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迹三代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考古> 追迹三代

追迹三代

8.6

作者: 孙庆伟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5-6
页数: 577
定价: 12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震旦博雅书系
ISBN: 9787532575862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夏商周考古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夏商周考古在取得丰硕成果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依然分歧重重。该书围绕夏商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对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若干方面进行梳理。深入其中,可以了解当前面临的问题,明确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夏商周考古颇具意义。

孙庆伟编著的《追迹三代(精)》由十篇文章构成,以顾颉刚“古史辨”为开端,对夏、商、周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问题、代表性学者均有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作者秉持客观原则,“述而不论,点到为止”,不对各家观点的优劣进行评骘。

作者简介:

孙庆伟,江西上饶人。1988年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和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山西晋侯墓地、陕西周原和周公庙遗址的发掘,主讲过“历史文献”“早期玉器研究”“考古学通论”“《左传》与周代社会”等课程。出版《周代用玉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追迹三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等专著,并编著有《西周玉器》(震旦艺术博物馆,2005)、《战国玉器》(震旦艺术博物馆,2007)等图录。曾获评“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目录:

前言

壹 个性、时势和境遇——顾颉刚如何走上“古史辨”道路

一、个性

二、时势

三、境遇

四、余论——“最富于为学问而学问的趣味者”

贰 问禹为何物——顾颉刚的夏史研究

一、序言——徐旭生与顾颉刚的“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二、“古史辨”运动初期顾颉刚对夏代史的认识

三、从两部上古史讲义到《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四、《夏史三论》与《鲧禹的传说》

五、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夏代史考证

六、考古学:建设真实夏代史的唯一途径

叁 有心还是无意——李济汾河流域调查与夏文化探索

一、相关诸说

二、过程复原

三、夏文化探索的“史语所传统”

肆 考古学的春天——1977年“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的学术史解读

一、发起人安金槐

二、特邀报告人赵芝荃

三、“搅局者”邹衡

四、“裁判与舵手”夏鼐

伍 交锋——邹衡的夏商文化论争

一、引言:还是要向邹衡学习

二、“同室操戈”:邹衡与郑光(石加)的郑毫之争

三、西毫还是桐宫:偃师商城引发的争端

四、最后的声音:关于早期夏文化之争

五、回音:呼唤邹衡精神

陆 商从哪里来——先商文化探索历程

一、引言:从张光直与邹衡打赌说起

二、追寻殷商文化的源头:史语所同仁的集体行动

三、从辉县到二里头:商文化年代序列的确立

四、二里岗与二里头:早商文化与夏文化的纠结

五、“南关外期”与“南关外型”:一字之差的背后

六、先商文化探索的新高潮:豫东鲁西考古

七、先商文化探索的新征程:豫北冀南考古

柒 什么可以成为夏商分界的证据——夏商分界研究综述

一、缘起:韩维周的直觉与陈嘉祥的判断

二、纷争初起:二里头遗址与夏商分界

三、高潮:偃师商城与夏商分界

四、白热化:偃师商城小城与夏商分界

五、遭遇尴尬:郑州商城与夏商分界

六、症结:什么可以成为夏商分界的证据

捌 著史与分期——李济与邹衡的殷墟文化研究比较

一、李济的主旨:建筑“殷商新史”与“新中国上古史”

二、李济的途径:科学主义至上

三、从郑州到安阳:邹衡对殷商文化的初步分期

四、范式的确立:邹衡对殷墟文化的再分期

玖 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先周文化探索的早期阶段

一、徐旭生的陕西古迹调查

二、苏秉琦的斗鸡台发掘与瓦鬲研究

三、石璋如的关中考古调查与周都考察

四、“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的反思

拾 联裆鬲还是袋足鬲——先周文化探索的困境

一、丰镐考古的新时代与先周文化的初识

二、1979:先周文化探索的里程碑

三、1984:先周文化探索的大转折

四、邹衡的先周文化再研究

五、新生代的崛起——以刘军社、张天恩和雷兴山为例

后记

展开全文
热门标签:
暂无评论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