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脸的疲惫让记者想到2004年,第一次来沈阳采访赵本山时,他刚结束《马大帅2》的拍摄,那时,连着两天没怎么睡觉的赵本山脸上也写满这样的疲惫。 那时的赵本山没有记者想象中的幽默,反倒略显沉重,不说话时,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记者当时曾疑惑眼前略显沉重的赵本山和舞台上笑料不断的赵本山哪个才是真实的他。 为了看到真实的赵本山,记者在2005年分别于11、12月,两次共计半月余前去辽宁采访赵本山。 在辽宁,记者跟随《马大帅3》剧组来到拍摄现场铁岭。在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提起的“大城市铁岭”,大家一直视为夸张的玩笑,待记者来到铁岭时,才发现铁岭真是个“大城市”,干净,现代,美丽,有序。问及铁岭市民,他们说:“没赵本山,铁岭可不能这样。”从2002年开始,由赵本山张罗起来的铁岭民间艺术节每年都在铁岭如期召开,包括《同一首歌》在内的各种大型演出团体也走进了铁岭,这一切为铁岭带来了无限商机。铁岭人认为,铁岭之所以能有现在,这一半以上都是赵本山的功劳,他把铁岭宣传出去,为铁岭带来了很多机会。 无论在哪儿,只要赵本山一出现,就会吸引来一大批的围观者。哪怕他是在深思,观众都忍不住会笑出声来,“那不是赵本山吗?瞅着比电视上年轻。这以前跟咱一样,也是农民”。围观者的话里带着一丝不稀外的语气,像是在说自家的兄弟或邻居,无怪乎赵本山说自己是“双脚插在泥土里的演员”,他的农民形象演得惟妙惟肖,他“代表的是中国农民”,而中国,有9亿农民。 看赵本山拍戏,感觉他身边随便哪个人都有成为演员的可能,哪怕是围观者。需要群众演员时,他从不像别的导演那样深思熟虑反复考虑用谁,上哪去找,经常是往周围环视一圈后,看着外形符合剧情的,一拍脑门,就是他了。赵本山的能耐是可以让任意一个人毫无负担地走到镜头前自如地表演。每场戏开拍前,他都会对演员们交代一句“要生活啊”。 作为导演的赵本山每天在现场,先是看监视器,待灯光、布景一切妥当之后换上戏服,变成演员马大帅,戏演完了又马上坐到监视器前看回放,他经常自己看着监视器的回放,哈哈大笑。有时,他说的话别人不笑时,他自己也哈哈大笑。赵本山说自己“是一个很会在生活中找快乐的人”。一条过后,他就会长舒一口气往椅子后一靠,摘下帽子满意地摸摸脑袋。他颈椎不好,无论坐在哪,都前仰后合地晃着脑袋。 旁边多少人围观无所谓,只要一有陌生人上前搭腔,赵本山会立马收起笑容,警惕地从眼睛上面看着来者。在拍摄现场,各路记者试图上前采访,都被他蔫头耷拉脑袋地拒绝了。在陌生人面前,“蔫儿”是赵本山的一种保护色,混熟之后,他认同了你,你会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像小品里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