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米兰·昆德拉> 观音

观音

8.7

作者: 于君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Kuan-yin: 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f Avalokitesìvara
副标题: 菩萨中国化的演变
译者: 陈怀宇  |  姚崇新  |  林佩莹
出版年: 2012-8
页数: 574
定价: 6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084659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于君方(Chün-Fang Yü)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博士,专攻汉传佛教研究。1972至2004年间任教于罗格斯大学

宗教学系,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系、东亚语言文化学系,以及“圣严汉传佛学讲座”教授,致力于指导汉传佛教的博士研究生。

她的第一本著作《中国的佛教复兴:袾宏与晚期的宗教融合》(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是研究唐代以后佛教最早的英文著作之一,另合编有《中国的香客和圣地》(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观音》一书的英文版于2001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简介:

陈怀宇

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历史学部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宗教史与思想史、丝绸之路文化史、近代思想与学术等。主要论著有《中国中世寺院主义之复兴》(英文版)、《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中文版)等。

姚崇新

1966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佛教考古与佛教社会史、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等。代表性论著有《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中古艺术宗教与西域历史论稿》等。

林佩莹

英国伦敦大学宗教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谷大学特别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唐代禅宗思想史、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圣德太子研究、佛教植物意象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于君方(Chün-Fang Yü)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博士,专攻汉传佛教研究。1972至2004年间任教于罗格斯大学

宗教学系,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系、东亚语言文化学系,以及“圣严汉传佛学讲座”教授,致力于指导汉传佛教的博士研究生。

她的第一本著作《中国的佛教复兴:袾宏与晚期的宗教融合》(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是研究唐代以后佛教最早的英文著作之一,另合编有《中国的香客和圣地》(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观音》一书的英文版于2001年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简介:

陈怀宇

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历史学部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宗教史与思想史、丝绸之路文化史、近代思想与学术等。主要论著有《中国中世寺院主义之复兴》(英文版)、《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中文版)等。

姚崇新

1966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佛教考古与佛教社会史、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等。代表性论著有《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中古艺术宗教与西域历史论稿》等。

林佩莹

英国伦敦大学宗教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日本大谷大学特别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唐代禅宗思想史、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圣德太子研究、佛教植物意象等。

目录:

目录

简体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观音信仰的佛典出处

第三章中国本土经典与观音信仰

第四章感应故事与观音的本土化

第五章神异僧与观音的本土化

第六章本土图像与观音的本土化

第七章大悲忏仪与千手千眼观音在宋代的本土化

第八章妙善公主与观音的女性化

第九章普陀山:朝圣与中国普陀洛迦山的创造

第十章中国中世纪晚期的女性观音像第

十一章观音老母:观音与明清的民间新兴教派

第十二章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全书注释

参考书目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