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热气腾腾的生命啊
2015-05-16
从没像期待《坦桑尼亚——那片蓝得要碎掉的天》那样,期待过一本书的出版,兴许是认识作者的缘故,透过书,大有一种重新认识身边人的新鲜感。
《坦桑尼亚》,最大的特点,没有“腰封”,没有“旅行界最新力作,XXX隆重推荐”,没有“自序他序”,甚至连作者的介绍都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真可谓“书如其人”,这就是可描,简单、知足、纯粹……就喜欢呆在一个安静的角落,画画,写字,轻轻告诉你一些可笑又可爱的遭遇,还有在路上的故事。
在读可描的书时,脑子里蹦出凯鲁亚克《在路上》中的话,他写道:“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有感觉有兴趣的人,因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
可描,就是这样的人,活得热气腾腾(难怪总见她大冷天穿很少呢),还选了热气腾腾的非洲作为旅行首站。
我花了几个晚上,看完《坦桑尼亚》,这是一口气可以看到底却又不舍得立刻看完的书,像吃到自己喜爱的美食,总是一点一点慢慢品尝。书的画风和文字,都是我喜欢的调调,不矫揉造作,不故作煽情,不时出现令人捧腹的“人在囧途”桥段,真实自然,就像书中可描到过的卡里亚库集市,“不为任何人改变,因为它贩卖着一个最宝贝的东西,叫作真实”。
跟着可描的脚踪,我梦里也去了趟非洲,从“阿鲁沙城”到“卡拉图”到“辛吉达”到“伊加林”到“达累斯萨拉姆”,一路风尘仆仆;深入非洲土著马赛人部落,与他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喝着啤酒看壮观的东非草原日落;前往自然保护区腹地,看大象、狮子、长颈鹿、野猪等各种“猛兽”在眼前晃过,亲眼目睹生物链的生存之争,各种没见过世面的兴奋、惊叹;住在红土地的小镇,下午到山里的咖啡厅要杯咖啡、吃个甜点,和镇长、老板等当地人唠唠家常,然后散步回家,平常得像个久居于此的人……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且最感动的,要数马赛部落的奇妙之旅。想象中的土著部落,脏乱差,未开化,蚊虫飞舞,恶臭连绵,人群凶猛……而在可描的笔下,却画出了非洲温情脉脉的一面。掀去物质匮乏的外皮,裸露着同为人之平等高贵的灵魂,一样的劳作,一样的哭笑,一样的活着、爱着、期待着……
大多数人,是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而可描,却真的走了很多路。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去往粗犷的非洲,这是怎样彪悍的一场旅行。我不能用简单的“热血”二字一以概之,虽然读完《坦桑尼亚》会突然有股莫名的冲动,收拾行李,甩甩马尾,大步出发,但是这本书超乎旅行本身所传达的诱惑,更确切地说,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向往:有智慧去生存,有勇气去改变,不断离开原地,不断更新生命,不断认识自己,哪怕有战兢、磕碰,哪怕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都没关系,重要的是用心经历。
它活泼地散发着生命的光,如东非草原上那条被阳光照得亮闪闪的河,流过了无生气的都市生活和疲乏身心,我仿佛还能闻到马赛部落刚挤出的羊奶香。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同样,人也不能活在同一天中。活着的是每一天,都是一场新的旅行,也是这世上从未走过的路。
若果我们能远行,我们就出发吧;若果我们尚不能行,那就找个周末的午后,坐在自家窗台,想象自己也坐在东非草原上,毕竟那一轮落日也是同一轮落日。翻开《坦桑尼亚》读读,合上书,第二天以一个新鲜的姿势起来,“在一个新鲜的地方,做一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