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新娘》
2010-10-01
小笔记:
“我们要深入到人与社会的特性中去发现一个世界秩序的轮廓,否则我们就只能像洪水中漂浮的垃圾,在短命的时尚和昙花一现的思想中难逃灭顶之灾。”
“改变人情绪的魔力,不是在任何机械装置里。唯有用批判的视野,才能够减轻机械装置的自动作用,不让它畅行无阻。”
“乔治奥威尔《1984》之类的书之所以误导读者,那是因为它们把目前业已存在的情况投射到将来。他们干扰人的注意力,使人们看不见目前的现实。同理,说安东尼斯坦顿的《科学是头奶牛》之类的书骗人,因为他们提供的是娱乐而不是洞见。于是,它们把科学的责任记到了社会的账本上。《生活》杂志认为推广这本书很合适,原因就在这里。”(这个评价太毒辣了。)
“……诸如此类的广告不仅表现了性与人的分离,表现了性与人体这个统一体的分离——而且广告还鼓励这样的趋势。这种惹眼但并非特别色情的魅力是广告赋予的,这就是一种自恋麻木性。服装店模特清冷、夸张的早做姿态暗示的,是激烈竞争的展示活动,而不是自如的性感表演。外表了不起的女郎的猫步和体态好像在说,她把自己看成是精致的物体,而不是觉得自己像一个人。”
“到了工业时代,开机器的人就更加像他们开的机器了。”
“既然从众是成功的标志和报偿,那就千方百计向别人看齐吧。”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事实:教育既是社会升迁的机器或社会流动的动力,又是一套很粗糙的设备,其‘产品’常常思想狭隘,有时甚至是不可救药。学生之所以接受教育,唯一的理由是教育能够把他们与经济和官僚体制更加有效地联系起来;可是他们最美好的年华与能力变成了自我奴役的手段。他们抓住教育机会的目的,是希望和别人一样有财力。”
P.S.
出版信息被图书馆的标贴贴住了。这个版出现了一个低级失误: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