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生孩子,我去她家探望,刚好遇见她姑姑。姑姑一见我便说:“半年没见,越来越漂亮了。”从来跟漂亮不沾边的我只当客气话,笑而不语。不久在街上遇到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她见我,像半夜见到鬼的:“女大18变啊,可是你丫的至少也28了啊,怎么没人老珠黄,却越来越漂亮了?”恭维的话听多了,我怕变成事实,于是赶紧回家照镜子,看看她们说的“变漂亮了”是什么回事。
左看右看,发现鼻子还是鼻子,眼睛还是眼睛,只是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双目无神,无精打采。镜子中的这个我,皮肤光滑,面泛光泽,神清气爽。
没有用十全大补汤,也没有用贵得吓死人的面膜护肤品化妆品,这一年来,我唯一做了的事就是健身。风和日丽的时候去山上跑步,天阴下雨冷风吹的时候在家随时随地轻健身。
我从来不去健身房,也没有购置跑步机在家里,那些随时随地可以练的动作无非是深蹲、高抬腿、靠墙蹲、开合跳、原地摆臂快速跑、平板撑……
而在我接触医学教授麦克尔·莫斯利(Dr.Michael Mosley)和著名体育专家佩塔·比(Peta Bee)合著的《轻健身》这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随时随地做这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原来早早已有人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去证明过:适合大众的科学的简易的能达到健身减肥效果的。
《轻健身》概念植根于HIIT方法,被提出的最初目的是改善心血管系统,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后被麦克尔·莫斯利(Dr.Michael Mosley)在这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想要达到健身效果、减肥塑身、和没有时间锻炼的人。轻健身最大的优势是高效快速,每周只需2天,每天5分钟便可获得健身的种种益处。
看到这里,有没有一秒进传销窝点、一秒被微商的感觉?当时的我也是这种反应的:“随时随地,时间短,不用器材,还能效果显著,这不是传销,是什么?
读这书的我是带着不被洗脑,有点戒备的心理的。
①这是一套有科学根据的健身方法。
首先来说作者。麦克尔·莫斯利(Dr.Michael Mosley)博士是一位执业医师,从医生的专业角度来看,他更加懂得掌握运动与身体之间的平衡,以免发生运动过度或者运动不当给身体造成损伤;佩塔·比(Peta Bee)则是一位从事体育事业20多年的老专家,她对健身的各种动作指导更具专业性。
大多数人以为健身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无外乎就是跑跑跳跳,根本就不需要旁人指导。运动完后发现小腿反而粗了,肌肉拉伤了,越跑反而越胖了,膝盖受伤了,练瑜伽的伤到筋骨了……于是这些人大放阙词:运动没有好处,运动只会让我受伤!却不肯去读一读跑步教程《跑步,该怎么跑》一书,好好纠正自己错误姿势。
轻健身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科学研究数据。在书中可以看到每个理念的提出都是科学家和无数实验志愿者亲身进行的。像运动可以长寿中,“我们回顾了22项独立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来自欧洲、北美、东亚和大洋洲等地区的近100万人,结果发现,如果一个电视迷能离开沙发,每周进行大约2.5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跑步、游泳,那么死亡风险预期可以降低约19%”;
运动有益大脑中,“伊利诺伊大学做了一项研究,将59名健康但不爱活动的志愿者(60~79岁)随机分组成分两组:其中一组进行有氧运动,另一组进行塑身与拉伸运动,坚持6个月。训练前后分别扫描测量志愿者的大脑容积。结果非常有趣:有氧运动小组的志愿者脑容量显著增加,而塑身与拉伸小组的志愿者的脑容量没有明显变化”。
像坚持跑步的比非跑步者寿命长4年,运动后反而增加了脂肪,运动跟心脏疾病的关系等等,都建立在科学研究数据上,而非一句话敷衍了事。
②轻健身的优势:高效、快速
20世纪末,有氧运动的全盛时期,大多数观点是“较低强度的长期运动可以燃烧更多脂肪”,所以大多数为减肥设计的是状态稳定的中强度并且要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的运动,但却没什么效果。
时间长,频率高,效果不明显。这大概是越来越多人以没时间而放弃运动的一个很好的借口。
吴阶平说: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达芬奇说: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泰戈尔说: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以长久静坐办公为主的现代,不运动更加不行。先不说身体其他疾病,电脑前的你,动动你的脖子,伸展一下你的胳膊,试试看脖子和胳膊有没有酸痛感?
