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中国人拿手好戏_日本人与中国人拿手好戏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杂文 > 日本人与中国人 > 拿手好戏

日本人与中国人——拿手好戏

在日本独特的风俗中,本来从中国传来的很多。 相反,看起来很相似的,却不是传来的而是本国独特的东西也很多。同样是季风地带的农耕社会,虽然各有各的风俗,但当然也有些类似的地方。 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里的很多内容翻案自中国小说,只有《吉备津的釜》、《蛇性之淫》以及《梦应的鲤鱼》等似乎比中国的原创还要描写得精彩。 从别处借来主体,再加以打磨,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戏。这并不是件坏事。 立春的前一天叫"节分"。驱鬼的风俗,也是从中国传来的。中国叫做"打鬼",要进行三天,带着长角的动物假面的怪物,在人群中手舞足蹈。 在日本撒豆子,把鬼拦在外面,中国用皮鞭驱鬼。似乎在哪里读到过,撒豆子是室町时代从明朝传来的习俗,到底是不是呢?至少清末似乎还没有向鬼撒豆子的习惯。中国很大,各地有各地的风俗,至少我听到的是这样。 不过,结婚那天,嫁出女儿的人家,有向新娘扔米、麦子、豆等谷物的习惯,这象征着"一辈子不愁吃"。依此类推,向鬼撒豆子,就是"吃豆子吃饱吧"。 我觉得,豆子可能是代替石头向鬼扔去的。 立春是从中国传来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三月的女儿节和五月的端午节,尽管是另一个系统,但也是中国传来的节日。不管是端午、重阳,还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谷雨、白露等,都有非常优美的名字。 日本有而中国没有的节日是二百十日、八十八夜等。这让人觉得,日本人明明很感性,为什么就这样用数字草草命名呢? 从立春开始第二百十日,是台风季,这个节日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警戒心而设的。这么说来,"二百十日"的发音nihyakutoka听起来很响亮,有警告意味。 八十八夜还是从立春开始算起,俗称"别霜",从此夜后,不再降霜,可以插秧了。"八十八夜"的发音Hachijyuhachiya听起来就像是夏天将近,喜不自禁。 虽说是数字,也不能说是毫无风情。 日本出现这样独特的节日,是因为当时中国的中心华北与日本的气候很不同。 虽然采用外来的东西,但绝不是囫囵吞枣,而是加工之后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在创造节日这一点上,日本人的拿手好戏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日本人与中国人》其他试读目录

• 邻人恰似一面镜子
• 前 言
• 陈舜臣大事年表
• 互不相干的邻居:唯一一次例外是"元寇"
• 从相交淡如水的邻居到不幸的邻居
• 日本文明是"掺水"的中国文明
• 只从中国学到了"理念"的日本人
• "从日本文明中去掉中国传来的东西,还剩下什么?"
• 日本人所说的"不讲礼仪"的意思
• 胡服骑射 军服难倒国王
• 失去惯有的"简洁"的司马迁之笔
• 深入理解中日两国语言的语气
• 没有比日本"歧视"更严重的国家
• 日本人的"外强中干"
• 自杀是"形式"——在这点上日本与中国相同
• 三岛由纪夫的死没有人间气息
• 中国没有"辞世"这一风俗
• 日本人的自杀与"物哀"相通
• 中国的文人与日本的文人
• 为什么日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 邻人醉态
• 邻人:例 外
• 邻人:盆 栽
• 邻人:忘 却
• 邻人:南 瓜
• 医术与天文学
• 潇 洒
• 想象力
• 啊,麻将
• 商 标
• 清 早
• "昭" 字
• 姓谈:日本到底有多少个姓?
• 姓谈:不论是双字还是单字
• 姓谈:运动名
• 拿手好戏 [当前]
• 大炮·鸟铳
• 友好的秘诀
• 宦 官
• 算 盘
• 元祖之争
• 肥大的裤子
• 寄托在对方身上的梦
• 中日在"旗与城"上的异同
• 国 花
•  "榻榻米"和"席"
• 隐者
• 日中交往与朝鲜之役
• 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