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自媒体时代(即当下)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书。作为当代人,如果还不能将平台的打造和自身品牌的树立当做一件稀疏平常的事,必定out于时代。
书中梳理了很多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可供直接在实践中使用的经验,阐述了一些"到了嘴边又说不出来的话"(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未能自己总结出来的),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要树立一个观点:通过借助平台(微信、微博、豆瓣、网站、博客等)扩大自身影响力是大势所趋。不论你是有商品产品,还是开发出一套可行的程序,或是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要想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就必须懂得营销,懂得通过平台来获得认可,在获得认可后建立起自身品牌,通过品牌来赢得话语权、销量、权威性、成就感等。
第一,关于成功方程式?
成功方程式=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A)+一个有效的平台((B)
A=(你的程序软件,科技成果)B= (集团大型学术讨论会,学科顶尖会议,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
A=(我的文学作品,手绘作品,音乐作品) B= (网站、豆瓣等)
总之,由于当今时代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人们的注意力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难吸引;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平台来推广自己的成果,即使“酒再香”,别人也会在一分钟的好奇后转身离开,而更可怕的现实是:人们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存在失败可能”的事,当下人们太浮躁,竞争压力太大,注意力难以被吸引。
第二,关于认真构建和培育你的平台的好处?
1、平台提供知名度。平台本身就暗喻舞台之意,站在舞台上你就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能使你被更多人看见。这一点在我们这个喧嚣的世界极其重要。
2、平台提供放大效应。
3、平台提供链接。比如你在世界级核心期刊上发出一篇论文,可能被引用的概率就会增加。这样,你的论文在无形之中因为占了这个核心期刊的平台,而得到更多的链接,转载到更多的期刊、网站。同理,如果在一个点击率高的网站发了一篇作品,或者参加了一个权威活动得到奖励,都会使更多的人了解你的作品。且在微信、微博时代,一旦被认可,传播效益是次方式增长。
第三,如何一鸣惊人?
1、一个令人难忘的名字。
① 概述内容《马克吐温自传》
② 许下承诺《四小时:快速减肥指南》
③ 激发兴趣《某某的秘密、你需要了解的什么》
④ 确认需求(《无所畏惧:想想生活中没有恐惧》、《天才成功学》)
2、一个好的包装。
① 符合受众需求(有些喜欢简约,有些喜欢多元素,要针对需求)
② 留意畅销榜单(科研论文要做调研报告摸清前人成果,文学作品要看畅销书知晓流行趋势)
3、保持志存高远,不放弃。
① 设想成功的可能性
② 写下自己的而梦想
③ 罗列必须兑现的事情
④ 明确实现目标的时间
4、建立品牌工具
① 电子邮件地址(可根据需要附单位、职称、研究领域;或者博客、微博、网站等地址)
② 社交平台拥有统一的头像,融入自己的主体元素。(可识别性增强,容易建立起品牌)
③ 保证所有成果(论文、文学作品)的质量。(不需要贪多)
5、自我形象代言
① 穿着得体
② 直视镜头
③ 笑容满面
④ 精修照片
⑤ 精挑细选
我想,还有一点,“创意”是最大的吸引力。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也是你能够借助平台建立品牌后的核心竞争力!
-
一本脑补的书,慢慢看懂某个人
2016-05-25
这是一本脑洞大开的书,作为文艺份远超理性思维的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开始理解理工男为何总是会在你兴高采烈分享观点时驳斥你其中某个信息点的真实性;或是在你需要帮助时只采取教你怎么解决问题而坚决不采取同情的办法的原因。
一些引发我思考的:
1、取舍思维,理工科思维的起源。tradeoff(牺牲一个,换取一个)
“tradeoff”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事情是“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所谓“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情况下兴一利必生一弊,而利弊都不是无限大的。可是文人思维仍然停留在有点好东西就高兴得不得了的时代,习惯于无限夸大自己的情感。
(ps:文科思维更多是从主观上去感受事物,带有很强的倾向性,价值观中认为好的东西,会极力被渲染、包装得更好;而价值观中认为差的东西,却会被无底线践踏。
理工科思维的出发点就是中立、客观的,不带有色眼镜,也没有像文科思维那样的想象力。而客观中立就势必造成“有利有弊”,会看到事物的两面,而不是只针对’喜欢‘或’讨厌‘的某一面。)
2、文人思维天生喜爱耸人听闻的消息,这会刺激他们的神经;理工科思维一切以客观事实、调查数据为基础,喜欢用数据说话。
(ps:文科思维的人一般会选择文字、创意、写作等工作,他们需要的是新鲜的事物,刺激的观点,耳目一新的创意,而不论是否真实存在或符合客观。求虚,想象力的思维路径。比如这本书,就很吸引我,第一次,一字一句的阅读并记录!
理工科的人一般从事研究、分析、数据统计等工作,他们需要的是客观事实,他们认可的是权威性、被普遍认可或有说服力的观点。求实,经得起验证、批判性的思维路径。)
3、给观众想要的东西,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
ps:从市场的观点来说,提供服务一定要以满足需求为基础,哪有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4、“回音室效应”:当我们有权力选择接受什么观点、接受什么喜好、接受什么服务时,最终就俄国是人人都只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甚至只跟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形成“回音室效应”,导致人们的观点变得越来越极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敢于接受新信息、新观点,而不是一层不变的固执己见。)
5、“损失厌恶”“:一个测试:”一批工人,第一组被告知:如果你们能完成本周生产任务,将获得80元奖金;第二组被告知,本周你们有80元奖金,但是如果生产任务完不成,就会失去这笔奖金。“最终结果,第二组完成情况明显更好。原因:人在说”损失“这个词的时候,大脑中的”杏仁核“(amygdala)兴奋,产生了负面情绪。 现实生活中,如果向你介绍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同时告诉你一条他的优点(踏实、有能力)和一条他的缺点(头大),你更容易用缺点去记住这个人。(赞同!)你曾多次帮助一个人,但某一次没有帮,他就会记住你的拒绝。(反过来,我们对别人的拒绝也一样。)
6、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是否理解概率,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开化”程度。
第一,随机。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比如“中彩票”。偶然的错误不值得深究,成绩也不值得深究。
第二,误差。承认误差真实存在,不要太看重这些小概率的误差。
第三,赌徒谬误。“赌博输了很多次,下一次就该赢了”。其实,每次是完全独立的随机事件。
第四,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时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
7、“合理性”和“可能性”。增加细节也许可以增加合理性,但是一定会减少可能性。(概率论常识:A、B同时成立的概率是低于A成立概率的。)
8、很多新作品是旧作品的重新组合。TV tropes 对各种流行电影、电视剧、动画、小说和游戏中出现的所有剧情进行分析列举、编号。但庖丁解牛到了一定程度,看电视剧就只会看到一堆库函数。
9、健康经济学。人们会理性分析风险后,以小概率的冒险换取他认为更大的利益。比如,妓女不用套不是不知道她的危害,而是评估后,患艾滋病概率远不及她换得的可治疗艾滋病的利润。
10、核电站能出什么大事?核电站出事的比例比交通事故小得多,波及的人(按切尔诺贝利4000人来计算)也远没有想象的大。癌症本身也有一定的发病率,不能一味归于核辐射。看待问题要辨证、全面,而不是偏执。
11、格拉德维尔说,一般有创造性的人物,都要有特立独行(disagrreeableness)的气质: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他们根本不追求别人的喜欢。
12、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