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司马懿深藏爪牙:谦让、积蓄与爆发_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司马懿深藏爪牙:谦让、积蓄与爆发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戏剧 > 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 > 司马懿深藏爪牙:谦让、积蓄与爆发

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司马懿深藏爪牙:谦让、积蓄与爆发

在《老子》一书中有云:人要像容器,只有永远保持虚空状态,才能不断接受。这是中国传统的以退为进的政治哲学。司马懿以此教导儿子,要潜伏爪牙忍受,以长期的准备迎来反戈一击的一天。果然时机一到,他的全盘阴谋与雄心大志皆在血腥屠杀中得以实现。 乱世英雄的崛起 唐诗人杜牧有一首著名的绝句,名为《赤壁怀古》: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自来对这诗的解释,都不很深入精确。就史实而言,三国赤壁大战,曹操大军与东吴、刘备联军的胜负,绝不是取决于一阵东风;所以如果将这诗当作对于历史的评论,就变成了荒谬可笑的东西。实际上,诗人有意夸大东风的决定作用,是为了强调个人在历史上的成功,需要某种机缘,而这种机缘,又非人力可求。在杜牧看来,论风流倜傥、才情横溢、韬略满腹、志存高远,自己哪一点不如周瑜?然而周瑜生逢其时,便做成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自己生活在一个无可作为的时代,只好"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引申开来说,中国古代的才俊之士,大都宁可生在乱世。因为在天下纷乱不已、一切都未可预料的时代,具有更多的机会,以及在冒险中施展才能、追求成功的乐趣。一旦天下已定,在既存的权力结构中,便只好循序而进,甚或沉沦不遇。这便叫"乱世出英雄"。 对司马懿来说,开始的运气似乎并不好。他倒是生长于东汉末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时期,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被名士杨俊誉为"非常之器"。可惜他出生迟了一些,又恰好遇上曹操这个一代枭雄。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司马懿二十出头,正是一生事业刚要开始的年龄。而这时曹操已经击败北方最强大的敌手袁绍,统一了北部中国,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对司马懿也有所闻,这一年便派人去征召,叫他来做自己的僚属。司马懿不愿在曹操手下做事,还想观望一番,就推辞说得了瘫痪,不能起身。不久这谎话被曹操察觉了,又派人来找他,还交代使者:"若迟疑不从,就抓起来!"司马懿无法可想,只好来到许昌,归附曹操。 从此,司马懿就在曹操手下卖力。他富于智谋,雄豪豁达,令曹操很不放心,曾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一个甘为臣下的人,将来必定要坏你的事!"意思是要杀了他,免得自己的子孙对付不了。幸亏曹丕跟司马懿关系很好,处处袒护,他才不致完蛋。后来曹丕夺过汉朝天下,建立魏朝,司马懿成为曹丕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曹丕临死时,又把儿子明帝曹叡交托给他,令他和曹真、陈群共同辅政。这样,尽管司马懿的功劳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但曹魏的政权也越来越巩固。这位志向远大的雄豪之才,眼看就要作为曹家的忠臣了却一生。 像容器保持虚空状态 然而终于有了一个机会。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官任太尉的司马懿率四万军队出征辽东(今辽宁一带),次年得胜班师。正在途中,三天之内,接到明帝五封诏书,令他赶紧回京。一封明帝亲手所写的诏书说:"生死已在呼吸之间,盼早日赶到,到京即直入宫殿,或许还可见面。"