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电影人的信前言_致青年电影人的信前言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电影 > 致青年电影人的信 > 前言

致青年电影人的信——前言

成为一名电影人 有一次,在与一位刚刚成为一家大制片厂首席执行官的朋友共进午餐的时候,我流露出对世上那些可能与电影从业人员一样有天赋,却永远没机会拍出自己影片的所有创作性人才的惋惜。他注视着我的双眼对我说:“霍华德,我认为所有真正有天赋的人都已经在拍电影了。” 我早就知道他信奉达尔文式的世界观,主张优胜劣汰,他的回复正反映出这一点。我本想就此进行争论,但因为举不出来反例而放弃了徒劳的努力。这段对话在我脑中回响了多年,在某种意义上也促成了本书的起源。 那些“做到了”的人的确是在实践电影艺术方面最具天赋的人吗?他们果真就因此而应该获得成功吗?还是说,另有其他因素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这可真是个难题。毫无疑问,运气等人们无法掌控的外界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谁能“成功”而谁不能;但我依然相信谁能了解电影被拍摄出来的现实情况,谁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或者我应该换一种表达方式:谁对于现实无知,谁就注定失败。 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实如此重要呢?首要一点是,无论你是编剧、导演、制片人还是其他创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你”在制作电影,而是你在整个团队的协作下使电影“得以被制作完成”。 你可以把自己称为电影制作者,但无论你的创作能力有多大,你的意志力和意愿有多强,即便别人给你发挥的机会,凭你独自一人也无法拍出大批观众想要观看的故事片。你需要与数十、数百甚至数千的人员合作。你需要拍摄影片的巨额资金,因为无论你拍摄好莱坞故事片还是小成本独立电影,影片所需的投入通常都远非你个人能够负担。你需要与制作成本数额相当或常常超过制作成本的营销资金。你还需要大批的观众去观看你的影片,这一数值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 无论你扮演什么样的创作角色,这都不是“你”制作的电影,你只是参与影片制作,为之作出贡献的一份子。如果没有别人的贡献,影片永远都不可能成形,也不可能面向观众。 当我说知道如何制作电影还远远不够,你需要知道如何完成电影时,我的意思是强调——正如我在书中的每封信中所强调的那样——别人和你一样都对你的影片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我这么说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记得谦逊,而是要求你们知道并理解所有那些与你一起共事的人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在我还是个年轻的电影教授时,我自认为能够分辨出哪些学生能够“成功”。随着时间的流逝,目睹着实际发生在相继毕业的学生们身上的一切,我懂得要更加谦虚。那些我确认有“潜质”的学生通常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些在学习期间极少被我注意到的人却赢得了声誉和荣耀。多年过去后,我才认识到自己并没有先见之明。如今,我相信没有人能够在早期就判断出谁会在影视或相关媒体领域获得成功。 医生、律师、物理学家或其他专业人士都不是“天生的”,他们需要经历许多层次的考核和检验。他们只有在通过行业考试、资格考试、医师考试或其他行业自设的筛考(通常得到国家认证)后,才能获得从业资格。 我既不相信有人“天生”就是电影人,也不认为从事电影制作应该获得国家认证,今后国家当然更不可能举办电影制作方面的认证考试。考虑到如今技术的亲民价格和广泛应用,任何人都可以拍电影。这其实福祸参半,因为只有等到影片被制作完成并展现给其他人观看之后,才能知道电影制作者是否具备最基本的能力,更遑论艺术能力。即便艺术能力得到充分施展,也还不能确定这个人就能成为一名专业电影人,而我所定义的专业电影人是指以电影制作为职业并以此为生的人。 电影业或报道电影业的媒体总是会将少年得志的故事描述得充满神奇色彩,比如“某人显然‘天生’就是拍电影的料”。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25岁就拍了《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从长远来看,早期的成名对他而言就是福祸参半,因为自此以后人们总是会说他没能超越早期的成就,从未实现他早期的诺言。 记者们总是热衷于报道早熟现象,这仅仅因为它罕见,因此总能成为“新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Gladwell)在他的书《出类拔萃之辈的成功秘籍》( 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中总结出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只有在通过 10000小时(约十年)的辛苦、密集工作后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被该领域的专家认为是实至名归。 我们年轻的时候,当然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十年?这么久,简直不可思议,无法忍受。但有时,想要成为专业电影从业者的人会发现这其实不难理解,这与那些想要成为医生、律师、物理学家或其他专业技能高超的专家所经历的过程没什么太大区别:都需要巨大的努力和奉献。 