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东京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军事> 轰炸东京

轰炸东京

7.5

作者: 詹姆斯·M·斯科特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副标题: 1942,美国人的珍珠港复仇之战
译者: 银凡
出版年: 2016-8-26
页数: 480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3911115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以激动人心的方式讲述了美国著名而极具争议的军事行动:杜立特空袭。

1941年12月,美军还在清点珍珠港事件死亡人数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他的高级军事顾问们聚在了一起,一个雄心勃勃的反击计划已在酝酿——轰炸日本帝国的核心:东京。四个月后,1942年4月18日,16架美军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在神勇的队长吉米•杜立特的指挥下,单程飞向日本本土轰炸敌人的工厂、炼油厂和造船厂,然后逃到中国的非日占区。对罗斯福来说,这次突袭是一次鼓舞人心的胜利宣传,一剂治愈受伤国家的强力药膏。

本书搜集了世界上四大洲不同档案馆中许多从未发表过的资料,加上对幸存者的最新采访。《轰炸东京》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来讲述这段二战历史:一个惨痛的冒险故事,同时也对美国历史上这次大胆的军事行动进行重新审视,意义重大。

【媒体推荐】

詹姆斯•斯科特在《轰炸东京》一书中对杜立特突袭做了全新的讲述,而这次突袭是一招史无前例的、大胆的开局之棋,改写了太平洋战争的历史。斯科特的叙事,深度挖掘了新的档案资源,肯定会成为讲述杜立特突袭的历史权威。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推荐它,当然《轰炸东京》也是一个很棒的故事,一本非常好的读物。

——《太平洋上的考验——太平洋海战,1941—1942》作者:伊恩•托尔

资深海军历史学家詹姆斯•M•斯科特在他《轰炸东京》一书中生动地讲述了吉米•杜立特中校勇敢突袭的传奇故事,杜立特突袭无疑是二战中彪炳史册的一页。虽然之前有很多人都讲过这个故事,但它从来没有像这样被完整地讲述过。

——《华尔街日报》亚历山大•罗斯

历史学家詹姆斯•斯科特用首次披露的史料为1942年美国空袭东京及其后续事件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版本。虽然这个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斯科特的讲述方式是如此的扣人心弦,因此,无论是对二战研究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特里•哈特

作者简介:

詹姆斯·M.斯科特,前哈佛大学尼曼研究员,著有《下面的战争》和《攻击自由》。曾获得海军少将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现居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

目录:

序 幕

夏威夷已如瓮中之鳖。你们再最后享受一天和平的美梦吧!

——日本海军少将宇垣缠的日记,1941年12月6日

第一章

珍珠港遭遇空袭,这不是演习。

——美国海军电报,1941年12月7日

第二章

我们对敌人的回应——既然你已拔剑出鞘,你将死于此剑之下。

——参议员亚瑟•范登伯格,1941年12月8日

第三章

杜立特智勇双全。

——《纽约时报》,1927年9月23日

第四章

如果你有一架可用的飞机,用它去轰炸东京。

——阿兰•约翰逊,给罗斯福的综合电报

第五章

一段时间内我们一切都会顺心遂意,可以像章鱼铺展触手一样向四面八方扩张,但这段时间最长不会超过一年半。

——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1941年9月

第六章

日本对中国平民百姓犯下了残忍和不可饶恕的罪行,在中国,对日本人的仇恨需要几个世纪才能消除。

——战略情报局,1942年2月3日

第七章

我们相信上帝之手会帮助我们——正义、庄重和人道的一方。

——指挥官拉塞尔•伊利格,1942年4月3日

第八章

我们不要嫉妒敌人骄人的胜利,因为那只存在于他们的想象中和他们广播电台的电波中。

——《日本时报》,1942年2月8日

第九章

今天距珍珠港事件已经过去了四个月,而这四个月来的每一分钟局势都在恶化。

——布雷肯里奇•朗,1942年4月7日的日记

第十章

目前,太平洋舰队的行动由于保密需要未向你详细传达,但我们希望你会认为这些行动切实有效,很快你就会知道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发给温斯顿•丘吉尔的电文,1942年4月16日

第十一章

起飞后一切都很平静,直到我们靠近海岸线。

——7号机上的领航员,查尔斯•麦克卢尔

第十二章

东京既是我国的首都,也是神国的中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敌人空袭东京这样的事情发生。

——1942年2月8日舰长三和义勇的日记

第十三章

周六的事情表明:虽然到目前为止遭受了一系列的惨败,敌人仍然有胆量对我们的国家发动空袭。

——(日本)《每日新闻报》,1942年4月19日

第十四章

在战争中,早已有过成千上万次的突袭行动。而这次任务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在起飞的时候就知道,我们是回不来的。

——戴维•琼斯,5号轰炸机

第十五章

我们必须总是努力做到最好,这样到死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的一生过得充实而没有遗憾。

——比利•法罗写给母亲的信,日期不明

第十六章

当我们落到地面时,周围看起来就像是在亚利桑那州的某个地方。

——弗雷德•布雷默,1号轰炸机投弹手

第十七章

在那一天结束的时候,我有很多事情要感谢上帝。

——肯恩•雷迪,1942年4月18日的日记条目

第十八章

虽然还谈不上胜利,但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至少,我们已经开始战斗。

——《匹兹堡新闻》,1942年4月20日

第十九章

美国,请注意——你们派来的每一位飞行员都将被送进地狱。放心,绝对让你们有来无回。

——东京广播,1943年4月21日

第二十章

日本人时常将我暴打,拳打脚踢更是家常便饭,每天都在挨饿。

——乔治•巴尔,1946年5月12日

第二十一章

作为您勇敢的队员的父母,我们对您永远心存感激。

——埃德蒙•米勒先生和夫人的电报,1942年5月20日

第二十二章

除非亲眼所见,不然你很难想象日军的残暴。

——摘自神父路易斯•贝雷斯威尔的信件,1943年1月29日

第二十三章

我经历了92天炼狱般的折磨,任何言语都不足以描述我在精神和肉体上所承受的折磨。

——W•N•迪克森,曾被羁押在房桥监狱的俘虏,1945年8月31日

第二十四章

为了取得胜利,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轰炸日本那颗黑暗的心。

——《费城问询报》,1943年4月22日

第二十五章

在战争中,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战争,仅存的法律和习俗支配着交战国之间的关系。

——专栏作家欧内斯特•林德利,1943年9月23日

第二十六章

看起来这次美国轰炸机突然飞到我国上空,是罗斯福总统用来取悦美国国内不明真相民众的把戏。

——《大阪每日新闻》,1942年4月29日

第二十七章

我不想报复,我只想要和平。

——巴尔,1946年5月13日

后记

他们将永垂青史。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行政助理霍华德•派尔,1955年

文章试读:...

(查看全部试读)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