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社会学理论(第6版)序言_古典社会学理论(第6版)序言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社会学 >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6版) > 序言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6版)——序言

中国读者对于美国马里兰大学乔治·瑞泽尔教授的了解,一般是通过阅读他那本流传广泛的《社会的麦当劳化》(顾建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一书开始的,该书早在20 世纪末就被译成中文出版,此后他对全球信用卡社会消费文化的批判以及后现代社会是“现代社会老年期的到来”,是“一个祛魅又入魅的世界”(enchanting a disenchanted world)的说法, 通过学术刊物的介绍而传播开来,引起人们的广泛瞩目。据此,人们可能会认为瑞泽尔是一位侧重论述后现代社会和研究应用性问题的社会学家, 然而在社会学界,人们更多从专业角度关注他颇具学院派作风的一面。他关于社会学是一门多重范式科学的论述, 他致力于一种整合的社会学范式的用意,以及陆续出版的《古典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当代社会理论及其古典根源》(杨淑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和《后现代社会理论》(谢立中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四部涉及理论和学科历史的著述表明,他的兴趣除了后现代社会和应用性的理论阐释之外,还致力于元理论方面的学科基础性研究。作为美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分会主席(1989),他的学术思想在我国社会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古典社会学理论》英文原书第4 版几年前已被影印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并被列为高校社会学专业的英文参考书, 他的著述对于社会学专业知识的推广和传播无疑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应该说,在当代美国社会学者中,瑞泽尔教授在我国学术界具有广泛的知名度。 记得社会学恢复后不久的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一位当时在南开大学攻读学位的朋友把他翻译的《古典社会学理论》(不记得第几版了)一书部分章节拿给我看,意欲纳入当时三联书店的一套丛书中出版。看过试译的部分章节后,我感到该书突出的特点是把一些艰深晦涩的理论概念解释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简明扼要,一反某些翻译的学术著作充满了冗长的注释和杂多的旁征博引,使人读时有目不暇接、不胜其繁的感觉。瑞泽尔的这本书把理论阐发与思想史论述两条线索交织一起,然而却条理清晰,目的明确,行文简约,适合作为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参考书和向一般读者普及社会学知识的读物,于是同意向出版社推荐这个选题。可惜后来因突发事变以及这位朋友转赴美国深造而作罢。书虽然没有出成,却促使我后来把英文原书找来读完其余章节,更加深了我原来对这本书的认识, 并把它列为自己当时讲授社会理论课的参考书。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人们对这门学科认识的增长,陆续出版了一大批国外研究这个学科理论和思想史方面的书籍,与这些著作相比较,《古典社会学理论》颇具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作者把古典大家置于社会学理论的根基地位,同时也是他后两部思想史著作理论论述的源泉,无论对现代抑或当代社会理论的阐释,都要寻根溯源地在古典大家中找到其思想根源,或如有人所说,在这一领域,后来人都是踩着古典巨人们的臂膀向上攀登者。这个思想是本书立论的一个根本,也是社会理论自我证成乃至社会学学科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理据。作为一本风行的社会学教材,它在美国已先后增订6 版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不同国度发行, 其受欢迎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随着每次增订版的问世都相应地增补一章新的内容,如托克维尔、杜波依斯、凡勃伦、曼海姆和熊彼特等人的思想都是在增订版中陆续增添的内容,这表明作者虽已著作等身却坚持笔耕不缀,对于学术事业力求完善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本书另外一个特点是内容翔实,材料丰富,突破了过去社会学教材壁垒森严的学科界限, 极大地扩宽了读者的视野。书中广泛涉及了对社会学从早期在欧洲的孕育、诞生直至“二战”前在美国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做出过理论贡献的众多先驱人物,除详细论述了社会学的奠基者孔德、斯宾塞及三大传统——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的理论建树外,还对早期的女性主义理论家马蒂诺、吉尔曼、韦伯的夫人玛丽安妮·韦伯、库珀等人的思想作了专门介绍,甚至开辟了专门章节论述美国黑人社会学家杜波依斯的种族理论和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学术观点,同时还深入挖掘了弗洛伊德、凡勃伦、帕累托、莫斯卡等人学术见解中的社会学意涵,其中的某些内容是过去同类书籍所略而不详或前所未见的,这些内容无疑对突破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传统樊篱和启迪人们的心智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作者在熊彼特比较宽泛的经济理论中仔细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观点,并从中揭示出它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以及与韦伯的理性化思想的关联,从而启迪人们破除传统的线性进步观念的局限和从多元视角认识社会现象复杂和多维的必要性。 此外,作者对社会学在美国本土发展的论述也是引人注目的。书中对20 世纪中期前的社会学——受美国工具实证主义思潮影响,走向使用科学方法、注重应用研究、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主的发展方向——做出重要贡献的芝加哥学派、哈佛大学、常春藤联盟等一系列重要人物的论述,使本书更具务实、简洁、拒斥思辨的盎格鲁—美利坚社会理论的特色,这与欧陆出版的同类作品风格迥异。当然,两种不同形态的理论各有其不同的价值追求,所要解决的任务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好作简单比较,但从普及和传播社会学知识上着眼,本书的优势还是明显的。 欣闻后浪出版公司筹划翻译和出版《古典社会学理论》一书中文译本,编辑马春华女士约我为此书写篇序言,我认为这对推动社会学知识的传播和促进学科的发展大有裨益,遂欣然命笔,写下如是感怀,权当序言,以示祝贺。 苏国勋 2014 年7 月27 日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6版)》其他试读目录

• 序言 [当前]
• 第1 章 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图景:早期岁月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