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口述自传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传记> 胡适口述自传

胡适口述自传

8.4

作者: 胡适 口述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美] 唐德刚
出版年: 2009-7
页数: 268
定价: 2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唐德刚作品集
ISBN: 9787563355129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一般人对口述自传的了解,大抵是从唐德刚这部《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并经过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重点对自己的一生的学术作总结评价,而这评价反映出胡氏晚年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简直没有什么出入。唐德刚将其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这本书“传”与“注”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言,注释部分的分量,恐怕还在传文之上。1970年代,海外史学界盛称《胡适口述自传》:“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作者简介:

唐德刚,1920年生,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歌伦比亚硕士、博 士。曾先生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歌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 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中美外交百年史1784―1911》等书。

目录:

写在书前的译后感

编译说明

第一章 故乡和家庭

徽州人

我的家族——绩溪上庄胡氏

第一章 我的父亲

青年期的家难

考试和书院教育

吴大徽的知遇

在台湾任知州和统领

第三章 初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生活

与不同种族和不同信仰人士的接触

我对美国政治的兴趣

放弃农科,转习哲学

第四章 青年期的政治训练

公开讲演的训练

学习议会程序

对世界主义、和平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信仰

第五章 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威

文科各系的教授阵容

杜威和实验主义

实证思维术

第六章 青年期逐渐领悟的治学方法

《诗三百篇言字解》

《尔汝篇》和《吾我篇》

论“校勘”“训诂”之学

第七章 文学革命的结胎时期

革命的导火线

孤独的文学实验大胆的革命宣言

第八章 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文学革命的数种特征

中国文艺复兴的四重意义

第九章 “五四运动”——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

陈独秀入狱的经过

“科学”和“民主”的定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我和马克思主义者冲突的第一回合

第十章 从整理国故到研究和尚

国学季刊发行宗旨

我在干些什么

研究神会和尚的始末

第十一章从旧小说到新红学

第一部“整理过的本子”

新红学的诞生

第十二章现代学术与个人收获

揭穿认真作假的和尚道士

老子比孔子更“老”

并不要打倒孔家店

双线文学的新观念

再谈谈中国思想史

中古期的宗教

骈体文有欠文明

现代的中国文艺复兴

附录

文章试读:正因为我乡山区粮食产量不足,我们徽州人一般都靠在城市里经商的家人,按时接济。接济的项目并不限于金钱,有时也兼及食物。例如咸猪油(腊油),有时也从老远的地方被送回家乡。其他如布匹、棉纱,等等,在城市里购买都远比乡间便宜,所以也常被送返家中。 所以离乡撇井,四出经商,对我们徽州人来说,实是经济上的必需。家人父子夫妇数年不见也是常事。同时家人的日用衣食以至于造房屋、置田产,也都靠远在外乡的父兄子弟汇款接...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