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童年记忆的自然考
2010-03-29
记得识字后,我的启蒙书就是安徒生和格林大叔的童年必读书目,而这些书在我上小学后貌似就不看了,可能源于它们和现实世界有太大的距离,看多了小公主般梦幻理想化的故事后,怎么看现实生活里都没有华丽的晚装、帅气的王子(是不是有点早熟),难免失望。仔细回想一下,一年级后貌似就只看教科书了,顶多偶尔翻翻小学作文集,虽然那时对小动物们开始好奇、喜爱,但一直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科普书,只能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了----------例如玩螳螂,童年很快就如光年般一闪而过了。
直到上大学读文科,更是和理工出身的科学知识八竿子打不着,连数学也退化到加减乘除的阶段,而天生强烈的求知欲作祟,喜欢买书的我也不时关注科普书籍,但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市面上的科普书籍,不是太高深,像我放置了1年却仅翻了10页的《时间简史》,就是专为儿童设计的科普入门书,而百科全书对我而言还是过于教科书。
好吧,貌似铺垫太长了点,但我觉得此书是填补我童年记忆的自然考,书中提及的粉红色河马汗、网络神马的前世今生、揭开假玫瑰的面纱等等,都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心情,以至于在阅读中不由自主的偷笑,而此书的四个作者是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研究动植物的科班出身让故事蕴含科学的闪光,加上轻松诙谐的文字,使我有时会忘记这是本科普书,像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情人节葡萄》,让我对葡萄另眼相看,我更愿意将它看成是关于植物的小散文。
在此书很快被我拿下后,我有种念头,就是等有了小孩,我要捧着此书读给他听,让他听听这些关于动物、植物的奇妙旅程,而早已过了孩提时代的人们阅读此书也能发现看世界的一种新视角。(其实在外国也有这样一些好玩的科普书,只是中国大陆引进得较少)
最后,稍微夸张的说一句,这种用诗意的写法呈现理性的科普知识,让我对中国科普类书籍重获信心,因为我觉得搞研究可以很严肃,但如果可以亲民一点,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会更广一些,而这样又何乐而不为呢。
ps再多嘴的说句,近年小说、励志类书籍大受欢迎,不是说那些书不好,但看书如饮食,均匀搭配最健康,而我认为能带着无功利的心情读书是很好的境界。如果说到此书的小瑕疵,可能就是书籍装帧可以再精致一点,有些字体再小些可能更好,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了,其实此书的内容已经足以掩盖这小小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