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哲学:互联网+时代的人类智慧序言_互联网哲学:互联网+时代的人类智慧序言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互联网 > 互联网哲学:互联网+时代的人类智慧 > 序言

互联网哲学:互联网+时代的人类智慧——序言

前言 世上的好书不多、也不少,但被人看的概率越来越小。 人们对书的疏远,只是逃离知识爆炸,不妨把书当文章看。 绝世文章,有长有短。长的如《道德经》,短的如《独立宣言》。人们即便没读过,也都知道它们的存在。这就够了。天地间有了应该有的东西。 这便是好书的价值,也是写好书的意义。 互联网带来了对宇宙、生命、社会的重新思考。 古往今来的任何人类命题,都可以从道、经、技三个层面来解析。本书也将循此途径,剖析互联网背景下的生命、生存、生活,帮助人们建立信仰、信念、信任。 无论您关注的是个人还是亲友、企业还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人类还是宇宙,都能在本书中发现心灵触点,找到自己的最终答案。 我将梳理出代表人类智慧顶峰的东方价值体系,不仅通过启发别人来解脱自己,也为人类与互联网的圆满共存提供建议。 互联网的本质是关系,互联网的用处是发生关系。 道,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思维基点是生命。神灵与超验是回避不掉的话题。 经,是人和社会的关系,思维基点是生存。秩序与规则是回避不掉的话题。 技,是人和工具的关系,思维基点是生活。心法与手艺是回避不掉的话题。 这些话题,延续了几千年,始终是覆盖全球的困惑。 为此,我建立了维商的概念。如果说,智商对应的是考试成绩,情商对应的是人际关系,那么,维商所对应的,是直截了当的智慧,是同时进入自己和别人内心的本事。 互联网是一个新维度,人类还不适应。但是,我们被困在科学的维度里太久了。人类已经从迷茫走向疯狂。人类绝不能失去智慧。 维商,是人类穿越维度的能力,是人类的东方智慧。 继智商(IQ)、情商(EQ)之后,维商(Dimension Quotient,DQ)将出现在人类的辞典中。 东方智慧的优势,是把事情瞬间想清楚、简单说明白、直接做完善。 广义上,互联网自古有之。人类社会,历来都是借助互相连接的网络方式繁衍生息。但这些网络,都未曾成就大同世界。 智能互联网猛然带来全新的时空:既有阴阳,更有虚实。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更是工具的。人们从中获取物质利益和精神娱乐,也感知了太多眼前焦躁和长远忧虑。 现代互联网是西方文明最大的成果,也是西方价值体系走入困境的开始。 盛极而衰,天道不爽。 在昨天,科学已经开始撒谎,导致财富跑到了西方、污染留在了东方。 在今天,全球化的各种危机劫难,已经笼罩了互联网所及的每个角落。 明天呢?人类借助无法超越的东方道法,可以尝试自我重启。哪怕是些许回归。 在太极图中,道义和利益本为一体。 天道轮回,无论东西。 推荐序 仲昭川:互联网时代的鬼谷子 仲昭川先生是搜索决定论的创导者。至少在网页互联网时代,搜索决定一切。但是,搜索让人富于信息,却贫于思考。 对网络世界的众生态,老仲在新书中,将其视为人类退化的一个最新进展:互联网是大众的,大众追逐明星、喜欢娱乐、崇尚主流。智者天生与大众无缘,在网上自动被划为“脑残”一族。很多智者不得已学会了大众的语言,进而尝试着摆弄群体智慧,很快进入捷径,越发轻车熟路。无须建立军队、发动战争,便可以孤独地建立自己的王国。不厚道的智者,都会将自己的智慧叫“互联网思维”。 古来圣贤皆寂寞。老仲显然不是那个“不得已学会了大众语言”的智者。 我去年曾说过,《互联网黑洞》是30年来财经著作里绝无仅有的佳作。谈论互联网思维的所有人,只要没有读过《互联网黑洞》,我皆认为是浅薄喧哗之徒。 仲昭川今年的这本《互联网哲学》,更是让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思想之光,与《世界是平的》、《失控》、《数字化生存》等名著共放光彩。我只有一句评论:此书足以让中国在世的所有哲学家、思想家花容失色。 去年我在阅读《互联网黑洞》后,曾邀请仲昭川在“私聊会”做了六次专题讲座。让我最吃惊、印象最深的,是老仲曾告诉我《互联网黑洞》成书的经过。这次他披露在新书里:《互联网黑洞》虽是二十年感悟积累,但写作过程只有三周,横跨一个春节。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本厚书,莫说别人,我自己都不信。究其原因,是写作中的极端状态。思考的成分不多,几乎是记录。仿佛冥冥之中有人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我不得不遵命似地一口气搬到纸上。每到半夜就自动困倦入睡,第二天一早又是满心灵感。按我固有的写作习惯,即便胸有成竹,斟酌推敲也颇费功夫,这次却文如流水,逐渐确信:有种力量在驾驭我的写作。 21天写作近30万字,不要说是思想著作,就是小说也不易。更何况,其中内容涵括广博、思虑深邃、行文流畅、词语优美。看上去:格言警句,漫天飞舞。 这,已是天才式创作,与贝多芬、莫扎特等精灵别无二致。 文字与音乐,有时是从天而降的,不过假于一人,为宇宙天道发声而已。 上古三经《易经》、《山海经》、《黄帝内经》,包括《圣经》和佛经,都有一个特征:人类的绝顶智慧,都像黑洞里偶然“逃出”的光明,照亮人类文明,却不知从何而来! 如今,仲昭川立足全球视野的这本《互联网哲学》,则同样神奇。 