司马懿赶紧驾起战场上追逐敌人所用的最轻快的兵车--追锋车,一天一夜,长驱四百里,冲向洛阳。到了洛阳,顾不上满身尘土,便奔向皇宫。明帝已是奄奄一息,见司马懿如此模样,心中感动,拉着他的手说:"死竟然也可忍耐,我忍死等你,如今死而无恨!"司马懿在病床边眼泪纷纷落下。明帝又望着侍立一旁的儿子曹芳,对司马懿说:"特以后事相托!"说完又叫曹芳上前来,给司马懿见礼。曹芳才九岁,上来就抱住司马懿的头颈,那情景就如亲父子。同时受遗诏辅政的,还有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 曹家三代人--曹操、曹丕、曹叡,似乎智力是逐代衰减的,这才把一头羔羊送给了狼外婆照管。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他们也是虎父犬子。曹真为人勇毅沉稳,曹爽却是外露的骄横加上内在的怯懦和一身浮夸的习气。这就给司马懿造成了机会。 两位辅政大臣,司马懿年长得多,而且过去曹爽也一直视他为长辈。要说功劳才干,曹爽更无法与司马懿相比。但曹爽是魏的宗室,所以地位反在司马懿之上。曹芳即位后,二人共同处理国家大事,很快就发生了矛盾。在司马懿面前,曹爽总是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迫。尽管司马懿对他很谦让,但这种谦让中又明明带着优越的意味。因而曹爽老是想要使自己膨胀起来,抗拒对方的压迫。他提拔了自己的亲信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等人参与政事,分别授予重要官职。这些人都是京城中的名士,个个风度闲雅、谈吐动人,如何晏,更是古代重要的哲学家。但他们并不具有实际的政治才干。向来政治家引纳名流,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并不是让他们管事。而曹爽却不懂这个道理,结果只是加快了自己的灭亡。 何晏等人也都意识到司马懿的才干和资望远非他们这一群人所能及,便想办法排挤他。于是由曹爽奏告小皇帝,说司马懿德高望重,官位却在自己之下,甚感不安,应将他升迁为大司马。朝臣聚议,以为前几任大司马都死在任上,不吉祥,最后商定迁为太傅。此后曹爽便借口司马懿地位崇高,命尚书省(朝廷处理日常事务的机构)凡事都先奏告自己。而何晏、邓飏等都任尚书职务,这样就把权力逐渐收拢来。 在正始(曹芳年号)初的几年中,曹爽急于安插亲信,掌握京城的兵权,司马懿则率领军队同东吴打了几仗,声誉越来越高。曹爽一天天骄横自大,像一只急速膨胀的气球,司马懿却深自抑制,始终保持谦恭。他平时经常教导自己的儿子,凡事都要谦虚退让,就像容器一样,只有永远保持虚空的状态,才能不断接受。从表面上看,曹爽的势力是在扩张,其实内中却潜伏着很深的危机。 风瘫病掩人耳目 到了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已经基本控制了朝政,京城的禁军,除司马懿之子司马师所统领的一支外,全部掌握在他和他的弟弟曹羲、曹训之手。于是朝中的大事,曹爽就很少再同司马懿商量,偶尔司马懿发表些意见,他也根本不听。对此,司马懿似乎并不计较,依然是谦恭的态度。此后不久,他的风瘫病复发了,便回家静养,不再管事。这一病差不多就是一年。 当时,司马懿已经近七十岁,在旁人看来,早已是风中之烛。所以曹爽他们对他的卧病并没有多少疑心,反而觉得这个原以为厉害的对手,到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曹爽总算细心,当正始九年春他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时,他还特地让李胜去向司马懿辞行,观察一下司马懿的病到底怎么样了。 李胜来到司马懿府上,被引入内室。司马懿见他进来,叫两个婢女在两旁扶着,才站得起身来,表示礼貌,一边接过一个婢女拿来的外衣,不料手抖抖颤颤,衣服又掉在地上。随后坐下,用手指了指嘴,表示要喝水,婢女就端来一杯稀粥汤。他接过粥汤就到嘴边,慢慢地喝,只见滴滴答答的汤水往下落,弄得胸口斑斑点点。李胜看得心里难过,不觉流下眼泪。司马懿朝他看看,他忙禀告说:"胜素无功劳,不意忽蒙特恩,任为本州(李胜是荆州人)刺史,故来拜辞。今主上尚幼,天下事全赖太傅主持,不意太傅尊体欠安如此!"司马懿刚才起了起身,一直气喘不止,好一会才缓过来,吃力地说:"年老了,病越发重,恐怕死在旦夕。