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是包天笑的晚年回忆。包天笑名公毅, 字朗孙,1876年生,江苏苏州人,天笑是他的笔名。
包天笑是近代著名作家,“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圣手。他1906年初加入《时报》馆后,始终在文坛与报界驰骋,著有《留芳记》、《春江梦》、《上海春秋》,译有《馨儿流浪记》、《迦因小传》等,在当时都脍炙人口。这部回忆录,是他移居香港后完成的。
包天笑生活的时代,是社会民情激荡,沧桑巨变的时代。他以作家兼做报人,一生交游广阔,上至官僚政客,下至妓女流氓,品类不一,阅历十分丰富,对社会的政情、世情与民情,都有深入的体察和了解。他写这本回忆录时,已经是90多岁的高龄,但记忆力恒逾常人,对苏州风物与民初人物的描绘,尤其楚楚有致,亲切感人,令人有历历在目之感。为社会文化史与地方风俗史,保留了十分珍贵的资料。而文笔的随心所欲,摇曳多姿,也令人叹为观止。
自序
缘起
我的母亲
上学之始
上学以后
我的父亲
三位姑母
我的外祖家
自刘家浜至桃花坞
中落时代
儿童时代的上海
延师课读
记姚和卿先生
我的近视眼
儿童时代的娱乐
坐花船的故事
在新年里
我的拜年
自桃花坞至文衙弄
记顾九皋师
桃坞吴家
扶乩之术
出就外傅
记朱静澜师
读书与习业
小考的预备
考市
县府考
院试
观场
读书与看报
自文衙弄至曹家巷
面试
父亲逝世之年
父亲逝世以后
适馆授餐
订婚
进学
入泮
记徐子丹师
求友时代
西堂度曲
外国文的放弃
东来书庄
木刻杂志
译小说的开始
苏沪往来
烟篷的故事
名与号
钏影楼
结婚
初到南京
记蒯礼卿先生
在南京
金粟斋译书处
金粟斋时代的朋友
重印《仁学》
金粟斋的结束
巡游译书处
回到苏州
吴中公学社
重帏弃养
葬事
到青州府去
记青州府中学堂(一)
记青州府中学堂(二)
青州风物
青州归来
移居上海之始
新闻记者开场
在小说林
息楼
女学校教书
女学生素描
《时报》的编制
集会结社
编辑杂志之始
还乡一二事
一天的临时记者
编辑小说杂志
在商务印书馆
记余党沈寿事
春柳社及其他
《时报》怀旧记(上)
《时报》怀旧记(下)
回忆狄楚青
日本之游
参观《朝日新闻》
记上海《晶报》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
续编自序
关于《留芳记》(上)
关于《留芳记》(下)
作者简介:
包天笑是我国晚清民初的作家,又是翻译界前驱,新闻界耆宿,鸳鸯蝴蝶派代表之一,一生著述相当可观。作为作家和编辑,他的出版活动频繁,成就显赫,在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一页。 包天笑晚年移居香港,脱离了编辑出版工作,专心创作。75岁时写过自传,只写到30岁时的经历,已有20万言,对苏州风俗记载很详。《大华》杂志请他根据自传写《钏影楼回忆录》,编印成书时他已96岁,续编刊行时包乃98岁矣。
目录:
自序
缘起
我的母亲
上学之始
上学以后
我的父亲
三位姑母
我的外祖家
自刘家浜至桃花坞
中落时代
儿童时代的上海
延师课读
记姚和卿先生
我的近视眼
儿童时代的娱乐
坐花船的故事
在新年里
我的拜年
自桃花坞至文衙弄
记顾九皋师
桃坞吴家
扶乩之术
出就外傅
记朱静澜师
读书与习业
小考的预备
考市
县府考
院试
观场
读书与看报
自文衙弄至曹家巷
面试
父亲逝世之年
父亲逝世以后
适馆授餐
订婚
进学
入泮
记徐子丹师
求友时代
西堂度曲
外国文的放弃
东来书庄
木刻杂志
译小说的开始
苏沪往来
烟篷的故事
名与号
钏影楼
结婚
初到南京
记蒯礼卿先生
在南京
金粟斋译书处
金粟斋时代的朋友
重印《仁学》
金粟斋的结束
巡游译书处
回到苏州
吴中公学社
重帏弃养
葬事
到青州府去
记青州府中学堂(一)
记青州府中学堂(二)
青州风物
青州归来
移居上海之始
新闻记者开场
在小说林
息楼
女学校教书
女学生素描
《时报》的编制
集会结社
编辑杂志之始
还乡一二事
一天的临时记者
编辑小说杂志
在商务印书馆
记余党沈寿事
春柳社及其他
《时报》怀旧记(上)
《时报》怀旧记(下)
回忆狄楚青
日本之游
参观《朝日新闻》
记上海《晶报》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
续编自序
关于《留芳记》(上)
关于《留芳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