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究極而言,什麼是這個世紀最需要被思考者?答案是創意。但本世紀由於完全喪失了「潛存性」,只剩下「現實性」,早已快速變成一個創意貧乏枯竭且低能的世界。如果有一天,如傅柯所說,將是一個德勒茲世紀,那麼我們將如何面對這個變成一部超級大爛片的世界?
本書輯錄九篇關於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的專題研究論文,根據研究範圍分為四部份:一、「廢墟」與「迷宮」:班雅明與德勒茲的兩種「巴洛克」;二、品牌與廣告;三、電影與劇場;四、強詮釋學。除了對德勒茲的理論概念本身(巴洛克、疆域美學、概念─事件/問題─平面、影像─符號、差異─重複哲學)進行廣泛深入的理解掌握,同時更將德勒茲的理論概念延伸應用於不同的領域與問題,包括與不同的思想家與思想傳統進行宏觀對話的比較研究與綜合詮釋(班雅明、迦達瑪詮釋學、牟宗三新儒家),並直接切入當代的流行文化議題(品牌與廣告之創意產業議題、全球化之「翻譯」問題)與藝術實踐(電影、劇場、裝置藝術、地景藝術)。
這一系列論文與其說是對德勒茲的「研究」,不如說是對德勒茲的「使用」,嘗試捕捉德勒茲「不合時宜」的「強力思想」,透過「非哲學」的跨領域超連結,抵抗舉世滔滔的「弱思想」。
作者简介:
巴黎第八大學美學暨造型藝術博士,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美術系。文化評論家與藝術策展人,以筆名「路況」撰寫藝評、影評、文學批評。研究領域為法國當代思潮與歐陸哲學、西方美學文藝理論、電影與流行文化理論、當代觀念藝術與裝置藝術理論。著作有《作品作為一個「事件」-從德勒茲、德希達巴迪悟的「事件」思想論杜象的「現成物」與當代觀念藝術》、《現象學之聲-論德希達的”聲音與現象”》、《台灣當代藝術大系:社會-世俗篇》、《後/現代及其不滿》、《虛無主義書簡》、《犬儒圖》、《鼠儒主義》、《五月之磚-巴黎學派68思想》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