你去并州(今山西北部),并州这地方与胡人相接,望好自为之!"李胜纠正他:"是回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仍然未听清,只顾自己说:"你去并州……。"李胜再次告诉他:"是去荆州。"司马懿这才好像听懂了,断断续续地说:"我年老了,精神恍惚,听不清你的话。你回本州为刺史,正是建立功勋的机会。今天与你相别,日后再无相见之日,我那两个儿子,还请你日后多加照看……" 李胜回到曹爽那里,将司马懿的情形一一禀告,最后说:"司马公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不足为虑!"这一来,曹爽算是彻底放心了,从此再也不加防备。 兵变迅雷不及掩耳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皇帝曹芳出城祭高平陵(明帝陵墓),曹爽兄弟也跟随前往,只带了少量的卫兵。他们出城不久,在曹爽府中留守的部将严世忽听得街上有大队人马急速奔走的声音,心中惊疑,立即登楼观望,只见司马懿坐在马上,带着一支军队向皇宫奔去,虽是白髯飘飘,却是精神矍铄,哪有半点病态!严世知道事情不妙,拿起弓箭对准了司马懿就要射出。边上一人拉住他的手,劝阻道:"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切莫胡来!"这样反复三次,司马懿已经去远。 军队开到皇宫前,列成阵势,司马懿匆匆入宫,谒见皇太后郭氏,奏告曹爽有不臣之心,将危害国家,请太后下诏废黜曹氏兄弟。魏建国以后,曹丕鉴于东汉的教训,定下规矩,令后宫不得干涉朝政,郭太后对国家大事素无所知,又处在司马懿的威逼下,只好按他的意思,叫人写了一道诏书。在此同时,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带领军队和平时暗中蓄养的敢死之士,已经占领了京城中各处要害,关起了城门。城中的禁卫军,虽说一向归曹爽兄弟指挥,数量也大得多,但群龙无首,再加上司马懿的地位和声望,谁敢动一动?司马懿包围皇宫,取得诏书之后,又马上分派两名大臣持节(代表皇家权威的信物)赶往原属曹爽、曹羲指挥的禁卫军中,夺过了兵权。曹爽多年经营的结果,不过片刻工夫,便化为乌有。 城中忠于曹爽的大臣,大多不敢动弹,只有几个人分头闯出城门,其中有一位叫做桓范。桓范原是曹真的属下,此时官任大司农,富有智谋。司马懿发动兵变,立即派人去召他,要他站在自己一边。而桓范与曹家的关系较深,又考虑皇帝与曹爽在一起,从形势的发展来看,曹爽一方更为有利,所以不听司马懿,冒称皇帝有诏书召他,闯出城门。司马懿的亲信、太尉蒋济听说,十分着急,对司马懿说:"智囊出走,恐怕要坏事!"司马懿却很镇定,说:"曹爽对桓范外敬而内疏,如肯听他的话,早就听了。劣马只看到眼前之食,桓范的计策,他是不会用的!" 待城中布置停当,司马懿与蒋济率领军队,守住由高平陵入城的必经之路--洛水上的浮桥,一面派人送奏章给皇帝曹芳。奏章中指责曹爽背弃明帝的嘱托,破坏国家典章,任用亲信,擅权专制,有灭君之心。并说已请得太后的诏令,罢免曹爽兄弟的兵权,命其以侯爵身份还居本府。--这些话,其实都是说给曹爽听的。 桓范苦心,付诸东流 再说桓范到了曹爽那里,告知城中情况,劝他立即护送皇帝车驾去许昌,招集各地兵马护驾,再以叛逆罪名讨伐司马懿。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计划。从曹魏的国家制度来说,太后不得干政,所以司马懿假借太后的名义,并没有很大的号召力。而曹爽和皇帝在一起,用皇帝名义指挥地方军队,要名正言顺得多。虽说司马懿善于作战,但最终的成败,也还是未有一定。谁料曹氏兄弟听了,却默默无语,不敢决断。这可把桓范急坏了,大声叫起来:"到了今日光景,诸位就是想要做穷百姓,难道还有指望吗?况且就是匹夫劫持了一个人质,都想凭此求活,如今你们与天子相随,号令天下,谁敢不听?"曹爽兄弟仍然不肯下决心。 当晚,曹爽派了两个平日与自己关系不很密切的大臣去司马懿军营,试探司马懿的真实意图。司马懿再三保证,绝无伤害曹家兄弟之意,言辞恳切之至。次日,司马懿又派了留在京城的曹爽亲信尹大目去曹爽处劝说。送尹大目走时,司马懿指着洛水起誓:"我若违背前言,全家不得善终!"曹爽听了尹大目的转告,心就动了。桓范一看事情弄到如此境地,又气又急又怕,拉住曹爽千说万说,举出古代不知多少例子,证明向司马懿低头绝无好下场。直说到天亮,桓范年纪大,早已筋疲力尽。而曹爽则已拿定了主意,把腰中剑往地上一扔,对众人说:"我猜度太傅的意思,不过是要夺我的权罢了。