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书透漏的东东
2006-10-10
LAUREN WEISBERGER,绝不仅仅是此书序言中“初出茅庐的小说家”那么简单,在撰写此书之前,她是全球最有影响力时尚杂志《Vogue》美国版的总编辑 Anna Wintour的助理。而此本小说描写的则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学生 Andrea Sachs获得了一份在顶尖时尚杂志《Runway》为堪称暴君神经质总编辑Miranda Priestly担任初级助理的工作,以及在此后一年不到岁月中见到以及发生的事情。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了这本书的奥妙所在了?我可什么都没有说过,这只是一本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对于时尚产业的fans来说,我并不推荐你阅读此书。无论是书名还是作者的身份都很容易让你产生错觉,让你以为这是一本时尚产业内行人通过小说来介绍奢侈品品牌的书籍。事实上,在这本书中,你几乎见不到太多你耳熟能详的超级品牌——当然这要归功于译者多此一举的翻译,将这些品牌全部翻译成了中文还没有保留原始品牌名——对此我只能当作是译者对于读者的一次考验,考验你对于那些时尚品牌的熟悉程度,事实上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的确是在测试自己究竟能够将其中的多少品牌还原成它们的英文的原始模样。
抛开翻译的问题,这不是一本介绍时尚尤其是服装产业的书籍,看完这本书不会让你对于这个行业多出多少认识,至多是让你更多的从一个时尚传媒暴君的身上认识到这个行业的一些真实面貌——真实的往往不是美丽的,是的,这本书会打破很多人对于时尚产业虚幻的美丽泡影。
书中涉及到了许多人物,由穿Prada的女魔头,Runway的总编辑Miranda Priestly,到主人公身边的许多同事,时尚品牌的从业人员,再到曼哈顿城中的普通一员,形形色色,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整个时尚文化权力体系下的奴隶。没错,在这个时尚无所不在,In、Out主导一切的时代,那些通过服装通过时尚杂志告诉我们接下来将要流行着什么的人们,通过操纵着时尚流行世界的文化符号的界定权力在统治着我们,我们要么按照他们的意愿去In,要么就被归类为Out一族。而在这个金字塔的体系中,每一个人都一方面对于底下的表示着歧视,鄙视她们的穿着,鄙视她们的品味,鄙视她们一切可以鄙视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又对高于我们的人顶礼膜拜,竭力讨好,视她们对于自身品味的评价为人生的终极评价——无论是曼哈顿的普通打工族,还是女模头 Miranda Priestly都是如此,唯一不同的只是鄙视和崇拜的对象而已。
就像Miranda Priestly每年多次规律性的直接从厂商那么购买最新季的时装,少数穿上一两次,绝大多数不过是换季的时候直接扔进垃圾桶,这个金字塔体系中的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追逐着所谓的流行,追逐着那些不断变幻的文化符号,可是到头来,不过是将今日的流行扔进垃圾桶,再将垃圾桶里的旧物改头换面一下再次当作流行,一切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毫不真实。
所以,书中的女主角Andrea Sachs,在意外获得去巴黎参加时装展的履行过程中,在很快就干满一年可以获得女魔头一纸推荐信从此进入其最想去的《纽约客》的紧要当口,终于在继续服务和回美国看望车祸好友的两难选择中认清楚了其中的一切虚幻,并且跳了出来。
书的最后,Andrea Sachs开始为一本少女读物写小说,从此一切与时尚毫无关系。不知读完此书的你,是否也会如此毅然决然地与所谓时尚流行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