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为了有天要死才诞生在这个世界
2010-07-21
《180°以外》我读了起码3遍。
本来还为自己独占这么一个有才情有胆识的姑娘沾沾自喜,进了这页才发现喜欢这女孩的人竟那么多。也对,好姑娘大家都喜欢。
80年出生的人们今年30要迈开奔4的步伐了,想到这儿就有种跳开了喧嚣的“80生人”长篇大论的大锅进而有尘嚣落定改朝换代之感。90生人的自尊心使然以及郭小四同学的带头示范作用,对80后写手们很不抱好感。所以初遇瑶瑶的惊喜和折服加倍。很自然地流露出对老三峡消失的忧患,一种对历史的责任感是我浅薄的人生之前未曾感受的;农人之死又是一种对行者不刻意的记录,让从未独自踏上陌生之境的读者在残酷间竟嗅到了浪漫;吴哥窟那块说不出的动人,换个人写不一定有此境界,这女孩的文字功底相当了得(插花:今年高考,仗着自己好歹在瑶瑶这儿和吴哥窟打过照面,愣把人印度教圣地掰成佛教圣地)。
这本书和一个我不认可为朋友的女孩分享过。她在我眼里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老师爱家长疼的优等生,去年竟飞去了远在珠海的暨南大学,而我原地待命高复一年。电话中她交代今夏计划,目的地一栏有凤凰舟山西塘乌镇,而我在夜里2点苦滚草席思索人生的意义大母题。
记得当时是有什么契机才狠下心把瑶瑶介绍给第三人的她,看后她感慨颇深连带对我崇拜有加。我以一副“迟早有一天老娘也会办到”的口气向她啰嗦了些人生啊自由啊意义啊漂泊啊寻找啊之类的字眼,现在却一事无成地朝天躺着责怪自己竟是这样一个看到浙工商的志愿者做着低碳的问卷慌忙别开头去绕道走开的自卑又阴暗,灵魂快要失去脉动失去水分的人,更别谈鼓起远行的勇气and do something meaningful。“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青春”是个人人羡慕的词而“年轻”更多时候是一种嘲讽。我本能地拒绝和冲动单蠢无知划开界线,谁曾想无意间把青春也隔在了门外。
没有那种IQ200的早慧资本,过早地给自己安上MS资深的“稳重”恐怕只是提早一步迈进成年人(啊已经成年两年了拜托)没有生命迹象的臭泥潭。还是该出走,去看外面的世界,碰回身心皆是的一身伤来,到时再来回答自己我的一生这样度过够不够。
套句一个破日本乐队的歌词:我们不是为了有天要死才诞生在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