它打通了互联网与东方道学之间的隔阂,颠覆了互联网是“西方科技产物、与东方智慧无缘”的定论。书中有言:互联网带来了对宇宙、生命、社会的重新思考。本书旨在剖析互联网背景下的生命、生存、生活,帮助人们建立信仰、信念、信任。 本来在我的《移动互联新玩法》里有一章“新人性”。现在看来,可以省点笔墨,读者从老仲这部巨著里汲取营养,够了。 作为序言,不想对老仲的著作进行导读。天生的作品就像老、孔、庄、佛,你可以引用其中妙语,却很难总结核心思想。 卓越的思想著作,既不论证,也不辩论,而是直接宣告。《论语》里还有不少场景描绘,《老子》、《孙子兵法》里则没有任何案例。但后两者在思想的纯粹性、系统性、穿透力、说服力等方面,显然比《论语》要强得多。 老仲的笔法,仙气悠扬,文风简约。严格地说,也叫霸道:没有引文,没有论证,想说的就一笔倾泻,说完就完。 因此老仲的著作,既有结构,又有跳跃。可以说各章节之间有逻辑关联,也可以说是并列并联的。这样的著作,提炼就是谋杀,归纳形同歪曲。 我并不同意老仲的不少论点。比如:人类物种退化论。我是进化论的信徒,人类在物质文明、精神世界、社会组织、人性结构等方面,都有进化。 可是,我不得不为老仲的思维广度、深度、高度而惊叹:道、经、技三层结构下,分列出六十四篇分论,这是暗合《易经》六十四卦的格局。将《易经》的上、下两部分,改成三个层面,倒也契合“一分为三”的世界观。 老仲认为:只有互联网可以救中国。我赞同。中国近300年的落后,是一个结果,并不是原因。中国只要有50年韬光养晦,则元气可复。再有50年,则元神可复。元气是力量,元神是思想。这是中国进步之大义。老仲说:大智慧在生态中是第一生产力。 仲昭川的《互联网哲学》生逢其时,它将树立一个标杆:互联网+时代的思想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式。 《互联网哲学》作为真正的思维原创,不仅对于中国思想的复兴有价值,也必定可以进入人类精神史册。其中,“维商”概念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里程碑。 虽然难料西方文明盛极而衰的进程,但互联网毕竟是新自然、新世界,是否也到了中国思想登场的时候? 如果是,能代表中国思想境界的,绝不是那些博学鸿儒,而是仲昭川这种超越思考的大泽龙蛇。古往今来,真正的思想,并不在象牙塔中,只在草莽云雾间。很多人忽视了知识、智慧是有等级的。不知在思想高峰面前敬畏的,多是妄人。动辄将西方著作举在空中砸晕公众的,不是一知半解,就是附庸风雅,亦是妄人。 空幽之音,才能穿越千古。仲昭川这部新作,有《鬼谷子》的超然智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沛然气势,我读之醒脑、振奋、内心激荡。 未来读这本书的,会有万千人,也必有万千气象。则此书之利,非一言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不可道,亦非常道也。 我为老仲喜,为此书贺。谨序。 史贤龙 上海博纳睿成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著有《产品炼金术》、《移动互联新玩法》等书 2015年4月 后记 总算写完了,端起一杯酒。 却喝不下。还想说点什么。 思想总是困于语言,但终究是个借口。 心力到了,脑力不是问题。表达而已。 我们庆幸黑暗的时代,更容易发出自己的光。 我 们庆幸光明的时代,更方便胸怀这个星球。 “维商”的概念,就是在天人合一的庆幸之中,偶然浮现到脑海里来的。 正所谓: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 这本书是写给读书人的,所以很晦涩。 读书很可怕。浅显的读之不武,深奥的读之不快。读书越多,脑里自己 的东西越少。读书多,学问一定大,却不一定有智慧。 学者成为智者才划算。不然总是引经据典、说食数宝,文章里堆满书名 和人名,即便有好的论述,也分不清谁是谁的。 因此,这本书算是一个导火索,能够引发读者本有的智慧。 这本书也写给不读书的人,所以很通俗。 不读书很可怕。无论听到别人说什么,都不知哪些是原创高见、哪些是鹦鹉学舌。 对千百年的前人思考,今人绝无可能突破,只能寻找新的维度,说点别的。时代的变化,主要是维度的增减。焕然的世界,需要新解。 因此,把这本书放在卫生间,没事翻翻,再也不怕被人洗脑。 逻辑推理直观实用,很容易得到公众追捧。这也是西方语境充斥东方世界的原因。 人文推理几乎相反。它的价值,不易被认同,甚至要等到身后许多年,作者和读者都需要强大的信心和隐忍。东方思维的人文推理,脱离了西方语境,尤其艰难。 总观全书,都是站在互联网角度反对逻辑,在诸多推理中又被迫合乎逻辑,还不能显出异样。这对读者也是种折磨。只怪我功力不足,深感愧疚。 内容上,也有些“鸡汤”成分。只不过,我加了些毒药。以毒攻毒,治病不致命。 愿我的读者都有大智慧,不吝切磋,共同进步。 与作者有缘分的读者,不用太多,三五人足矣。 在本书中为我作序的史贤龙君,与我也正是这样的缘分。这种批评人类的书籍,万一遭到抵制,至少已被智者读过,没白写。 继《互联网黑洞》之后,第二次承蒙电子工业出版社眷顾并得到该社刘声峰先生的全程提点,深感幸运。这在互联网的专业领域,相当于“皇家出版社”加“金牌出版人”的双重支持,实为上天恩典,特此叩谢。 仲昭川 2015年4月 于北京望京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互联网哲学:互联网+时代的人类智慧》其他试读目录

• 序言 [当前]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