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境的只言片语
2011-09-07
奥威尔认为的末日是独裁者统治了世界,这个世界里强行禁书、信息被剥夺、真理被隐瞒、文化成为受制文化、人类受制于痛苦中。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则认为未来是一个这样的,再没有人愿意读书、失去禁书的理由、汪洋如海的信息中人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人类享乐导致失去自由。
18世纪后期,波士顿是政治激进主义的中心;19世纪中叶,纽约成为美国大熔炉;20世纪早期,芝加哥是美国工业发展的中心;到了20世纪后期,拉斯维加斯使娱乐成为美国文化精神核心。
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电视时代蒸蒸日上,这种转换以根本上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
这里不同意媒介即信息,而说媒介即隐喻,是因为信息是指明确的告知和具体的说明。而隐喻则表示隐蔽而有力的暗示、各自有不用的解读。
在芒福德的《技艺与文明》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从14世纪开始,钟表是怎样使人变成遵守时间的人,节约时间的人和现在拘役于时间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漠视日出日落和季节更替,因为在一个由分分秒秒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权威已经被取代了。
确定,芒福德指出的,自从钟表发明以来。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
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
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也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
观点一: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电视创造出来的知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
观点二:符号环境中得变化是缓慢地积累,突然达到临界点发生质的变化。
观点三:以电视为中心的认识论污染了大众交流和相关活动。
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
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精英的表达方式
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情感变成了迷信。
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地退步。
17世纪到19世纪末,印刷品几乎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消遣,公众事务是通过印刷品来组织和表达的,并且这种形式日益成为所有话语的模式,象征和衡量标准。
印刷机统治下地思想: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躲躲猫的世界:交通和通讯可以彼此脱离,空间不再是限制信息传播的障碍。
伪语境: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丧失活力之后文化的避难所。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
每天接触到了解到得信息,完全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
错误的“后视镜思维”:一种新媒介只是一种旧媒介的延伸和扩展。
There is no bi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There is no bisiness but show business
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超现实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
在美学上来说,就是达达主义。在哲学上说,就是虚无主义。在精神病学上来讲,就是精神分裂症。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或是地理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
------------约翰杜威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
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