成为一名专业电影人 各行各业的专家都拥有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套告知他们需要注意什么、忽略什么的价值观和处理方法,而那些或被重视或被忽视的事情通常与他们的目标和工作方式或相关或无关。电影人也是如此。 “任何人都能拍电影”,此话当真,这如同说任何人都能打棒球或写十四行诗一样,然而却很少有人能成为巴贝•鲁斯(Babe Ruth)或威廉•莎士比亚。成为一名专家不仅需要超乎常人的更高水平的技艺,还需要与职业相关的思维模式;而这套思维模式既不同于只在周末打高尔夫球的人的思维模式,也不同于即兴表演式聚会上的喜剧演员或只在暑期从事电影制作的业余爱好者的思维模式。 有很多书都在试图帮助读者欣赏并了解电影的运作方式(我曾写过《电影的力量》一书)。还有许多其他书传授的是如何编写剧本或如何掌握电影制作技术。但这都不是本书的重点,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名专业电影人的成长历程。 专业化电影制作涉及:(1)创作的过程;(2)完成创作的过程。小说家、画家或诗人可以每天清晨醒来就立即开始创作,并连续创作一整天。如果他们拥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和坚强的意志力,他们便可以日复一日终生如此。他们无需获得别人的许可或支持便可开始工作,创作性作品的完成也全部依靠一己之力。 专业电影人却没那个好命。虽然编剧可以随心所欲地写盲投剧本(但这只占少数,长期盲投创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导演、演员、制片、摄影、剪辑等人都必须等到制作电影的大多数必备条件成熟,尤其是制作故事片所需的巨额资金和大批人员准备就绪后,才能开始工作。因此,大多数电影人一生中只有少量的时间在真正从事电影工作中的创作部分,而花 了大量的时间在想办法把他们的电影拍完。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只有将创造力和对完成影片的现实理解力结合起来才能让我们成为专业的电影人。 本书的内容 我最初在洛杉矶加大电影学院教授电影史和电影分析,教鞭一挥便二十余载。此后,我虽然改任该校影视制片人项目主任,但在过去二十六年来依然没有放弃教学事业。在担任项目主任期间,我聘请了大制片厂、代理公司和发行公司的主管,律师和其他行业专家,为制片人项目的学生们授课。我与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中两位杰出的主管联合讲授了二十年的课程。如此看来,我自己的执教生涯就这样被一分为二:先是分析伟大影片,后是处理生产伟大影片的影视行业的现实问题。 1996年,洛杉矶加大开始为学生们提供免费的电邮服务,我成为了第一位要求所有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与我联系的教职人员,此后我也一直要求学生们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保持沟通。许多人都做到了,不仅在他们的学生时期,而且毕业后也依然与我电邮联络。我从曾经师从于我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动画师和研究人员与自己的5000多封往来电子邮件中,精心挑选出了一部分汇编成本书。每一代电影人都会遇到相似的困惑或问题,我把其中最常见的一些挑选出来,作为进一步交流的基础。 原文中涉及的个人信息或当时对方联系我时的具体情况,在本书引述中,我都做了相应的删减处理。为了增加趣味性,我按照经典影片主人公的名字命名每个写信来的人。书后的附录列出了我在编辑此书指派姓名时想到的人物名单,但我异想天开的姓名编配更像是在玩词语联想游戏。二者之间可能有逻辑关联,也可能没有,读者大可不必在意。在编辑往来邮件时,我通常会把有关相同话题的不同邮件进行整理,形成一封较长的回复,以便阅读。 致 谢 在研究图书史的历史学家讲述的关于 20世纪初期的故事中,一些作家会幸运地遇到伟大的编辑,这些编辑不仅会阅读他们的作品,更正他们的拼写和标点符号,而且还与他们进行周密的、艰苦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合作。 好在这样的编辑在 21世纪仍有幸存,我就遇到这样一位,并与之合作完成本书和上一本《电影的力量》。塞西莉亚·凡诺(Cecilia Fannon)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戏剧导演、戏剧家和编剧,她无私地为这两本书奉献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暂时搁置了对自己作品的创作追求。她是宽厚、坚强而优雅的智慧女神,我有幸与她共事几年,对此不胜感激。 我还想鸣谢真正关注出书品质的迈克尔•威斯出版公司,迈克尔·威斯(Michael Wiese)和肯·李(Ken Lee)二人给予了我坚定不移的支持。最后,我还想感谢威廉·莫罗西(William Morosi),他为两本书所做的优美设计堪称“画龙点睛”;马丁·特罗内斯(Mart ín Terrones)在审稿时一丝不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致青年电影人的信》其他试读目录

• 作者简介
• 致中国读者
• 推荐序
• 前言 [当前]
• 05 最重要的创造力原理
• 11 如果剧本真那么重要,为什么编剧经常被贬得一文不值?
• 17 观众需求
• 19 运筹帷幄
• 20 理出优先顺序
• 26 进 攻
• 38 冲 突
• 42 一部影片的成本是多少?
• 45 制作一部独立电影
• 58 被骗了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