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佛教 > 放下的幸福 > 试读

放下的幸福[试读]

目录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繁体版序 第一章:管理情绪有妙方 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情绪从哪里来? 业力与潜意识 如何安心? 烦恼与习气 调和感性与理性 第二章:贪 什么是贪心? 为什么贪心? 转贪心为愿心 以布施对治贪念 名利只是暂时拥有 远离名位、权力的诱惑 广结善缘带来好人缘 凡事恰到好... 查看全部[ 目录 ]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 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简而言之: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人生,真的有很多不公平要去接受。生活,难免出现逆境。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用智慧把责任负担起来,才能真正地从困扰的问题中获得解脱。因此,放下的幸福,简单而深沉... 查看全部[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

繁体版序

幸福,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我们总是喜欢说“追求”或“争取”幸福,仿佛幸福是一面高挂在墙上的奖牌,必须经过一番竞争与奋斗才能获得。这种普遍的意象使许多人认为,幸福是来自于自己身心之外的某样东西。然而,您是否有过这种经验:当自己得意地看着手中辛苦挣来的战利品时,却隐约察觉到有一种失落感,因为我们所期待的“... 查看全部[ 繁体版序 ]

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人的五大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会带来许多情绪的困扰,如何以佛法消解情绪烦恼,开创幸福人生?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然就会有情绪。我们也大都体会过控制不住情绪,反被情绪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为一时情绪冲动而犯了错,事后却又懊悔不已。 情有很多种,第一种是情操,... 查看全部[ 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

情绪从哪里来?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要总是将焦点放在情绪的爆发点上,可以利用散散步、喝一杯水、听一首柔和的音乐,或是找朋友谈谈,让情绪慢慢缓和。 更进一步的方法,是观察自己的念头从哪里来?也就是看念头是怎么产生... 查看全部[ 情绪从哪里来? ]

业力与潜意识

业力与潜意识 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根据佛教的说法,这和个人业力有密切的关系。业力这个观念是指我们在过去无量世(也可以说是“无始”)以来,在生生世世之中,所有的种种行为(包括身体的、语言的和心理的行为),所造成的一种力量,一直累积下来而集中到我们现在这一生之中。 不过,并不是我们过去世所有的业力... 查看全部[ 业力与潜意识 ]

如何安心?

禅宗有一个故事,是初祖菩提达摩和他的弟子慧可禅师之间的对话。慧可禅师老是觉得心里问题很多,希望菩提达摩能够帮他安心。于是菩提达摩问他:“你的心在哪里?把你不安的心拿出来让我看一看!”结果他找不到自己的心,这时菩提达摩就告诉他:“我已经替你把心安好了!” 人之所以内心不安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是嫉妒心、... 查看全部[ 如何安心? ]

烦恼与习气

烦恼不但会伤害自己,有时也会伤害别人。如果烦恼生起的时候,不表现出来,也许别人不会受伤,却会伤害到自己,让自己很痛苦。例如一个单相思的男孩,心里总是想着喜欢的女孩,但是对方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男孩的内心却在烦恼。他虽然没有伤害到其他的人,却已经伤害到自己。或者说,这个男孩不管对方爱不爱他,总是... 查看全部[ 烦恼与习气 ]

调和感性与理性

在一般的看法里,人大约可以分成两种形态:一种人非常的感性,另一种人则非常的理性。一般人对感性的人之刻板印象是不理智、无理取闹,理性的人则是理智而有智慧;所以大多数的人都愿意接受理性的人,对感性的人反而敬而远之。 事实上未必尽然,有时感性的人容易与人相处,而太理性的人往往态度冷淡的冷眼旁观。例如我有一... 查看全部[ 调和感性与理性 ]

什么是贪心?

凡是“想要”的超过“需要”时,就是贪。若能生活简朴、减少欲望,心便不会随着物欲而起伏不定。 在佛经上,“贪”有好多不同的说法,譬如它又叫做“欲”,也就是希望、追求、渴求的意思。人到底希望什么?又渴求什么呢?人在身心的需求上,最主要的不外是贪“色、声、香、味、触”五欲,眼睛贪好看的、耳朵贪美声、鼻子贪... 查看全部[ 什么是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