麦克尔·莫斯利(Dr.Michael Mosley)博士轻健身试验时,选择的HIIT轻健身方式是:每次3轮20秒的高强度运动,每周3次,坚持4周。4周后麦克尔·莫斯利(Dr.Michael Mosley)博士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提升了25%,从肯定会成为一名糖尿病人成为一名有患糖尿病风险的人,并且这个风险随着他的轻健身降低了。
轻健身强调的是高强度,短时间。而运动强度是减肥的关键。
为了更好解释运动强度的能量消耗,我从网上找了André画的对比图:
阴影部分代表在匀速运动赛的能量消耗
-
听说你成功地把你的生意做破产了
2016-09-17
我大学专修的是电子商务专业,那时候面对的是一群热血沸腾、如传销般热情似火的同学们,他们从大学一开始就各处奔走,努力为自己的电商项目奔走效劳,俨然一副商业精英的模样。
后来这些精英们成功了,逐渐把项目做成了自己的生意,做起了老板,赚过了很多钱。然后不知怎地,在近两年却因为生意做大了,反而亏本了,甚至破产了。
班级讨论群里,大家纷纷跑出来谈论失败原因,希望吸取教训,以免下一次重蹈覆辙。
但是谈论来谈论去,大家都觉得是自己现在的货源越来越不好找,手头上的资金周转不过来。
例如生意做成了,可是货款总是收不回来;
例如自己的产品价格已经低于市场价格了,可是销量总是不尽人意;
例如从会计的报告来看,生意是赚钱的,可是年底结账才发现原来亏了;
例如生意越做越多,可是可支配现金却越来越少了……
有钱路路通罗马,没钱路路不通。他们的问题似乎都是钱的问题,可是道恩·福图普鲁斯(Dawn Fotopulos)在《给创业小白的财报书》中分析到这种现象的时候却说:不一定!
诺姆·布洛斯基说:很多人不明白,经营一盘生意除了要懂得销售还需要做其他很多事情。没可能仅仅因为你擅长销售,就意味着你不会破产。
作为老板,你是否恐惧数字,是否看得懂你的财务报表?
作为老板,你是否知道原来净损益表也叫收益表、损益表、利润表?
作为老板,你是否知道所有产品或服务的毛利润均必须至少不低于净收入的30%,或者销货成本的45%以上,你的生意才会赚钱?
作为老板,你是否知道数字成就生意,看不懂自己公司的财务报表就相当于蒙着眼睛开车?
作为老板,你是否高估了销售的能力,低估了运营企业的成本?
作为老板,你是否在一开始就把办公室装饰得豪华绚丽,几乎花光了所有现金?
如果中了其中一条,那么恭喜你,你正走在把你的生意做破产的路上。
根据有20多年“华尔街商人”的从商经验、曾担任花旗集团零售银行副总裁、成功推出80多家企业与产品线、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最佳小生意助手网站”的道恩·福图普鲁斯(Dawn Fotopulos)来看,你的这些行为,就是她《给创业小白的财报书》上,那些最终破产,或者令自己生意陷入困境的老板们的行为。
这些老板们跟你一样,对创业满腔热情,有很高明的销售技巧,表面上生意也做的不错,可是很奇怪,到年终总结时候,才发现自己公司没没有赚到钱,有些甚至亏本了,根本原因在于你没看懂你的财务报表。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汽车,那么财务报表就是仪表盘,净损益表就是时速表,现金流量表就是油量表,资产负债表就是油压表,看懂这三个表,你就可以根本财务会计的报告,轻松来管理自己的生意,避免在经营中陷入以上所说的陷阱,导致自己经济危机。
回到上面例子你是一家软件公司,创业伊始你就把钱几乎都花在了装修上和家具上,配置了高大上的顶端配置,然后企业还没运行,却破产了。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就是道恩·福图普鲁斯(Dawn Fotopulos)在《给创业小白的财报书》告诉我们的:忽略了初期现金的力量,没有正确使用初期现金的潜在风险。
一间公司就是一辆汽车,财务报表就是这辆汽车的仪表盘,会计师只能是汽车的维修工,你才是驾驶员,驾驶员看不懂仪表盘,就像一个瞎子在大雨天驾驶汽车飞奔在泥泞的路上。
现金流量表就是你的油表,你的汽车油都没有了,靠你自己手推是根本无法前进的。
