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远不止是电视
2016-05-21
在一个娱乐至上的社会,不认识李易峰会遭到可怕的嘲笑,但是你没听过爱伦坡或者赫胥黎这没什么,反正大伙儿都不知道啊。可是为什么非要认识那么多娱乐明星呢?毕竟我的生活与他们毫无交集,也无需感激他们什么贡献。不过,你不了解娱乐名人,不了解新上映的电影,不了解重大新闻,你和朋友们聊什么好呢。可是——这些真的值得你花时间享受吗?
另一个可怕的现象,是人们在尝试让所有的事情都娱乐化,这简直像把所有菜肴都放孜然辣椒一样荒唐。上次,我们辅导员搞了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学会团结合作,可是开场就做什么“小鸡变凤凰”的游戏——一个幼稚无趣的游戏,大家却玩出了极好的氛围,这让我不寒而栗,而且困惑无比。在社团里,此类怪事更是屡见不鲜,甚至连自我介绍也要精心设计成紧张刺激的游戏,玩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像个滑稽的提线木偶。
我们上课的时候,期待老师有趣,胜过期待课程的含金量。我们看电影,看杂志图片,看破碎的网络信息,却很难再消化系统的文字知识体系。某些值得严肃对待的事物,渐渐的渗入了娱乐的气息,是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乐了,学海无涯也不必再用苦做舟,甚至,我们边玩手机边听课也可以学的又好又开心。我却悲哀地感到自己再也找不到高中三年那绝对的专注与安宁了。端着红酒靠着沙发在电视前看通俗的传教直播,终究不能取代走进以神为尺度的教堂里进行虔诚跪拜忏悔。继宗教改革的“上帝之死”后(中国倒是省了这一步),我们迎来了最甜美的娱乐至死。
可是娱乐至死有什么不好呢?人生来难道是来受苦的而不是来享乐的吗?
人类可以与黑暗作斗争,永不妥协,但是如何与娱乐作斗争呢?它深深扎根于我们最原始的欲望……
就让网络信息肢解我们那枯燥深邃没有尽头的冥想吧,就让我们看完凶杀新闻后带着新鲜感去分享给伙伴吧,就让肥皂剧,社交软件还有电脑游戏像鸦片一样陪我们度过虚无吧,挥霍时间,挥霍健康,甚至腾出大脑——还有那漫无目的的消费,那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正在用各种形式的美丽的广告大肆鼓励——所以何不放纵你的欲望,买最贵的手机相机,坐最舒适的高档飞机,期待最豪华的房子和汽车,还有化妆,护肤,逛街,盲目旅行,怀着伟大的愿望去吃遍世界美味……不停工作,换来不停娱乐,灵魂正在变得史无前例的勤奋!
人类还应该再有什么多余的企盼吗?
写到最后,发现自己比波兹曼悲观了太多太多了,波兹曼只批评了一下电视文化——当然他没来得及看看智能手机与互联网。不过波兹曼始终相信人类会在全新的世界里最终找到一种平衡,希望不是类似《美丽新世界》里描绘的那样的平衡……
看书时,室友看完剧跑过来问:“咦,你在看什么呀?好深奥的样子。”不知为何,忽然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恐惧。
“一本课外书而已。”我用尽量不重要的口气回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