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好莱坞的演艺全才史蒂夫·马丁对自己单口喜剧生涯的深情回忆,幽默睿智,引人入胜。
★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文化缩影,马丁用他对喜剧艺术和人生的思考折射出时代变迁中的人性华彩。
★喜剧类自传的最佳作品,《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长盛不衰,众多媒体联袂推荐。
★人人影视字幕组倾情翻译,尽力还原马丁的幽默风格。
内容简介:
70 年代中期,史蒂夫·马丁开始在喜剧表演舞台崭露头角。1978 年,他已经是单口喜剧表演舞台上的大明星。而在1981 年,他永远退出了这一领域。这本书,用马丁本人的话来说,即是关于他“为什么开始单口喜剧表演,又为何选择离开”的故事。
马丁在书中回忆了使他成为喜剧明星的诸多因素,那些牺牲、自律以及原创性直到今天还影响着他。一次接一次竭心尽力的演出让马丁陷入了孤独,他温情地叙述了之后为弥补跟父母的裂痕所做的长久努力。马丁以风趣又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己在那个时代的画像,包括对自由和爱情的追寻,对越战的抗议,60 年代末在斯马塞兄弟俱乐部的放荡不羁,以及70 年代在《周六夜现场》初试啼声。这本书娓娓道来历史上最伟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喜剧表演家之一——史蒂夫·马丁的韧性、专注与勇气。
编辑推荐:
仅仅把史蒂夫·马丁当做一位喜剧表演明星,实在太不公允。马丁除了表演,还是才华横溢的主持人、编剧、制片、作家、班卓琴艺人和艺术品收藏家。而七十年代的单口喜剧秀虽然已成为历史,却如马丁所说,是奠定他“今后喜剧艺术风格的时期”。对这段记忆的梳理,马丁怀着真诚恳切的态度,包括战争年代的动荡、自己的困境和怀疑、与家人的疏离和为弥补而作的努力,以及每一件所得所失。难能可贵的是,马丁在其中仍然贯穿了自己充满温情的幽默智慧,谦逊却蕴含着引人向上的坚韧力量。“喜剧应该是对喜剧的拙劣模仿”,“取笑自己比取笑别人更搞笑”,马丁对喜剧实质的不断思考总结,最终让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喜剧风格,成为一代喜剧大师。这本书揭开马丁饱满的内心世界,诚然,它与励志无关,但很难有一本书像它如此激励人心。
媒体推荐:
“本书将他在塑造角色时的种种准备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马丁向我们展示了他伟大的单口喜剧1 成就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努力而成。”
—— 拉里·吉特伦,《纽约邮报》
“聪慧非凡,幽默无比……马丁向我们讲述了他绝不是一夜成名,除非这‘一夜’等于长达15 年在荒芜的单口喜剧界的艰苦打拼……在《天生喜剧狂》一书中清晰地传达着一个讯息:史蒂夫·马丁充满动力,谦逊并具有淋漓尽致的喜剧天赋,但他也明白,成功需要自己具备近乎疯狂的自信、不屈不挠的执著,需要时间和不断地试炼。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艺人所撰写的别出心裁的书。”
—— 查克·莱迪,《哈特福德报》
“他可以让人无条件支持他,连问都不需问。”
—— 亚历克斯·维特尔,《纽约时报》书评专栏
“一部感人而谦逊的回忆录……马丁是真正的作家。”
—— 路易斯·贝阿德,《华盛顿邮报》
“美国喜剧方面最著名的自传莫过于连尼·布鲁斯的《如何出口成脏》(How to Talk Dirty and Influence People )。不过呢,现在本书要比它好上一倍……文笔极好:充满欢乐的趣闻轶事,对名人大腕到无名小卒都精心描绘的人物形象……坦率得让人吃惊又感动。”
—— 本·雅戈达,《石板》杂志
“干脆利索,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作者十分擅长讲故事。”
—— 詹姆斯·赫伯特,《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
“在史蒂夫·马丁成为电影明星、编剧和艺术品收藏家之前,他曾是全球最著名的单口喜剧表演家之一,而这部谦逊坦率,饱获赞誉的著作向我们说明了他成功的原因。”
—— 本·格林曼,《大众文化杂志》
“今秋最具吸引力的自传……最吸引人的是,马丁即使在描写自己与父亲的紧张关系对他的喜剧形式产生的影响时,仍然没有忘记将幽默贯穿其中。”
——英国《伦敦晚报》
作者简介:
艾美奖和格莱美奖得主史蒂夫·马丁在2000年又荣获美国喜剧终生成就奖。这位好莱坞“白头翁”最为我们熟知的身份可能是《周六夜现场》的节目元老以及奥斯卡颁奖典礼主持人。他曾在《粉红豹》《儿女一箩筐》《导购女郎》《新岳父大人》等多部影视作品中担纲主演。马丁不仅极具喜剧表演天赋,并且多才多艺,他的小说作品《杂货店女孩》以及《公事快乐》都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目录:
前言001
苦惑咖啡夜总会005
无线电波中的喜剧015
迪士尼乐园033
鸟笼剧院059
电视103
出路135
突破161
隐退189
致谢211
文章试读:...
(查看全部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