在《给创业小白的财报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道恩·福图普鲁斯(Dawn Fotopulos)没有用让人头疼的数字,没有说生硬的道理,没有莫名其妙的说道理却不举例的缺点,而是用真实的例子举一反三,手把手教会你把生意做成,而不是走向破产路上。
这本书,我想把它送给我那些正在创业的电商同学们,它为他们量身定做。在道恩·福图普鲁斯(Dawn Fotopulos)的指导下,下一次群里谈论也许就是他们生意蒸蒸日上的主题了。
-
汽车为什么不在天上飞
2016-10-20
某日中午,听到电视上有个节目采访,一个叫潘建伟的物理学家说:将来可以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实现人的异地转移。当时正背向电视欲走进房间的我猛地转身,心里想:他说的是拍科幻片吧?《星际穿越》那种。真实世界里怎么会有人真的能像《哈利波特》中的3/4月台那样,直接冲进去就可以到达另一个世界了?
正当我迷惑不已,潘建伟又说: “《星际穿越》电影中涉及到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原理进行解释。黑洞周围引力使时间变慢、星际旅行都可以被证实。但时间能不能被穿越,甚至是倒流回到过去,按照人类目前掌握的知识还不知道。也有可能在一个我们目前未知的高纬度时空里能够实现。”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只知道物理是科高考必考且极难拿高分的我来说,完全不知道老师当年“学好数理化,将来大有用处”这句话原来是真的。
物理学其实就存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六岁的堂妹,脑子总是蹦出来这样的问题:小鸟为什么能站在电线上?人也能站在上面吗?下雨的时候,把窝建在树上的小鸟怎么办?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别人家(北方)为什么会下雪,而我们家(广东)从来不下?
每当此时,心里总是惭愧,居然连皮毛都没学到,连六岁孩子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觉得有趣的知识,对小时候来说是艰涩难懂的、不知所云的。
但是潘建伟的采访和美国瑞特·阿莱恩写的《极客物理学》就不同了,两者虽然都在讲物理有关的知识,可是他们都能深入浅出,用最简单的话说最深奥的知识。
像白居易的诗词般,老妪能解。这条件虽然很苛刻,但是没办法,普罗大众又不是每个人都是研究理论的科研者。我们只对在我们理解的层面的知识有兴趣。
瑞特·阿莱恩《极客物理学》怎么个极客法?
“人类能够像鸟儿一样用翅膀飞行吗?”“人下落的速度能比音速快吗?”“你愿意和一只像马那么大的鸭子打架吗?”“把火鸡从空中丢下去,能把火鸡烧熟吗?”“多少张纸巾叠在一起能从地球叠到月球上去?”“一把扫帚如何做到直立不倒?”“香蕉可以发电吗?”
这些看似只有小孩子才会问的“十万个为什么”,瑞特·阿莱恩都一一在书中深入浅出为我们解答,另外他还用物理知识告诉我们,科幻片的世界和人类的看似的疯狂想法,都是基于最基本的物理原理,而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大部分原因不是不想学,而是有些时候,有些教材真是生涩难懂,枯燥无味。这本有用有趣易读的《极客物理学》可以送给初中以上的孩子,作为物理课外书。瑞特·阿莱恩的书不单是上面说到的只有“十万个为什么”的故事,还有挖掘故事背后的原理用到的基础物理公式,可谓有理有据。
至于大人们,没有要成为科学研究者的也都来看看吧,不然哪天等你成为父母了,你孩子回家问你“为什么汽车不能像飞机一样在天上飞”的时候,你哑口无言,不知所措,到时候就不是尴尬那么简单了。
至于大人们,没有要成为科学研究者的也都来看看吧,不然哪天等你成为父母了,你孩子回家问你“汽车为什么不在天上飞”的时候,你哑口无言,不知所措,到时候就不是尴尬那么简单了。