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注我”:冯唐对《通鉴》组织学的重构
2015-08-17
读书摘录与个人体会,如有侵权,告之即删改。
(一)审计重要
齐威王表面不问朝政,暗中调查官员业绩操守,整饬朝纲。
利用审计,可实现对整个公司流程的监督和掌控。注意三点:
(1)审计系统要精干独立,不能变成私相授受的工具;
(2)审计报告与部门报告之间的差别往往是问题所在,应特别重视;
(3)审计结果服务于治理,仅仅出了审计报告意义不大。
(二)总裁首务:制定和维护规矩(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
总裁首先要立下规矩(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
创造规则和秩序,而后让大家遵守之,简言之,制定和维护规矩。正如罗伯特·达尔对影响力的分层。
领导要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国外企业一般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国内大企业如同古代,搭班子、带队伍、定战略。
(三)德先于才:选择和培养接班人
选择接班人的三个阶段:有选项(可供挑选的接班人);会选(德先于才,最好德才兼备,培养方案对症下药);培养(要有耐心)。
注意,此处的“才”,不是老好人、备胎、圣母心,而是“知轻重、知分利、知进退”。
(四)古今帝师:用师者王,找好顾问
顾问需要提醒领导决策的偏差,防止领导走入歧途;提醒领导的权责范围,不要用力不当,越俎代庖,过分关注细节。
(五)古今名将:育下
下属的一把手的特征:能干,冒险,贪婪,偏执,嚣张。要人尽其才。
(六)鼓励异见
领导自我感觉良好,喜欢听表扬奉承,不利于组织内部的进取。
管理和决策要“绝情”,不能让情绪影响了判断,有时为了遏制不可摆脱的情绪,还需要矫枉过正;有句话说,越是对(智商)高层次的人,越是不需要考虑其内心感受,就是因为这些人更看重实利,而非“虚”的尊严。为了保证正确决策,应该允许甚至鼓励不同意见的存在。
有点玄学色彩的告诫是,当你觉得一切都顺利时,危机往往开始严重了。
(七)奇才难用
奇才难遇,也难用,往往有更强的个人特色,如贪婪、忘恩负义、嗜杀、刻薄等,重用的话往往对现有体系造成重大冲击;需要有掌握权力的伯乐和良好的时机,即使如此,奇才也常不得善终。
(八)不与众谋
变革就会触动旧有势力,有失败的风险。常人不喜欢变化,至多愿意坐享其成。因此,要想有更多机会,就要争取变化,从中寻找机遇;思变就需要战略,决不可谋于众人,但在坚决执行的同时,要做好沟通,要切实的变化,“不作怪”。
(九)业绩至上
提升团队效率的重要方法是打散旧有价值观,让所有人都有近似平等的晋升机会。
(十)唯信难树
打击首恶,施惠于民,千金买骨。
(十一)以贤为宝
以人为本,无需赘言。
(十二)从长计议
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关键技术开发。
笔谈客曰:任何规则、战略都建立在当时的环境中,因此,具体知识、决策不能迁移,抱着历史对照现实作出的决策往往水土不服,但对人性的认知和方法论可以迁移,“读史使人明智”的“智”即在于此。
冯唐以《通鉴》为引子,以“《六经》注我”的方式,解读现代企业管理、组织建设的一些侧面,重构了《通鉴》组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