我能以侯还府,不失为富家翁!"桓范听了这话,脸变作煞白,大骂道:"曹子丹(曹真的字)竟生了这样的儿子!老子如今为你所连累,免不得要灭族了!" 曹爽也不管桓范说什么,就去见小皇帝,请他下诏,免去自己官职,而后派人将诏书送到司马懿营中。这时桓范想要逃走,曹爽却一定要他跟着进京,好证明自己有谢罪的诚心。一行人垂头丧气,来到洛水边。渡过浮桥,曹爽下了车,向司马懿磕头乞怜,司马懿好言劝慰了几句,转脸笑望着桓范,讥讽道:"桓大夫怎么这般模样?"桓范苦笑几声,自认倒霉,默默跟着进了城。 谦虚恭谨,心狠手辣 司马懿的兵变,看起来似乎只是抓住一个并没有多大成功把握的偶然机会,其实是经过长期准备的致命一击。他在曹芳即位后的好几年中,不跟曹爽争权,却多次率军出征,保持了自己在朝廷的威望,一旦事变发生,就足以威慑群臣众将,使之不敢轻易倒向曹爽。所以才能在仓促之间,以不多的军队控制了整个京城。另一方面,他的长期的谦恭退让,则助长了曹爽的骄傲自大,使之放松戒备;而直到最后,曹爽肯俯首归降,也是因为司马懿的为人,看起来不那么咄咄逼人,会违背誓约,置人于死地。至于司马懿的装病,不但造成了可乘之机,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保存了司马师所统领的一支军队。有如上几个条件,那种看起来纯属偶然的机会,实际是必然要到来的。不过,最令人奇怪的是号称"智囊"的桓范。他在事变发生后,只知道分析形势,却不想一想形势也需要人去把握。或许,他归根结底还是上了曹真的当,想不到曹真会生这等无能的儿子! 这场兵变过去后,第一个被逮捕的果然是桓范。至于对曹爽兄弟,司马懿确实没有违背誓言,让他们保存侯位,闲居在家。不过,司马懿好像猫逮住老鼠后盘弄消遣一样,命洛阳官吏派了八百个老百姓,守着曹爽府第的四角,每个角上搭一座木楼,叫他们轮流守在楼上观望。曹爽幽居无聊,有时到花园去走走,木楼的老百姓就高唱起来:"故大将军东南行!""故大将军西北行!"把往日煊赫无比、骄横不可一世的大将军,像只癞皮狗般折辱。曹爽这时理应自杀了,而且这也是司马懿的目的。但他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他总以为自己是皇家宗室、功臣后代,司马懿身为曹魏的臣子,总不能对自己太过分,因为皇帝曹芳已渐渐长大,不久就要亲政了,如果对自己做得太过分,将来司马家也不会有好下场。然而,曹操曾经作出的司马懿非甘为人臣者的判断,到底是早已被人们忘记了,还是因为司马懿长年的谦恭退让,使人们难以相信这一点? 既然曹爽不甘心自作了结,司马懿只好把他送上西天。什么指洛水为誓,本来不过是权宜之计,骗人的一套,哪里靠得住呢?再说,大权在手,重新罗织罪名,还不是轻而易举?没过多少日子,就有官员出面奏劾宦官张当,说他过去为曹爽监视皇帝,通报宫中消息,居心叵测。审讯下来,揭露出曹爽勾结同党何晏、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多人密谋造反的大逆案。曹爽兄弟及其同党一律处死,他们的家族,无论男女老少,包括已出嫁多年的女子,全部连坐被杀。忍耐、谦让,一旦得手,绝不迟疑,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这才是真正的司马懿。当时被杀的,有许多著名文人,所以世人有"天下名士减半"之叹。 对司马懿来说,除去曹爽,不过是第一步。他一开杀戒,便流血成河,令天下为之震撼。从此,司马家牢牢掌握了政权。司马懿在四年后死去,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他们同其父一样,谦虚恭谨,心狠手辣,先后废黜并杀死曹家三个皇帝--曹芳、曹髦、曹奂,杀了一批又一批反对派。到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手里,就完成了朝代的更换。汉末乱世,产生了许多不甘沉没的英雄人物,司马懿虽然出生较晚,但他终究没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其他试读目录

• 吕不韦:一个女人买一个国家
• 兔死狗烹:无赖皇帝刘邦的用人术
• 司马懿深藏爪牙:谦让、积蓄与爆发 [当前]
• 禁门喋血:一代英雄李世明的果敢决断
• 突变风云:五代十国军人集团搞政治贸易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