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奢侈的是你瞬间的动情
2011-06-08
日本地震核辐射产生后,国内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盐荒子孙”让“盐”瞬间变成了货架上“奢侈品”;对于前不久洞庭湖和鄱阳湖遭受大旱现在又饱受洪涝之苦的渔民来说“阳光”又成为心头的“奢侈品”;新安江遭苯酚污染后这两天杭州的媒体又很可能让“水”变成了可以囤积的“奢侈品”……奢侈品从来都离我们很近,条件一转换,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奢侈态度》里,专栏作家王迩淞谈的“奢侈品”不一定都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但切入的视角却往往是从生活肌肤内里开始延伸,给人打开另一片洞天。
从佩戴眼镜的经历他洞察出手工定制镜架商店给予人的体贴感,是源自对细节的观照。13岁还在读小学的小女儿最崇拜的偶像居然是Dior首席设计师,背后折射的是法国教育对待时尚思想的自由与开放。《雪国》里“穿过长长的国境隧道就是雪国了”这句意境悠远的开头,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有意思的“沿途衰落”经济现象。台湾街头专门惦记老普洱、LV箱、GUCCI金属制品的“品位贼”之所以能够得手,是因为国际奢侈品牌为了不扰人清梦而没有安装防盗警报器……可以说,在作者的一连串行文“走神”中,奢侈品所牵系的各个剖面逐渐裸露出来,它可能是炒股的技术工具K线,可能是日本的年度汉字,可能是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还可能是女儿干妈的一条购物短信……
但何为奢侈品,通读全书,作者显然不愿意给予其一个粗暴的定义,答案隐藏在故事里。
“在巴黎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村庄里,住着一位75岁的乡下老太太,她独自一人过着种菜养马的生活,然而每年时装发布季前夕,她都会接到香奈儿(CHANEL)公司派专人送来的布料,请她为高级定制礼服制作织带。”
“终日优哉游哉穿行于巴黎大街小巷的和善老头马萨罗手里总是拎着个极其普通的塑料袋,在这个不起眼的塑料袋里,就放着他为香奈儿制作的新款样鞋。每到各季时装发布会前的设计阶段,他就要天天这样,从自己的鞋店走到香奈儿公司,去向设计师交活。这条固定的线路他已经走了将近50年。”
对于仍然热衷于以Quantity(数量)而不是以Quality(质量)取胜,仍然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大多数中国品牌而言,让一位孤独的老人和一个小店的店长担此重任,这显然是件很难想象和接受的事情。
当我们感叹新买来的鞋子总不合脚的时候,小时候母亲挑灯用手工纳的千层底鞋便成为记忆里的温暖。在那一针一线里,饱含的是人灌注于物的情感。而这种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与这种情感认同,便是那些奢侈品牌得以价值永续的基石。
如果时间凑巧,在奢侈品云集的万象城,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句广告语:真正奢侈的是你瞬间的动情。这仿佛也是这个一幢房子或一辆车子能决定一段感情寿命,一对模范明星夫妻突然传出婚变,人们就纷纷表示不相信爱情的时代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