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的好故事,不全面的观察角度
2015-08-31
前段时间,正在竞选总统的希拉里在谈论自己的经济政策时说"focus on long-term growth over short-term gains and assure stock markets ’work for everyday investors, not just high-frequency traders‘" ,除此之外,在45分钟的演讲里,她反复多次提及高频交易,把它当作是不公平的代表和短视的典型。高频交易本来是金融这个无比庞大的行业中一个不太主流的细小分支,现如今家喻户晓,连总统候选人也要拿它开头,我猜,这都是拜麦克路易斯的这本书所赐。
作为身在芝加哥的一名quant developer,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和我谈论过这本了,其中有褒有贬,但是没人会否认这本的可读性。就像是每一本迈克路易斯的书,讲故事的水平是极好的。众多的人物与线头,不断的故事推进,把故事讲得很有条理,轻重缓急拿捏得当,很有章法。即使不用太多的笔墨,也能显明地描绘人物和性格,鲜活人物跃然纸上。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Bridgewater的基金经理Ray Dalio在推荐书单时曾说,“麦克路易斯写的每一本书”。我想作者讲故事的技巧功不可没。
几年之前作者写的《大空头(big short)》谈论的是金融危机中最核心的武器Credit Default Swap,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这次谈的内容其实要简单很多,更快的金融交易系统,快到以微秒为计量单位。而书中的核心故事,就是一个交易员发现这种超高速的交易系统,不仅没有给投资者带来真正的好处,反而是让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处于不利地位,而被高频交易员宰割,于是他逐渐开始与这种不公平做斗争,并且创立了新的公平的交易所,IEX。同时辅以两个分支故事,开凿隧道铺设光线来降低下单延时的芝加哥交易公司,和被高盛起诉偷窃公司信息的俄罗斯技术天才。
问题在于,这次麦克路易斯立场鲜明的发对高频交易,那这玩意真有那么坏吗?我作为不做高频交易的业内人士,说说我的看法。高频交易是一类统称,大概持有期限不超过一分钟的都可以叫做高频交易,但是这个多快才算是高频,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认为高频有他很具有建设意义的积极一面。
首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流动性。流动性在金融市场是至为重要的。说简单一点,投资者A造成想卖股票,可是没有人买,投资者B想在下午买股票,没人想卖,这样的时间差,影响来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也就降低来效率。当有人站出来,早晨买入A的股票,在下午卖给B,并从中赚取合理差价,这就解决了时间不匹配的问题,这种人在股市成为做市商(market maker)。就像银行给我们换外汇有买入价和卖出价,这个差价就是他为消除外汇买卖双方时间差和地域差得到的报酬。同时这些交易商也承担了风险,万一在持有期间有重要新闻影响股票价格怎么办呢?那么这里有个,通过试探大单价格,来反向拉高或者压低成交价格,是否不公平的问题。这点似乎作者最着重笔墨讨论的。我认为这里没有啥不可以。为了能获得这样的机会,以芝加哥“要塞”为代表的交易公司,要花重金购买散户券商的交易执行权,也是这个道理,这样实际上压低了像TD,Etrade等公司的交易成本,我们才能看到散户炒股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
再次,通过套利交易(arbitrage)来实现同一个东西在不同市场的价格是一样的。现实生活中,美国货在美国卖的很便宜,在中国卖得很贵不少,那么就会有海淘和代购这样的人出现。在金融市场上,同一个金融产品,不管是股票,ETF,还是期权,期货,在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相同都价格,否则就有套利机会。举个例子,上证50指数包含50只股票,如果50只股票都价格都长了,那么对应都股指期货和ETF应该相应都上涨,否则就可以通过买入ETF并卖出股票来实现套利。而这种价格都不一致之所以在现实中很少出现,就是用足够多人用足够快的方法将这种不同消灭。如果这种价格的不同长期存在是不公平的,就像一张10元钞票和两张5元钞票应该买到同样东西一样,单独分别购买50只股票买的价格比相应绑在一起的ETF的价格要高,凭啥呢?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就在于,无论是做市还是套利,把时间差从1分钟下降到1秒钟,再下降到1微秒,是不是这有意义呢?是不是对于天才和资源的一种浪费呢?我对此没有很好的答案,因为我认为很难由人为去定义一个标准,来确定降低到多短时间就是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