊,扑向资产重估板块。 2007年1月30日,在股市逼近3 000点关口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迪拜召开的英国《金融时报》中国-中东峰会上表示:中国股市"泡沫正在形成,投资者应关注风险"。他认为,"从利润、回报率和其他指标来看,70%的内地上市公司没有达到国际标准。"与此同时,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发表了《警惕股市泡沫》的文章,来华考察的投资大师罗杰斯也觉得中国股市的狂热是一种危险的迹象。然而在乐观情绪之下,"泡沫论"就像股市里的一个小泡沫,很快就被淹没了。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关于目前股市是否有泡沫,这个问题比较幼稚。"所谓"幼稚",言下之意,谈也别谈!证监会正准备抓住这种大好时机,把股市做大做强,让各大银行纷纷登陆哩。 果然,2007年2月6日,证监会批准五家新基金发行,这无疑给市场传递出一个信号:不要争论泡沫之类的"幼稚"问题,现在是大发展时期。股市信心大增,在猪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站在3 000点之上,再呈向上突破的形态。 这时几乎所有人都忘却了这个市场的本质,本质的改变,不是仅靠股改就能一下子解决的。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喧哗与骚动》其他试读目录

• 第一片"梧桐叶"
• 学习万科好榜样
• 疯狂的黑市交易
• "5·18"公告和涨跌停板制度
• 从仓库保管员到国库券大王
• 第一次"股灾"
• 大坑村人玩心跳
• 延中"造反"了
• "8·10"事件
• 荒芜的"原野"
• "老外"靠不住
• 股市不相信眼泪
• "银证脱钩":信用交易的末日
• 我也要收购:"苏三山"诈骗事件
• 大"熊"露峥嵘
• "327":期货还是"欺"货
• 停市没商量
• "5·18"井喷
• A二权证:1995年最后的疯狂
• 弄把交椅坐坐
• 一纸雄文震天下
• 琼民源变成"全民冤"
• 曾荫权发动港股保卫战
• "君安教父"翻船
• "脑子不好"导致的"金百事件"
• 人穷"壳"靓丽
• 北大要当"老大"
• 麻雀变凤凰
• "5·19"行情:中国股市的质变
• 海虹:海上生彩虹
• 掀开锅炉的"盖子"
• 康赛:慷慨地塞黑钱
• 耸人听闻的《基金黑幕》
• "中科系"编织的"杰作"
• "吕梁舰队"的覆灭
• 吴敬琏单挑股市
• 死而不僵郑百文
• "股灾":给新世纪一个下马威
• 银广夏:中国股市的"9·11"
• 与其绩优,不如垃圾
• 周正毅"农凯帝国"操纵案
• 王寇之间"德隆系"
• "国九条":保卫股市第一枪
• "活着就是成功,不死就是胜利"
• 逼空,逼空,再逼空 [当前]
• 无限风光在基金
• 不平不安道"平安"
• 美国蝴蝶扇翻中国股市
• 惊魂一周:次贷危机很暴力
• 3 000点保卫战引发"4·24"井喷
• 众望所归盼"平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